APP下载

刘少奇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贡献

2011-09-27仝华

理论导刊 2011年7期
关键词:刘少奇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

仝华

摘 要: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做出了宝贵的理论贡献。主要是: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深入阐发毛泽东关于“中国党的马克思主义的修养”命题;在《答宋亮同志》和《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等著作中,比较集中地分析了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等情况,力促全党加强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在党的七大及此后的近20年间,从多方面阐述了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相关的一系列思想。

关键词:刘少奇;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理论贡献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1)07-0054-04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的。但是,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而努力的相关认识与实践,实际上,在党的创立时期就逐步地开始了。并且,进入土地革命战争中后期,特别是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后,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水平日益提高,党在这方面的实践也日益走向自觉。此后,这种认识与实践伴随着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曲折历程,在不断探索中逐步提升。期间,刘少奇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做出了多方面的宝贵贡献,其中包括理论贡献。考察、梳理和研究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对推进全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深入阐发毛泽东关于“中国党的马克思主义的修养”命题

众所周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度引领,始自1938年9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而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作为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在这次全会上作了修改党规党法的报告。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已经历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以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严峻考验、经历抗战初期的艰苦磨砺。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刘少奇等党的主要领导者痛切地感到,由于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由于党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较大的差距,因而从主观原因上曾给革命造成重大挫折。有鉴于此,毛泽东在全会上所做的《论新阶段》的报告,第七部分“(13)”就是专讲学习问题的。其中特别分析了“中国党的马克思主义的修养”状况和党面临的任务,强调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对于党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指出:“中国党的马克思主义的修养”虽“已较前大有进步,但还说不到普遍与深入。在这方面,较之若干外国的兄弟党,未免逊色。而我们的任务,是在领导一个四万万五千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着空前的历史斗争。”因此,“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1]657毛泽东的报告,引起刘少奇的强烈共鸣,促使他产生了写作论共产党员思想意识修养的想法。

六届六中全会结束后,同年11月9日,刘少奇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1939年1月初,他来到河南渑池,在中央豫西特委举办的党员训练班作关于共产党员修养问题和中央党史的报告,这是他第一次系统地讲共产党员修养问题。同月28日,刘少奇到达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在此正式建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机关,随后在竹沟举办各种类型的干部训练班和党员训练班。刘少奇亲自给这些训练班讲课,其中包括讲共产党员的修养。3月下旬,根据中央安排,刘少奇经西安回到延安,参加中共中央的重要会议。鉴于以往他对党的建设的研究,7月8日和12日,他应延安马列学院院长张闻天和院教育科长邓力群之请,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外广场上,为学员讲授关于党员的思想意识修养一课,深得学员好评。张闻天认为,刘少奇所讲的内容是广大党员迫切需要的,他请刘少奇将讲演稿修改、整理,准备在他主编的《解放》周刊发表。有关同志将刘少奇整理好的稿子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阅后复信:“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应该尽快发表。”[2]于是,题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长文,在《解放》周刊第81期(1939年8月20日)、第82期(8月30日)、第83、84期合刊(9月20日)分三次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应许多读者的要求,同年11月7日,由延安新华书店首次出版该书单行本,并很快两次再版,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也先后转载或出版单行本。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这本书被毛泽东选为干部整风必读文件,人手一册。毛泽东说:“他讲‘修养我讲‘整风,意思是一样的。”[2]

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刘少奇从多角度深入阐发了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中国党的马克思主义的修养”这一命题。其中特别是:

第一,深刻地阐述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它“是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特别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武器。”舍此,我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在革命斗争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就有迷失方向、背离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危险,“甚至可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成为各种机会主义者,成为资产阶级的俘虏和应声虫。”[3]112-113

第二,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都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一生的言行、事业和品质,作为我们锻炼和修养的模范”。[3]99刘少奇先后引用恩格斯评论马克思生平,斯大林评论列宁生平的各两段话,说明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和列宁。应该说,提倡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的言行、事业和品质结合起来,这在党内当时是少见的。

第三,指明了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态度。即:要“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定立场上,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身体力行,活泼地去指导一切的革命斗争”,[3]103改造现实,同时改造自己。此外,“要根据新的经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哪些个别结论,在哪些个别方面,需要加以充实、丰富和发展。”[3]106

第四,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应该“学习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质”,而不能“只是肤浅地学习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必须坚决反对和彻底肃清旧社会在教育和学习中遗留给我们的最大祸害之一——理论和实际的脱离。”[3]106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篇报告文稿,自发表以来,经久不衰。1998年11月20日,江泽民同志在刘少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讲到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指出:这本书“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党的建设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2]

二、在《答宋亮同志》和《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等著作中,比较集中地分析了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等情况,力促全党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

《答宋亮同志》一文,写于1941年7月13日,原载于同年10月10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华中局内部刊物《真理》第二期。在此文中,刘少奇具有独到贡献的论述是:

