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团聚
2011-09-25张新实
回家团聚
已很长时间没有与家人团聚,这里指的是我们成家立业的兄弟姐妹能够回到年迈的父母身边,在放松、温馨和亲近的氛围中聊聊天,吃吃饭,享受亲情,其乐融融。
回想起来,这样的亲情在不知不觉中演变。小时候兄弟姐妹吃饭争抢,吵嘴打架也是亲。后来成年成家了,虽有来往,但已不经常了。
等到各家的孩子成人了,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大摊子的事,互相之间联系就更少了。能够围桌相聚的机会只剩下了过年、过节,还聚不齐。殊不知,这时的父母已经耄耋老人、白发苍苍了。
家庭是社会稳定的细胞,也是亲情延续的桥梁,更是和谐社会的微观主体。封建社会推崇《四世同堂》那样的家庭结构,宣扬“父母在,不远游”,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有着巨大的合理性。
解放后出生并成长起来的一辈人,也有“大家庭”传统,象电视剧《鲜花朵朵》中的老匡家,光女儿花就有“七朵”。《牵手》中的老牛家,二儿一女的建国、建军、建红,有父母主心骨在,遇到矛盾还能围桌商议商议,交流交流。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使家庭构架发生的根本变化,三代人家庭变成了“四二一”的结构,老人成了失去亲情的一族,子女成为自我为中心的一群。
变化最大的是农村,随着劳动力的快速转移,留下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孩子”,孤独守望,凄凉相伴,亲情寡薄,家庭不稳。
面对这样的现实,各级政府除了加强留守家庭的扶持之外,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解决这些家庭成员就地就近就业问题。这一切源自工业化的力量,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因此,推进工业突破,加快城市繁荣,建设现代农业仍是我们改善民生的的最重要抓手,最硬的道理。我们也希望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能在宿迁快速发展中找到自己理想岗位,在自己家乡城镇创业干事,在自己家庭附近劳动就业。也许就业岗位还暂时不如外地城市,工资收入还不及发达地区,但照顾家庭,享受亲情,关爱老幼,也是每个人的家庭责任和道德良心。
■张新实
宿迁现在有大量的就业岗位在等待大家,我们用暖流拥抱每一个返乡创业就业的人,提供给新生一代的劳动者。
就业,要成为今后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并全力完成的首要民生指标,成为“五年计划”的核心指标。各级干部也要倾情相助,加强组织,帮助有条件的劳动力首选在本地就业,不再让他们背井离乡、四处奔波、苦苦守望。
家庭是社会稳定的细胞,也是亲情延续的桥梁,更是和谐社会的微观主体。“家庭稳,社会安,国家兴”。我们大力推进建设新农村,不要变成“空心村”;我们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不要留下更多的“空巢”。
“家庭稳,社会安,国家兴”。我们大力推进建设新农村,不要变成“空心村”;我们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不要留下更多的“空巢”。
理想的愿景是让每户家庭每晚灯光温暖,天天厨房飘香,充满欢声笑语,为和谐社会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起稳定的家庭基础。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