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几点认识
2011-09-22罗凤兰刘超
罗凤兰 刘超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点。因此,现阶段如何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对于处在快速发展中的我国是十分重要的。纵观我国的职业教育院校普遍存在着把学术性大学的办学经验用于职业教育中,使得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匹配程度低、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效的解决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知识经济的基础就会丧失, 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动力就会缺失,因此如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受到广泛的重视,而提升劳动者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能不能在不大幅度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使其学生成为毕业就能上岗的有经验高技能人才,是判断职业教育模式最重要的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成为了问题探讨的焦点,它的特点就是“产学结合”,即把职业教育体系与就业体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发挥其贴近市场、高效、实用的优势。校企结合体现了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不仅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还为社会创造财富。
一、国外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的几种典型模式
(一)英国的工读交替教育
在英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培训主要是由企业进行。为了能培养出企业适用的技术人才,许多学校实施的是“工读交替制”的合作教育方式。这种职业教育培养方式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第一年在在企业工作,然后在学校学习二年或三年的课程,最后再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即所谓的“1+2+1”和“1+3+1”教育安排。此外,英国还有一种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第三学年在企业实习一年的培养方式。
(二)德国的“双元制”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由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的,但起着主导的作用是企业培训,职业学校只起配合和服务作用,且各有其独立完整的教学大纲。企业决定培训数量及内容,但是要依据国家统一的各培训职业的企业培训大纲执行,并以培训条例的形式规定了培训的标准、年限、考试等。此外,如果未满18岁且也没有就读于全日制普通学校或职业学校的年轻人,都有义务上双元制职业学校。
在这种模式下,学员一般每周有3-4天在企业接受实践教育,1-2天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教育。课程安排:大约60%的专业课程,40%的普通教育课程,学制一般为3年。职业学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用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成果,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
此外,企业培训可分为企业内培训和跨企业培训。企业内培训又分为五类,一是工业教学车间培训,这是质量最高的企业内培训;二是非系统的工业培训;三是传统的手工艺培训;四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系统培训;五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非系统培训。跨企业培训则是由几个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培训,也某些职业学校把教学车间用于跨企业的培训。
(三)美国的合作教育
美国的合作教育的特色是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实施方式大致可分为4类:一是工读轮换制;二是半工半读制;三是劳动实习制;四是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其首要的培养目标是职业能力和志趣,在具体组织实施上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由学校从学生的培养现实出发,依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寻找适当的企业雇主,再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提供的相应的生产实践培训场所和报酬签订合同,确定学生的劳动任务、职责、时间和报酬等,从而有效与企业进行合作。
(四)日本的企业职业教育
日本企业兴办职业培训院校是战后兴起的,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一批世界水平的大企业诞生,一般的职业教育已不能满足这些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这些企业开始自己创办工学院。企业所需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由企业招收高中毕业生自己进行培养,培训训练的内容为技术教育、技能训练、经营教育、提高能力的教育及品质的教育等。近年来,这些工学院开始培养某些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其科研水平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也承担国际学术交流的任务。
日本的这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与企业关于职业培训的一个观念有重要关系, 日本企业普遍认为,职业能力只可能在工作中形成,学校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学校能够培养的只是可培训的能力。另一方面,日本企业的一些管理措施、企业文化、企业结构也为这一模式实施重要条件,如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以及以大型企业为主的企业结构。
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典型模式的分析
英国的工读交替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企业职业教育这四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都是非常成功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负起应有的责任,包括资金方面。这些模式都强调校企合作,注重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既整合了现有学校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也整合了专业内的课程资源、专业间和校内的教学资源及社会相关资源。
英国的工读交替教育将以往的校内实践转到企业现场的系列化的教学,现在企业工作一年,使学员对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后,在针对行性的学习理论知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强调与企业的联系实际,职业学校要配合和服务于企业,要根据企业需要开设专业和课程,使企业与职业学校的信息能相互沟通。美国的合作教育与社会有关业务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从事实际工作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日本的职业教育则是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直接培训自己所需的员工,企业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组织的技能性、针对性和真实性,都使得企业后备员工平稳度过教育与就业门槛,也为培养了大批企业急需的用得上的人才。
在上述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可分为大致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其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日本的企业职业教育;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其代表是英国的攻读交替教育和美国的合作教育。在这四种模式中,企业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是生产教学实践基地,承担着实际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工作,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人力、物力及财力,是合作的组织实施者,也是考核校企合作成果的评价者。当然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学校是实施普通基础教育的场所,通过传授职业基础知识为企业开展生产实习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三、国外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职业教育任务是培养社会各行业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包括具有特定专门业务知识技能以及某些特殊的智能型操作人才,即那些能在生产中应用科研成果的以工艺技术为主的专门人才和能在实际工作具体贯彻决策者意图的一线管理人才。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有些课程内容相对陈旧,与实际脱节,在影响了职业教育任务的实现,即为生产、管理、服务等行业一线培养毕业就能上岗的有经验的技术人才。为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情况,应该积极鼓动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去。然而与上述工业发达国家比,我国企业很少主动参与到职业学校的教学,学生也很难在企业得到真正的实习机会。如何提高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来提高我国企业职业教育参与度:
1. 政府政策层面
在政策制定上可以借鉴日本的“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做法。对参与到职业教育中的企业及事业团体提供资金补助,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企业增加职业教育受训者的实习机会和劳动就业机会。这样做不仅能提高职业教育受训者职业技能、增加其就业机会,还能提高企业和事业团体参与的积极性,并增强企业和事业团体的技术竞争力。当然,并不是任何企业都能随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应制定一套严格的准入审核标准,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参与,国家给予企业及事业团体的资金补助的比例、方式等等都应该有一套明确的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迹可循。
除此之外,国家还可建立职业教育发展基金、给予校企合作企业优惠政策等方式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2. 职业教育院校层面
首先,学校的课程设置应与合作企业相匹配,这样合作企业才愿意和学校合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专业类、实践课的兼职教师可以由企业推荐的优秀企业员工担当。最后,在学校设定的课程框架下,学校应赋予企业一定的权限,即企业有权按照实际的职业岗位需要安排教学、培养学生。这样做不仅使职业培训更贴近现实,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更强,企业就能省去招收新员工培训过程而直接招到熟手。
3. 企业层面
企业申请参与职业教育时,允许跨企业合作。某些想参与职业教育但条件又不符合职业教育准入标准的企业,允许这些企业组合申请进入,联合起来进行培训。在这样的规定下,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了,特别是那些中小企业,职业培训的质量也有了保障。
总之,企业应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负起应有的责任,包括资金方面。因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是由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这两个部分组成的,这两部分缺一不可,需要紧密结合,而实践教学不能缺少企业的参与。此外,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课程的数量、内容、时间等的设置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有各自的设置,不必全国形成一个模式。
参考文献
[1]徐朔,国际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国别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5)
[2]耿立军,国外职业者育特色与启示[J],当代世界,2009(4)
[3]阎永胜,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启示[J],辽宁高职学报,2008(9)
[4]田静,刘福军,杨锐英,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几种典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成人教育,2007(4)
作者简介:
罗凤兰(1973-),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
刘超(1987-),女,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