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临床分析
2011-09-23孙志华
孙志华
(寿光市人民医院 山东寿光 262700)
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急性胰腺炎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2004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的相关诊断标准,按AP分型标准均为重型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检查有或无胰腺形态的改变,且排除其他急腹症者,排除胰腺或壶腹部肿瘤、胰腺出血坏死等情况。其中男性36例,女性4例。年龄18~56岁,平均(42.8±7.5)岁。临床表现均有上中腹疼痛,上中腹有压痛或反跳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血清淀粉酶高于正常上限3倍以上。病因:胆源性28例,高脂血症4例,酒精性6例,其他2例。文化程度:文盲6例,小学14例。初中至高中13例,大专以上7例。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因、文化程度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1)对照组:向患者系统的介绍急性胰腺炎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止痛方法,药物治疗的作用、副作用、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治疗的必要性。体位对减轻胰腺负担的作用,饮食与胰腺分泌的关系,以及护理人员对其检测血糖、血淀粉酶等指标的意义[2],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改善心境,告知其只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急性胰腺炎能够治愈,并介绍相关治愈病例,增加患者的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急性胰腺炎的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患者在承受经济负担的同时,较一般人群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无助、自我概念紊乱、甚至绝望、濒死感,护理人员要加强护患交流,要注意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和反馈意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与痛苦,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获得患者的信任,教会患者如何宣泄感情,使患者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理顺自己的情绪。
1.3 评价指标
对该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及疼痛程度进行评级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应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2个量表均20个条目,用以评定调查对象的焦虑、抑郁主观感受。<50分为无焦虑或抑郁,50~59分为轻度焦虑或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或抑郁,≥70分为重度焦虑或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程度比较()
表1 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程度比较()
注:与国内常模相比,△P<0.05;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相比,*P<0.05
项目 国内常模 干预前 干预后SAS 42.98±9.44 (65.21±4.52)△ (49.93±3.74)*SDS 41.88±10.57 (62.32±4.23)△ (46.35±3.46)*
护理干预实施后,观察组的术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凶险,并发症和死亡率高,患者的治病的花费较大,加之由于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这种反应能引起机体免疫机能降低,抵抗力下降,使机体对各种细菌的易感性增强,增加感染机会[3]。当患者的心理失衡时,焦虑就走向了极端,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前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均高于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这不仅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且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虽然这些负面心理因年龄、职业而略有差别,但依然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体措施有急性胰腺炎基本知识宣教、心理疏导、情绪转移法及社会支持,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后,焦虑、抑郁的程度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情绪,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 莫文梅.重症急性胰腺炎48例综合护理经验[J].临床医学,2006,26(3):771.
[2] 伍煜伦,陈伟伦,赵青山.护理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8,29(5):867~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