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治疗分析

2011-09-22康惠忠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颌下腺腮腺炎腮腺

康惠忠

(汕头市中心医院感染科 广东汕头 515000)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感染流行。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1]。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因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通过直接接触而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流行,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2]。病毒通过口、鼻侵入人体后,在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组织中生长增殖,导致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并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进而扩散到腮腺和全身各器官,亦可经口腔沿腮腺管传播到腮腺。由于病毒对腺体组织和神经组织具有高度亲和性,可使多种腺体(腮腺、舌下腺、颌下腺、胰腺、生殖腺等)发生炎症改变,如侵犯神经系统,可导致脑膜脑炎等严重病变。潜伏期14~25d,平均18d。大多无前驱期症状,常以腮腺肿大为首发体症。常先见一侧,然后另一侧也相继肿大,2~3d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表面发热但多不红,触之有弹性感并有触痛[3]。腮腺肿大可持续5d左右,以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在早期可见红肿。在腮腺肿胀时,常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和舌下腺。颌下腺肿大时颈前下颌处明显肿胀,可触及椭圆形腺体。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颌肿胀。病程中患者可有不同程度发热,持续时间不一,短者1~2d,多为5~7d,亦有体温始终正常者。可伴有头痛、乏力、令人减退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观察的160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因急性腮腺炎就诊于我院的患者,年龄在5~15岁,平均年龄8.5岁。其中男性患者为82例,女性患者78例,患者均为本地区的居民,患者在年龄结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一般情况相似,具有临床统计意义。

表1 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2 方法

对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由于腮腺炎是传染性疾病,一经临床确诊即将患者隔离,并嘱患者卧床休息。同时保持口腔清洁进食流质或质地较柔软的食物,保证机体代谢所需的能量。

(2)抗病毒治疗:按照患者的不同体重、年龄给予利巴韦林15mg/kg静脉注射,连续5~7d治疗。

(3)对症治疗:中医认为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由于少阳蕴热、外感湿毒引起的本病的发生。因此,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时采用:板蓝根、银翘散、大青叶等水煎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以达到散风解表、清热解毒的治疗目的。当患者出现腮腺炎相关的并发症时,如: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脑膜炎、心肌炎、肾炎等相关并发症。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用药3~5d后,患者的体温下降到正常水平,患者的腮腺或颌下腺肿大消失;有效:经治疗后3~5d后患者的温度能够控制到正常水平,患者的腮腺或颌下腺肿胀程度明显好转;无效:用药治疗后,患者未能控制在正常体温水平范围内,5~7d治疗后患者的腮腺或腮腺炎肿大程度无任何好转。

2 结果

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

注:将患者的临床疗效达到显效及有效的患者统称为临床治疗有效。由表1可见,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98.75%。

3 讨论

对于流行性腮腺炎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集体机构的接触儿童应检疫3周。保护易感儿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除皮下接种外,采用喷喉、喷鼻或气雾吸入等,同样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国外应用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接种,也取得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并发症较多,在治疗腮腺炎的同时积极治疗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如:脑膜脑炎常在腮腺炎高峰时出现,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脑脊液的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常在2周内恢复正常,多无后遗症。如侵犯脑实质,可出现嗜睡、甚至昏迷等,并可能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治疗方面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以按照乙型脑炎疗法处理,高热、头痛、呕吐时给予适量利尿剂脱水。睾丸炎多为单侧。常发生在腮腺炎起病后的4~5d,肿大有腮腺开始消退时。一般10d左右消退,约1/3~1/2的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如双侧萎缩可导致不育症[4]。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应用乙烯雌酚,每次1mg,1d3次,有减轻肿痛之效。卵巢炎约5%~7%的青春期后女性患者可并发卵巢炎,症状多较轻,可出现下腹痛及压痛、月经不调等,不影响受孕[5]。严重的急性胰腺炎较少见。常发生于腮腺肿大数日后,表现为上腹部剧痛和触痛,伴发热、寒战、反复呕吐等。禁饮食、输液、反复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碱,早期应用皮质激素。耳聋为听神经受累所致,发病率不高,大多为单侧性,不易及时发现,治疗困难,可成为永久性耳聋。经过以上治疗方法,本文统计显示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8.75%,因此,对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治疗应做到准确、及时、有效。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做好防御工作,减少患者的发病及积极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 金克微,王栋梁.184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8(12).

[2] 宁博,徐辉.流行性腮腺炎198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7).

[3] 赵艳,庄乾竹.流行性腮腺炎史[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

[4] 罗中凯,申祥运.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46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13).

[5] 刘春河,杨锡梅,赵洪海.流行性腮腺炎992例[J].中外医疗,2010(2).

猜你喜欢

颌下腺腮腺炎腮腺
下颌下腺黏液囊肿1 例及文献复习
腮腺炎外敷用什么药
颌下腺导管巨大结石1例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透皮技术治疗经验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