其一,明确指出,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3]272正因为如此,党在过去的屡次失败,“都是指导上的失败,是在指导上的幼稚与错误而引起全党或重要部分的失败,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败。”刘少奇所说的“指导上的失败”,归根到底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武装造成的。并且,从全党范围看,直至1941年,“缺乏理论这个弱点,仍未完全克服(虽然党内少数同志特别是中央的同志是有了对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理解)。”因此,刘少奇强调“现在提倡党内的理論学习,就成为十分必要”。[3]274

其二,比较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导致党存在这一“极大的弱点”的主要原因。即:一是从主观上看,在对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上,党内存在着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过分强调实践,轻视理论的重要性,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另一种是过分强调理论,轻视实践的重要性,轻视实践对理论的基源性与优越性。”[3]271而“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解决与正确联系”,[3]272是它们相同的本质的错误。这两种错误认识都妨碍党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从客观上看,确实存在着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不利因素。这主要是:(1)“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传入中国的历史并不久(在五四运动时才有很少的输入)”。[3]274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中国的“客观革命形势很成熟”,这种情况“要求中国革命者立即从事、而且以全部力量去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无暇来长期从事理论研究与斗争经验的总结”。[3]274(3)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诸领袖,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他们的著作都是用欧洲文字发表的(当时大部分还未译成中文)。“在他们的著作上说到中国的事情并不多”,[3]375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欧洲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比,有更大的特殊性。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用马列主义的原理来解释中国社会历史实践,并指导这种实践,就觉得特别困难些。

其三,指出“所谓中国党的理论准备,包括对于马列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及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统一把握。”刘少奇认为,“这在中国党的大多数同志不论对哪一方面都还有极大的不够,还是中国党一个极大的工作。” [3]275-276

刘少奇的上述概括和分析是很有见地的,这对促进全党“以极大的努力”来克服缺乏理论的弱点十分有益。

继此之后,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2周年,1943年7月4日,刘少奇写了《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一文,并于同月6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在此文中,刘少奇从四个方面深化了他在《答宋亮同志》一文中的主要思想:

一是,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更明确地指出:“我们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关于科学的马列主义的思想上的准备是很不够的。”[3]368他认为,在过去历史上,我们最吃亏的地方,就是在革命运动的指导上还不免发生错误,因而就使运动遭到部分的有时甚至是严重的不应有的损失。这一个历史教训,我们必须记取,并且必须在今后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我们能够保证对于革命运动的指导在各方面不发生严重的原则错误,那就等于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3]368

二是,对怎样才能保证党的指导在各方面不发生严重的原则错误,提出了五个“就须要”的深刻见解。即“就须要我们的党员首先是我们的干部能够辨别马克思主义的真假,就须要在革命的队伍中,在党内,粉碎各种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及其派别,就须要很好总结我党二十二年来丰富的历史经验,就须要很好地进行学习,提高我们的嗅觉,就须要把毛泽东同志的指导贯彻到一切工作环节和部门中去”。[3]369可以说,这五个“就须要”的实质,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三是,通过集中论述如何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从更深的层面强调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刘少奇写道:中国共产党在其成立后的二十二年中,比世界上任何一国的共产党都经历了更多的重大事变,有更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但是,“在各种经验中,最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关于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什么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3]369他在完整地引用斯大林在《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和领袖》一文中对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论述后指出:斯大林在这里说得很清楚,这两派人虽然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做工作,都把自己当作“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们两派人的工作方法,也就是他们的思想方法,是完全相反的。即一派人是假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不会实行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公式、教条”。[3]371然而,“这种人的危险性,就在于他们那大堆的马列主义词句、布尔什维主义的外衣及其先天的两面性。”[3]374刘少奇指出:另一派人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言行一致,口讲马克思主义,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而最着重的是去改造世界。他们经常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活泼的、革命的力量。”[3]372这两种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在中国共产党内,历来是存在的。而就假马克思主义者所主张和所实行的机会主义来看,无论它是以什么形式来表现,“这些机会主义,实质就是中国的孟什维主义。”[3]372

四是,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并强调:“这种历史在客观上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构成的”。而“党内各派机会主义的历史决不能成为党的历史。党内孟什维主义的体系及其传统,决不能成为党在思想上的体系及其传统。”[3]376也是基于此,刘少奇号召一切干部和党员,“应该用心研究二十二年来中国党的历史经验,应该用心研究与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及其他方面的学说,应该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并以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去清算党内孟什维主义思想。”[3]377

刘少奇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这在党内,当时同样是不多见的。

三、在党的七大及此后的近20年间,从多方面阐述了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相关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从1945年党的七大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刘少奇在与毛泽东等共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20年间,根据党的建设的实际需要,并结合党的历史经验,从多方面阐述了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相关的一系列思想。其中特别是:

其一,在党的七大所做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专题论述了“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问题”。而其主要内容是向全党说明,为什么党章的总纲上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指针,以及在党章第一章第二条把“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首要义务。因为这是“这次修改党章的一个最大的历史特点”。[3]417

