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民市长”王伟成

2011-09-25吴明华

决策 2011年1期
关键词:常州老百姓小康

■本刊记者 吴明华

“平民市长”王伟成

■本刊记者 吴明华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造福什么?造福老百姓。老百姓首先要求得到的是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方便和实惠。所谓以民为本,就是要以老百姓的这些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为本。”

最近,不少常州人又开始很“纠结”。因为这两年,一到“两会”期间,坊间就流传着他们的市长王伟成要退休的传言。于是,很多人纷纷上书或者网上发帖深情挽留。

作为曾经的苏南明星城市,常州一度落后了,“苏锡常”变成了“苏锡无常”,这让常州人的心理落差非常大。自2005年开始,常州的发展又重新驶上了快车道,而且不是空洞的数据增长,王伟成带给他们的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是让老百姓能真正感受到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实惠。

“我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造福什么?造福老百姓。老百姓首先要求得到的是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方便和实惠。所谓以民为本,就是要以老百姓的这些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为本。”以亲民实干著称的王伟成,说话做事如同他的外表一样,短小精干、朴实亲切。

“在常州,我这个市长是非常平凡的,非常平常的。市民可以随时随地见到我,可以与我通话交谈。”虽然是一个拥有500万人口的城市“大管家”,王伟成却时常手提菜篮逛市场、出门搭公交,被常州人亲切地称为“平民市长”。

“交通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

2005年,刚从江阴市委书记调任常州市代市长不久的王伟成,就遇上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全城大堵车。“从下午开始,整个常州的老城区堵了四个半小时,交通堵死了,一点办法都没有。那时,网民、市民反应十分强烈。”这件事引起王伟成深刻地反思。

“城市的交通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民生问题,如果一个城市交通管不好,十分拥堵,如果一个城市,老百姓上下班出行是那么不方便,这个城市不配称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王伟成提出常州要“建设成一座不堵城市”。

在当前国内大中城市普遍拥堵的情况下,常州能否实现这样的目标,对于王伟成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这几年实践下来,我感觉这是制造压力的目标,是受到很多制约因素的目标,而且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

“交通乱则环境差,交通畅则城市兴”,常州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交通不堵的城市?在王伟成看来,除了大刀阔斧地拉开城市框架,加快道路建设外,一定要发展公交,做到公交优先,“让广大市民出门的时候有两种选择:我有私家车,我还有公交车。私家车到哪儿都要找停车的地方,我还不如选公交车。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交通才能真正不堵。”

常州原来公交办得不好,很多市民不愿意乘公交,公交的出行比例只有8.94%。在公交优先的“治堵”思路下,王伟成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降低公交车票价。把原来两块钱的空调车一律降为一元,而且所有公交车刷卡打六折,以吸引更多的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仅此一项,政府每年就要补贴1亿多元,此举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开会的时候有人提出,人家外地票价多少多少,哪边哪边又涨价了。王伟成反问他们一句,“你们有没有看到另一个新闻,有一个县的公交全免费?”

王伟成认为自己很了解老百姓的心态,降价老百姓是欢迎的,但涨一分钱都会反对,“一块钱、两块钱好像是不多,但是对普通家庭来说,两块钱就是一个菜。对我们来说,公交全免费目前还做不到,但我们就是再苦再紧些,也要降价。”

2007年开始,常州又投资几十亿元建设了12条公交专用车道和两条BRT快速公交系统,成为全国第一个开通BRT的地级市。

为了保证公交车专用车道不被占用,王伟成召集所有市委市政府机关车辆的驾驶员开会,要求任何干部的车辆都不能到专用车道去,并且要求民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车违规要曝光号码。

曾经有部队牌照的车在公交车专用车道走,王伟成就找到驻地部队的首长,“我说我们都不能走,他们说好,后来常州所有的车辆都不从这个车道上走。不久前,一位中央领导来,很惊叹于常州的司机都这么自律。我跟他说,除了我们自己的车不上公交专用道外,请您也委屈一下,他连声说‘好,好’。”

常州现在每天有一百万人次乘公交,公交出行率在短短几年后提升到25%以上,大大分流了主干道的车流量,交通秩序也明显变好了,堵车现象明显缓解。从2008年开始,常州连续获得“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称号,并且蝉联“国家模范管理城市”。

“之前我也出去暗访了,坐出租车、公交车整个走了一遍,基本没有堵点,过十字路口基本不超过3个红绿灯就过去了。”王伟成觉得,“全国文明城市”的评定标准里应该加上一条,凡是交通拥堵的城市都不应该成为文明城市,“一个城市交通这么拥堵,老百姓出行这么不便,结果还堂而皇之的‘文明城市’,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王伟成看来,老百姓出行是“小康”的重要内涵,“你要建设小康,你要造福人民,就首先要从这些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直接得益的、他们可以得到实惠的事情出发,所以我们就把公交优先作为惠民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好。”

“网民就是市民”

虽然快速公交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常州的交通,但建设之初却饱受常州市民的质疑,甚至有人将矛头直指王伟成。

2008年10月,一篇题为《造BRT到底好在哪?谁受益了!》的帖子在当地论坛上引起轩然大波。文中指称市长王伟成在BRT工程中为家人、亲朋“捞了很多好处”,行文语气强烈,似乎言之凿凿,让很多网民相信确有其事。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没过多久,王伟成也实名发帖《我对BRT工程为什么这么热心和积极?》,对网民的指控逐条予以反驳和澄清,并且把自己到常州以来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向网民“掏心窝子”。

