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1-09-23赵慧娣
赵慧娣,熊 茹
(1.常州大学 体育部,江苏 常州 213016;2.四川省棒垒曲棍球运动管理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3)
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赵慧娣1,熊 茹2
(1.常州大学 体育部,江苏 常州 213016;2.四川省棒垒曲棍球运动管理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3)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曲棍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资金来源、场地设施投入、教练员情况等诸多影响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进而找出制约我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发展的因素及解决办法和途径,提出我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对策。
曲棍球;后备人才;现状;对策
Abstraacctt:: In ways of documentary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pert interviews, this essay studies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nese hockey players such as training of talented youngsters, source of funds, investment in venue constructions and the general state of coaches, which concludes in the solutions of problems and policies of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rddss:: Hockey; Talented Reserve; Condition; Countermeasure
CLC numbbeerr:: G849.1 Document cooddee:: A Articlee IIDD:: 1008-2808(2011)02-0108-03
第29届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在举国体制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创造佳绩,摘得银牌,而男子曲棍球队没能实现突破。取得佳绩的同时,必须看到不足,更何况,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塔座是支撑塔尖的根基,基础不牢,将会随时面临坍塌的危险。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刚刚起步,步履艰辛。多年来我国曲棍球项目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缺乏对后备人才培养的人群、训练体系、融资渠道等方面的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曲棍球后备人才的来源将会逐渐枯竭。文章全面、系统、深入地对影响我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全方位的审视我国现行的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及运行机制,为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各省市地区曲棍球后备人才基地运动员现状,后备人才队伍的管理人员及教练员训练情况等。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向中国国内江苏、四川、辽宁、甘肃、吉林等省的曲棍球队部分教练员发放问卷25份,管理人员发放问卷17份。教练员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92%,有效率为100%;管理人员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88.2%,有效率为93.3%。
1.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了国际曲联裁判发展委员会主席、荷兰裁判委员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中心主任、曲棍球项目部部长、曲棍球协会秘书长、各省市体育局负责曲棍球项目的局长、国内各省领队、教练以及国内曲棍球方面的专家。
1.2.3 比较法 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相结合,以中国与荷兰曲棍球后备人才发展的现状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两国曲棍球培养梯队建设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进行统计处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百分比的统计处理。
2 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现状与分析
2.1 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情况
“任何一个竞技体育思想得到持续的发展,普及尤为重要,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是直接影响后备力量的来源的关键”[1]。中国人口众多,但曲棍球后备人才无论从人口数量、梯队建设、技术水平与世界曲棍球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通过访问荷兰曲棍球协会主席彼德了解到,目前曲棍球竞技水平世界排名第一的荷兰的青少年曲棍球俱乐部分为A~F6个级别,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荷兰俱乐部青少年运动员构成情况统计
通过调查国家体育总局2008年运动员注册信息表明,目前在中国曲棍球协会注册后备人才有两个组别:青年A组:8~10岁;青年B组:11~13岁。每个组别各165人,共27支队伍,330人[2]。与荷兰坚实的金字塔形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相比,中国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牢固的群众基础,培养类别过于单一。
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在13亿人口的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梯队运动员的数量只有330人,占中国从事曲棍球运动总人数1 229人中的26.9%;而人口只有160多万的荷兰曲棍球后备人才梯队运动员数量达114 908人,占荷兰注册曲棍球运动员总人数191 315人的60.1%。
表2 中荷两国曲棍球后备人才梯队运动员数量统计
可见,在中国曲棍球运动的普及率很低,曲棍球还是冷门项目,只是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在中国开展,没有成为一项健身、娱乐项目。因此重视运动项目的普及,扩大项目人口基数,获得高质量的体育后备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2.2 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的资金来源情况
“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较晚,基础和后备人才滞后,项目发展受到经济状况的制约”[3]。为了了解中国各省市曲棍球后备人才队伍的资金来源情况,文章对中国各省曲棍球后备人才的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其中各项指标为多项选择,可重复选择,结果统计见表3。
表3 中国各省市曲棍球运动队资金来源统计 (N=14个)
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目前各省后备人才队伍的经费来源于各省市体委拨款的占100.0%,学校投资的占50.0%,企业赞助的占14.3%。可见,中国曲协对地方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为零,地方曲棍球管理人员市场意识和筹资能力不够。因此国家应加大对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为地方建队提供有利的政策及资金投入。并加强对曲棍球后备人才基地的管理人员筹资意识的培养。
