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对高校大学生身体机能及抗饥渴能力的影响

2011-09-26李占平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饥渴训练课握力

李占平

(华北科技学院体育部河北三河065201)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对高校大学生身体机能及抗饥渴能力的影响

李占平

(华北科技学院体育部河北三河065201)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抗饥渴能力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高校大学生

从2007年7月开始,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作为体育课的选修科目在全国各高校推广。本文对“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后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抗饥渴能力的变化进行分析,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开展提供有益的补充。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某校大一本科学生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18~20岁,无重大疾病史。

1.2 研究方法教学实验法:时间为一学期。具体内容及形式包括:(1)校内教学:①理论课:主要以课堂传授野外基本理论知识为主,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达到增强学生健康意识和掌握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所需基本知识的目的。②活动课:除基本的身体素质练习外,针对性地练习野外攀岩、岩降、绳结;野外宿营、埋锅烧饭;野外复杂地形穿越等技术练习[1]。(2)校外实践:北京顺鑫绿色度假村,在树林里做定向运动。做背摔、高空单杠、逃生墙攀岩、丛林穿越等项目。

1.3 测试法检测大学生身体素质:立定跳远(米)、50米跑(秒)和握力体重指数;大学生身体机能:肺活量、体重指数、基础心率和台阶试验指数;大学生抗饥渴能力:抗利尿激素(ADH)。

2 结果

2.1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前后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由表1可知,男大学生在野外生存训练课后立定跳远成绩高于课前(P<0.05),而女大学生握力体重指数比练习前显著性增加(P<0.05)。

表1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前后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变化(x±s)

2.2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前后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比较大学生在野外生存训练课后基础心率显著性降低(P<0.05),男生和女生台阶试验指数比练习前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见表2。

表2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前后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数据(x±s)

2.3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前后大学生抗饥渴能力指标的比较男生和女生大学生在野外生存训练课后抗利尿激素与课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见表3。

表3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前后抗利尿激素指标数据(x±s)

3 讨论

3.1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野外生存训练”是指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野外环境中,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质条件下,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训练[2]。

立定跳远是反映人的爆发力,特别是下肢爆发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中男生立定跳远指标显著高于练习前(P<0.05),女大学生亦有增加但无显著性。说明在野外生存训练课的过程中男大学生蹬、爬的力量很大,下肢的力量得到了快速发展,表现为立定跳远成绩的大幅度上升。而女大学生存在胆怯的心理,在练习中腿部发力较小,下肢力量发展较慢,所以女大学生立定跳远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因此,野外生存训练课可以提高腿部的爆发力。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重的握力。握力主要反映人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同时也与其他肌群的力量有关。本研究中,女生实验后握力体重指数与训练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这说明野外生存训练对肌肉适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50米(男、女)跑是国际上通用的测试项目,通过较短距离的高强度跑测试速度水平。速度素质的测试可以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调节机能,也可以综合地反映人体的爆发力、灵敏、反应、柔韧等素质。本研究中,速度素质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可能原因为速度素质受遗传的影响较大,短期内很难有所改善。

3.2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对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台阶试验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由于台阶的高度是固定的,因此相对与每个受试者来说,台阶试验是固定时间(180秒)内完成固定的负荷,根据恢复的快慢计算指数来反映心脏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在运动负荷相对等同的情况下来比较心脏功能的优劣。在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动用心输出量潜力越多,心跳频率(脉搏频率)越快,指数越低,心脏功能水平也越高,反之越低[3,4]。本训练前后台阶测试指数的平均值检验结果差异性显著,说明参加野外生存训练课能使大学生心血管机能得到改善。肺活量体重指数用以反映人体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它的大小反映了肺的容积和肺的扩张能力,是评价人体体质状况的一项常用指标。肺活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呼吸肌的力量、肺和胸廓弹性等因素,同时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因素有关。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胸廓的发育,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故经常锻炼者肺活量要比一般人大。但本训练前后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训练后男生和女生基础心率都有显著性下降,这是运动能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和迷走神经张力提高。在静息状态下较低的心率能够使心舒张期的时间相对延长,这种变化有助于延长心肌的供血时间,同时较低的心率也降低了心肌的耗氧量,这些都是心脏功能较为经济、高效的表现。经过野外生存训练课大学生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改善,说明野外生存训练课能够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

3.3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对大学生抗饥渴能力的影响抗饥渴能力是新陈代谢节省化而运动能力最大化。抗利尿激素(ADH)也称加压素,是1925年由英国生理学家E.HStarling和E.B Verney发现的。引起ADH释放的适宜刺激主要是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增高和循环血量的减少[5]。循环血量的下降还可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多。血管紧张素Ⅱ能引起渴感和饮水行为,并能刺激ADH的分泌。人体由卧位转变为坐位或立位时,胸内血量减少,可通过容量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加强交感神经的兴奋使肾血流量减少,ADH的释放量增多,导致尿量减少,循环血量增加。反之,在血量增多时(如大量输液)容量感受器受到牵拉刺激而兴奋,传入冲动沿迷走神经到达下丘脑,一方面可抑制渴觉,另一方面抑制ADH的分泌,而导致利尿,排出过多水分,恢复正常血量。大量研究表明,此激素在反映人体抗饥渴能力方面被广泛使用。本研究表明,训练后大学生血液中抗利尿激素显著性增加,说明野外生存训练课后大学生肾脏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直接影响尿量,提高大学生抗饥渴能力。综上所述,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对大学生体质的改善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学生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会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其次,学生在挑战各种困难中提高身心素质。最后,学生在参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之前,都需要上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训练课程,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深深的吸引着诸多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这些学生积极主动地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野外生存生活的专项素质训练,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果。而且,在严酷的野外恶略的生存条件下要保存生命,很好的抗饥渴能力是与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出众的身体机能是分不开的。因此,野外生存训练课程能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进而促进大学生的抗饥渴能力。

[1]季克异,季浏.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研究概述[J].中国学校体育,2003,(1):50

[2]叶常青.野外生存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3(1):124

[3]高红,杨则宜,王启荣,等.中国优秀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初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4):362

[4]林向阳,郑学华.体育课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跟踪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l,13(4):20

[5]van der Bilt A,Cune MS,Fonti Tekamp FA,et al.Masti catory function with implant supported overdentures[J].J Dent Res,2004,83 (9):708

(2010-09-09收稿)(肖永红 编辑)

G 807.4

A

1008-6633(2011)02-157-02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08120064)。

猜你喜欢

饥渴训练课握力
握力测量方案的研究进展
巧练握力益康寿
两种握力计测量社区中老年人握力值的一致性评价
为什么骆驼能长久忍受饥渴
我是一块铁
饥渴
被偷听的训练课
能锻炼握力的伞
中美篮球训练课比较分析
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