王伟成的回帖迅速引起了全国媒体和网民的热议,人们更关注的不是常州的BRT,而是王伟成对待网络民意的方式。

“刚看到帖子时,不是没有想到要通过法律途径,但是想到我是一个公民的同时,还是一个市长,应该有更宽广的胸怀,应该从大局着眼,只要澄清了事实真相,市民对我的支持不会由此而减少。”王伟成觉得还是要用平等交流的形式,和谐沟通的办法来回应。

“我发这样一个帖子回应网民,不是要来追究人、处理人、惩罚人,而是要沟通人、团结人、凝聚人。”王伟成的举动赢得了网民的一致赞赏。

“网民就是市民,网友就是朋友,我一直想借助网络与市民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也希望通过网络的沟通交流澄清一些事实,推动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做事雷厉风行的王伟成,迅速组建了“市长与网民”回应小组,建立“每周一报”和“每月一告”制度,收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市领导批示后,定期向网民公开答复。

“一个城市有不同的意见是好事,网络上有不同的意见一律不删除,应该把它转给我们。事实上,我发现政府和网民这样一种互动是非常有益的,而且,我们这样一互动,反而促进网络间的沟通更加健康,更加有序。”在王伟成身体力行倡导下,常州的网络问政一时蔚然成风。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赢得网民称赞的同时,也给王伟成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有些人认为他是作秀,“专管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有些网民对他的施政措施提出批评,甚至指责他在“乱折腾”。

2010年2月,有网民在网上连续发帖,质疑常州的亮化工程“糟蹋钱财、污染环境”,认为王伟成是在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质疑的帖子迅速在当地掀起了一股批评的热潮,让王伟成很是被动。

王伟成又亲自回复4000余字的长文,文中言辞恳切、令人动容。被网民评为“语气平和友善,语言朴实动人,是与市民最彻底、毫无保留的一次真诚交流。以往官员都是高高在上,不把老百姓当回事,王市长这样低姿态让人很舒服。”

在王伟成看来,他不是故作低姿态,“因为我是来自人民群众,我本身也是从基层一步步慢慢走上来的,我懂得老百姓的疾苦,也懂得老百姓的心态,知道老百姓需要的是什么。我退休以后很快就会回到人民群众中去,我从来没有感到高人一等,所以我能够和人民群众平等交流。”

你要建设小康,你要造福人民,就首先要从这些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直接得益的、他们可以得到实惠的事情出发。

“小康不小康,问问老百姓”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王伟成宣布“常州已经基本做到人人有房住”。此言一出,引起全国的关注。常州实施全面分层次的住房保障,变经适房保障“补砖头”为“补人头”,对困难家庭每户财政补贴8万元等做法,引来一片叫好声。

自2005年以来,常州5年共投入160多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以民为本,就是以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为本,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安’,我们的财政要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倾斜。在常州,公园免费、公厕免费,菜场改造、社区卫生服务等,政府都要补贴很多钱,为老百姓买单。如果心里真正装着老百姓,一个地区要做的事情确实有很多很多。”

现在各地都在建设全面小康,常州作为沿海比较发达的城市,也早已达到全面小康水平。但在王伟成看来,“小康的指标有很多,有四个大类25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我们是达标了,但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倒不是这些指标。领导干部比较注重数字指标,而老百姓比较注重感觉指标或者叫感受指标。”

“小康不小康,问问老百姓”,王伟成觉得,感觉指标说起来很笼统,就是一个老百姓说,小康在哪里?小康应该在我身上,在我家里,在我的身边。老百姓感觉到,我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起来,我家里的日子好过了。

“我认为民生问题最基本的是:油盐酱醋柴、衣食住行安,最关键的问题是老百姓基本生活中间出现了问题,要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解决。这才叫关注民生。”王伟成希望,在他的治理下,在这个城市居住的人,感觉很幸福,“我们这个城市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本地人舒适、满意,为之自豪。外来人流连忘返,不愿离开,在这样的城市居住,才叫幸福常州。”

在繁忙的公务之余,王伟成时常抽空坐公交去暗访。在公交车上,老头老太们见到市长,好像是熟人一般,互相交流。谈到高兴的时候,老头老太们还伸出手来,在王伟成的肩头连连拍打。

“我也是市民的一员,我也要吃饭,要生活,”王伟成说,“只不过由于我目前的工作特点,不可能每天去买菜、坐公交车。但是过几年退休后,我还是会同老百姓一样地生活。”

刚到常州时,有人曾问他,50多岁的人了,还到常州去干什么?王伟成则回答说,“我知道我的年龄已经与提拔无缘。我也清楚地知道,留给我在市长岗位上的工作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我要抓紧时间拼命干活,一天干两天的活,一年办两年的事。”

王伟成觉得,他是常州的市长,让常州市民人人都过上好日子,这是他的责任,“我没有什么崇高思想,更没有豪言壮语,我只是遵循自己人生的信条在工作和处事。至于做得好不好,由全市人民来评判。但是从我个人来说,我已经尽心尽力了。”

猜你喜欢

常州老百姓小康
我家的小康
常州的早晨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小康之路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