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元璋反贪

2011-09-25张宏杰

决策 2011年1期
关键词:明王朝反贪洪武

■张宏杰

朱元璋反贪

■张宏杰

“学《大诰》运动”,是朱元璋晚年为了整顿官僚队伍清除腐败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一场官民大学习和群众反贪大运动。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代帝王中,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这种痛恨,既源于血液,又源于理智。作为一个底层贫民,疾恶如仇是因为自己底层生活的痛苦经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痛恨则来自对自己家业的爱惜,他生怕这些硕鼠咬坏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统治根基。

朱元璋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来惩贪。他生性苛细,连多用一张信纸在他眼里都算贪污。翻开《大诰三编》,你会看见皇帝亲自惩办的贪污案里,有这样一些赃物:“收受衣服一件、靴二双”,“圆领衣服一件”,“书四本,网巾一个,袜一双”。官员犯了别的错误尚可饶恕,唯有贪污,绝不放过。在反贪运动的开始,他规定凡贪污六十两银子的,就剥皮楦草,摆在衙门前示众。按说这一规定已经残酷至极,不想他后来公布的政策更为极端:“今后犯赃的,不分轻重都杀!”

对贪腐官吏,朱元璋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他规定,凡有贪污案件,都要层层追查,顺藤摸瓜,直到全部弄清案情,将贪污分子一网打尽为止。这样做固可使贪吏无所遁形,但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却也易生流弊,审理者务为严酷以邀上恩,株连蔓引,往往累及无辜。

从洪武四年(1371年)到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数次轰轰烈烈的反腐败运动。如洪武四年甄别天下官吏,洪武八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的郭桓案,声势都极浩大。其中,尤以空印案与郭桓案的规模最大,两案连坐被杀的达七八万人。

由于诛戮过甚,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的行政官吏,从洪武元年(1368年)到十九年(1386年)竟没有一个做到任期满的,往往未及终考便遭到贬黜或杀头。

千古《大诰》

虽然惩贪措施如此严厉,明王朝的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其根本原因在于吏治廉政制度没有建立。

朱元璋没有想到或者不愿想到的是,造成腐败的根本原因不是他的惩贪措施不严厉,而是王朝的贪渎过于根深蒂固。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因为政治权力笼罩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权力的制约又是乏力的,腐败机会遍地皆是。想让官员不贪,几乎如“渴马守水”、“饿犬护肉”一样不现实。

朱元璋对明王朝的官员实行了官俸低薪制。史称明代“官俸最薄”,一个县令月收入不过合五两银子,这五两银子不光要负担县令个人的生活,还要供养家庭,支付师爷们的工资。因此,大明王朝官员的生活大多是清贫的,想要个人挥霍享受无异痴人说梦。

对于贪腐官员悍不畏死,甘蹈法网,朱元璋震惊之余,他说,经过一百年的元朝统治,人心不古,导致“天下臣民不从教者多”,其中官员们尤其如此。他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一次强制性的深入的全民思想教育活动。为此,他亲自制作了这一千古《大诰》,作为这次运动的学习材料。

所谓《大诰》,就是一本血淋淋的案例汇编。朱元璋把他惩办的大案要案,编成一册,夹杂以大量的说教。由于是朱元璋亲笔所作,所以这本书文辞鄙俗,体例杂乱,选取的案例都是血腥令人震撼。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下令说,这本大诰“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洪武年间,《大诰》三编共印行数千万本,成为史上全球发行量最大的出版物。明王朝从城市到乡村,每家每户的正堂上,都供着一套《大诰》,令全国人民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大诰》。

全民性的捉贪运动

为了彻底消灭腐败现象,建设一支纯而又纯的官员队伍,朱元璋想到了求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洪武中叶,大明帝国里发生了一件中国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皇帝号召底层民众起来,痛击腐败的官僚。

朱元璋在《大诰三编·民拿害民吏三十四》中发出了这样的号召:我设各级官员的本意,是为了治理人民。然而,过去我所任命的所有官员,几乎都是不才无稽之徒。……现在,我要靠你们这些年高有德的地方上的老人以及乡村里见义勇为的豪杰们,来帮助我治理地方。如果要靠当官的来给百姓做主,自我登基如今十九年,我还没见到一个人!

一开始,皇帝赋予百姓的是监督权。朱元璋告诉百姓,他们可以直接向他举报官员们的违法行为。并且许诺,皇帝会根据普通民众的意见来奖励和惩罚官员。洪武十九年(1386年),他的政策又大幅度地前进了一步,他令人吃惊地宣称,在他的帝国之内,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冲进官府,捉拿他所不满意的腐败官员。

另一章中又规定:百姓们捉拿吏员,当官的如果敢阻挡,那么“全家族诛”。

赋予“卑贱”的农民以不经任何法律程序,直接纠拿官吏的权力,这在中国政治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对于这场全国范围内疾风骤雨式的群众运动,朱元璋抱以极大的希望。在一则命令中,朱元璋谈到他的设想:“如果天下百姓都听我的,认认真真照这个命令办,那么,不出一年,天下的贪官污吏都变成好官了。为什么?因为良民时刻监督,坏人不敢胡作非为,所以各级官员都不得不做好官,做好人。”

在全国反贪之下,朱元璋兴起的捉贪运动终于在各地兴起。在通往南京的路上,经常出现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押解着贪官污吏行走的情景。也有贪官逃回家里,被亲戚捉住,送到京师。于是,大明天下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一直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贪腐官员们,要对百姓下跪求饶了。

朱元璋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一次强制性的深入的全民思想教育活动。为此,他亲自制作了《大诰》,作为反贪运动的学习材料。

无日不杀人

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皇帝与百姓密切配合,严厉打击贪污腐化。那个时候,几乎无日不杀人。不幸在洪武时代做官,真的是一件极为危险的“高危职业”。传说当时的京官,每天清早入朝,必与妻子诀别,到晚上平安回家便举家庆贺,庆幸又活过了一天。

原来是天底下最热爱做官的读书人,此时也视仕途为畏途。有的家里有好学之子,怕被郡县所知,弄去当官,反而叫他们休学种地。

连不少受过朱元璋多次表彰的清官,也因为牵连到“空印案”之类的大冤案中送了命。济宁知府方克勤是有名的清官,一件布袍穿了十年也没有换新的。因为牵连到了“空印案”里,被朱元璋毫不留情地杀死。户部尚书滕德懋被人举报为贪污,朱元璋即把他处死,之后剖开滕的肚子,想看看这个贪官肚子里都有些什么。孰料剖开之后,发现里面全都是粗粮草菜,只好悻悻地长叹一声:“原来是个大清官啊!”

通过朱元璋大力反腐,贪污腐化现象得到了迅速的遏制,后任官吏鲜有贪腐,都被视为那是死路一条,整个王朝反倒是官清民拥了。

在朱无璋死后的明朝中后期,由于他的子孙慢慢放弃了《大诰》吏治之制,大明王朝却变成了最腐败的王朝之一!可见严刑俊法一旦消失,腐败就会死灰复燃,并且愈演愈烈。明代中后期,腐败现象在各级官吏争先恐后的疯狂和无耻状态中,向政治肌体的一切环节蔓延扩散,并最终积聚成为汹涌的巨涛,吞没了整个王朝。大明最终以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王朝之一被列入史书。

猜你喜欢

明王朝反贪洪武
书法作品
“反贪”系列电影最终章 《反贪风暴5》岁末上映
书法作品
春满人间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明杂剧风格论
反贪尖兵彭志军
乱象
The effect of a curved bed on the discharge equation in a spillway with a breast 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