2.3 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训练场地设施情况
开展曲棍球运动训练必须有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开展普及曲棍球运动和专业训练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各个省市运动队组织训练的硬件设施。在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的训练场地设施的配备情况很不均衡,各省市专业队伍的场地设施是满足需要的,但是后备人才队伍的训练场地设施极为不健全,大多数后备人才的训练场地不足,队员只能在水泥场地或是六人制的小场地上进行简单的技术训练,个人技术无法得到完善,无法进行技战术的配合练习,造成了队员技术掌握不全弊端。因此曲棍球训练场地设施直接限制了曲棍球运动的发展。
2.4 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的教练员情况
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基地的教练员的层次参差不齐,中国曲协每年都举办“全国教练员学习班”,但是由于经费和时间等原因,基层教练员参加这类学习的人数不多,只有专业队的教练员才有机会参加培训,因此后备人才队伍的教练员的职称水平较低;从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带队的教练员的学历为大专以上,教练员的职称情况见表4。
表4 中国曲棍球教练员职称结构统计
由此可见,后备人才的教练员缺少必要的理论学习,大部分都在凭借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进行训练,在训练的科学化等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另外,基层部门的教练员的训练、输送、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不能激励教练员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训练的效果。
2.5 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科研投入情况
科研是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部分,据调查得知:中国各省市曲棍球后备人才专业队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科研人员。目前,只有中国曲棍球协会为曲棍球后备人才基地聘用了两名科研人员,专门从事运动员的选拔研究及人才基地的考核。而对于目前国内的27个后备人才基地的330多名运动员来说,2个人远远不能满足运动队的需求。无法对后备人才基地提供足够的科学选材,也无法为运动队科学的训起到报价护航的作用。
3 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对策
3.1 做好普及工作,注重向学校的推广,扩大选材面
中国曲棍球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以足够优秀的人才资源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因此,我国曲棍球要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必须从现在起,在普及曲棍球运动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良好的项目人口资源,多层次、多类别的扩大选材面,加强曲棍球的宣传工作,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将曲棍球项目逐步的推广到小学及大学的课堂当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曲棍球,促进曲棍球项目的发展。
3.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改善训练场地设施
为了更好的开展曲棍球运动,各省市曲棍球管理人员在积极寻求社会资助,增强自身活力,建立曲棍球后备人才基金的同时,应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市场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来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运动队经费短缺、场地设施简陋的问题。
3.3 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建立系统的教练员培训体系
曲棍球教练员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水平的直接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提高我国基层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建立系统的教练员考核体系,为教练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出国学习机会。聘请国外的资深教练员来对国内的教练员进行培训,以拓宽教练员的知识面及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教练员的整体素质,为更好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建立专业的科研机构,进而实现科学的选材及训练
中国曲棍球协会应该建立专业的科研机构,设置专业的、多元化的研究门类,专门从事对运动员的选材的研究,及科学训练的研究,提供有实质性的、可操作性的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为曲棍球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4 结 论
我国曲棍球项目的普及程度不够,后备人才数量偏少,没有形成曲棍球后备人才金字塔形雄厚的基础。后备人才的资金短缺,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训练场地设施不足,教练员学历层次不高、科研机制不健全。因此,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办体育,通过普及曲棍球运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设立科研机构等措施,加强对我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真正实现曲棍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李红艳, 黄善球.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8 (1): 21-23.
[2]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调研组.中国曲棍球协会运动员注册信息[Z].北京:国家体育总局档案, 2008.
[3]程冬美.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4, 40 (6): 67-75.
[4]高艳华.对制约我国曲棍球水平提高的训练问题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 2005, 41 (2): 77-80.
[5]佟远堂.关于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 (6): 828-830.
[6]王 杨.中国男子曲棍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2, 24 (5): 28-29.
[7]房 雪.影响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主要因素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7 (4): 49-50.
[8]孙 静.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2 (4): 69-70.
Investigation on Condition of Talented Reserve for Hockey in China
ZHAO Hui-di1, XIONG Ru2
(1. P.E. Dept. in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16, Jiangsu China; 2. Sichuan Hockey Sport Management Centpe, Chengdu 610043, Sichuan China)
G849.1
A
1008-2808(2011)02-0108-03
2010-09-29;
2010-10-26
赵慧娣(1977-),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