对于怎样认识毛泽东思想,刘少奇强调了三点:(1)“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418(2)毛泽东思想的生长、发展与成熟,已经有了二十四年的历史,在无数次的千百万人民的剧烈斗争中,反复考验过来了,“证明它是客观真理,是唯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与政策。”[3]418(3)“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致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展着的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3]419

在说明这一问题后,刘少奇继而指出:毛泽东“不但敢于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翻天覆地的战斗,而且在理论上敢于进行大胆的创造,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于中国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所以他能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件艰巨的事业”。[3]421刘少奇还进一步强调:“毛泽东思想,就是这次被修改了的党章及其总纲的基础。”因而,“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遵循毛泽东思想的指示去进行工作,乃是每一個党员的职责。”[4]422

刘少奇的报告,得到了中共七大代表的热烈拥护。6月11日,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被中共七大原则通过, 8月9日,由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这部党章对推动和指导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团结奋进,起了巨大的、长久而深远的作用。

其二,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着重强调了如何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加强各方面的学习,特别是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强调的主要内容是:(1)要牢固树立“中国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离不毛泽东思想”的信念。1948年7月 1日,刘少奇在为纪念“七一”而举行的干部会议上发表了《中国的历史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讲话。他在回顾党的历史后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经过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也就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他认为,这个情况告诉我们,“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推动中国历史前进。这件事情虽然经过许多曲折,但我们正在取得胜利”,[3]525以后,“只要争取我们不犯大的错误,干下去,那么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发展与胜利,是无疑问的。可以这样讲,中国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共产党,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离不毛泽东思想。”[3]527(2)要大力培养具有理论知识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指导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解放战争中后期,为了适应时局发展的迫切需要,迎接全国解放,培养具有理论知识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的任务,迫切地提到党的工作日程。为此,1948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华北创办高级党校的通知。决定党校仍沿用延安的马列学院名称,由刘少奇兼任院长。[4]154马列学院第一班于1948年11月 8日在河北省阜平县李家沟开学。12月14日,刘少奇到校对该班学员讲话。他针对学员的认识和学习情况强调了三点:一是,“开办马列学院也是提高党的理论水平的方法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方法。”[3]532刘少奇告诉大家,将来还要以马列学院为中心,在全党学习中起指导作用,依靠马列学院去使全党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二是,要懂得创业难,守成也难的道理。因而,越是快要胜利了,越要更多地读理论书籍,熟悉理论,“否则由于环境的复杂,危险更大。”[3]534此外,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主要是靠自己。……不能完全依赖听报告和教员”;在党校学习,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去联系实际”。[3]531三是,“读马恩列斯的书,就是学习外国革命的经验、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对这方面的经验,不学是不行的,因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不是孤立的”;“有中国经验,又有外国经验,才有实现正确指导的可能。”[3]537 针对有人提出“为什么要学西方史?”刘少奇解释说:“学西方史是为了读懂马列主义。”[3]536他还说,“不学地理、历史,你就理论不起来。”[5]538刘少奇对学员的指导和要求是很细致的,他甚至提出:写文章,字也要写正当。写字也要搞点“纪律性”,否则是无政府状态,主观主义、乱七八糟。这叫做不尊重民族语言的传统。[3]538在讲话中,刘少奇鼓励学员: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无比丰富,解决了世界上许多大的原则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要认真学,学得好就站起来了,不爬行了;过去未想通的,现在可以想通了,眼界开阔了,天地大了。”[3]538所有这些,刘少奇的上述讲话,对推动全党力争以比较充分的理论准备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起了重要作用。

其三,新中国建立后,面对复杂的新形势和繁重的新任务,刘少奇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加强了对全党在这方面的指导。这一时期,1956年9月15日,他在中共八大所做的政治報告中的有关论述,最具代表性。其强调的重点是:(1)“必须认真地加强干部的首先是高级干部的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3]635以使他们善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自己在复杂情况中判断方向、辨明是非的能力,并且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整理自己的工作经验,在经验中找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性。(2)“必须加强在广大的新党员中的理论和实际统一的教育。”[3]635以帮助他们逐步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获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党的历史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现状的基本知识,认识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危害,而在知识分子新党员中,则要特别着重认识教条主义的危害。(3)“必须加强党的理论工作。”[3]635其中包括:应当迅速地集中必要的党内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工作力量,从事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和基本经验的研究,从事当前国际问题的研究,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以及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密切关系的科学部门的研究,使这一系列研究适合于当前党的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适合于向广大党员和广大青年进行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迫切需要。

固然,上述内容,只是刘少奇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所做的相关论述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已能从这些论述中感悟到他对党在这方面的建设的突出理论贡献。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和珍惜他留给党和人民的宝贵思想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切实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人民日报,1998-11-29.

[3]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4]刘少奇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黎 峰]

猜你喜欢

刘少奇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