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开宇:一心为了患者做个好医生——专访北京和睦家医院大内科纪开宇主任

2011-09-22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住院部螺旋杆菌螺杆菌

文/本刊记者 李 洪

月一个夏日的午后,空气略显闷热,纪开宇主任在北京和睦家医院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初见纪主任一脸和煦的微笑、步履神态间透出温文尔雅和淡泊,这就是纪主任的魅力所在。

纪主任的“消化内科”生涯始于80年代后期,他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卫生部北京医院消化内科担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师从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及首席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胡伏莲教授,开始从事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他是在国内最早从事研究幽门螺杆菌与非甾体抗炎药相互作用的学者之一,他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北大医院和北京和睦家医院内科工作期间积极探索幽门螺杆菌研究领域的研究。他在诊疗过程中,处处以患者为中心,积极倡导医疗团队的有效合作在医疗服务中的核心地位。

纪主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胡伏莲教授合影

《中国卫生产业》:请您介绍一下幽门螺杆菌与非甾体抗炎药研究成果?您现在主要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纪开宇:从医学院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消化内科诊疗工作。多年来,在临床诊疗中探索出了消化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规范化治疗。在幽门螺杆菌的根除适应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以及幽门螺杆菌与细胞因子研究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参与论著《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与临床》第三版的编写等工作。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医学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们对许多临床疾病特别是对上胃肠道疾病重新认识的里程碑,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者Warren和Marshall荣获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目前幽门螺杆菌与非甾体抗炎药在上胃肠疾病中的相互作用仍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幽门螺旋杆菌(Hp)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两种重要和相互独立的胃黏膜损害因子,他们是造成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二者经常同时存在,因此阐明二者间可能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然而,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有关二者关系的研究还存在着争议和矛盾。Hp与NSAID共用某些相同的机制造成胃肠黏膜的损伤,但是无证据表面二者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如果没有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将二者的关系简单地总结为无关、相加、协同或拮抗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有关研究在方法学包括NSAID使用者的定义及其种类、剂量、疗程和适应证都存在着差异,并且在试验终点、消化不良的定义和根除Hp的治疗方案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这可能是造成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尽管如此,我在研究中发现,幽门螺杆菌与非甾体抗炎药在上胃肠疾病中的相互作用具有叠加作用,先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非甾体抗炎药所造成的胃粘膜损伤具有轻度的保护作用,但这个保护作用不足以防止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的胃粘膜的损伤。该项研究成果2004年发表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

我目前担任北京和睦家医院大内科主任、医务副总监,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将一直致力集合中西方医学实践的精华,取长补短,并应用于临床科研与实践(中西医结合会诊)、科室与医院的管理团队化建设和医疗资源的布局与整合(重点科室的建设和科室合作);致力于消化道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消化内科癌症病人的筛查工作(结合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先进理念,建立适合我国人群特点的胃癌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诊疗指南)。

《中国卫生产业》:目前消化疾病的诊治发展到了什么水平?

纪开宇:消化系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消化病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更新与挑战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生物化学、病毒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消化病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治和预防手段、先进的科研技术及丰富实践内容的临床学科。

尤其是随着微创医学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技术日新月异,并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无痛内镜、内镜下早癌治疗、小肠疾病的诊疗、胰胆疾病的诊疗等。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给病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将比较复杂、创伤比较大的外科手术变成微创内镜下治疗,使病人手术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康复比较快,生活质量较以前有明显提高。目前消化内科所做的工作,不管从人员管理、病种管理、还是质量控制方面,都在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多专业多学科联合,以及以消化内镜技术为核心的模式进行转变。

另外,消化内科从以往的单学科发展,到目前的多学科联合。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仅与上胃肠道疾病相关,而且还涉及到许多胃肠道以外的疾病,在治疗螺旋杆菌所引起的疾病时,不仅涉及到消化疾病,而且还涉及到心脑血管、血液、内分泌、免疫、皮肤等多系统的疾病。

《中国卫生产业》:请您介绍一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途径,如何做到早期预防?

纪开宇: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传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聚集现象,父母感染后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他家庭高得多,比如共用餐具、母亲将食物嚼碎后再喂婴儿,甚至与感染者深吻等也可能导致传染。此外,饭前、便后洗手,生食的食物要洗净,尽量回避在不卫生的环境下进食也是减少经粪——口途径(污染食物)传播的方法。另外,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导致绝大多数人易受感染。

一旦被确认感染,可以采用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外加抑酸剂等三联或四联治疗,这是比较有效的治疗,但抗生素吃多了会让病菌产生耐药性。另外平时多注意饮食卫生,最好采用分餐制,生冷腌制不洁食物要忌口,保持口腔清洁,有反复发作的胃痛,胀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应到消化内科就诊。

《中国卫生产业》: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全新的患者管理模式——住院部医师的有关情况?

纪开宇:我院的住院部医师,不同于传统医院的三级查房和住院医师管理制度,它强调住院部医师直接和患者对话。采用真正“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先进科学的临床管理路径和方法,为病人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病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从身心各方面顺利康复,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疾病”被治愈或作为一种“症状”得以缓解。这将保证我们的患者能在第一时间直接和我们的极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生交流,并得到连贯的全面且有效的诊治,从而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减少了病人的住院日和误诊率。这也是和睦家医院住院部医师特有的临床管理路径模式。

住院部医师除应具备合格的医学背景外,还应强调其与患者及家属、同事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合理利用医院资源与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北京和睦家医院的住院部医师们均受过重症监护(ICU)的专业培训,拥有多年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能够高效整合各种资源,为患者搭建多科室综合支持的专业全面、细致周到患者医疗服务。

住院部医师这种新兴的患者管理模式,在美国已有15年的历史,专指从事病房工作的医师,负责对住院患者的全面评估及综合治疗,并参与本学科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据2005年专业调查显示40%的美国医院实行了住院部医师的模式,2006年,全美约50%的医院和84%的教学医院实行了住院部医师制度,2007年的调查结果55%的床位数超过200家的医院实行了住院部医师的管理模式。

《中国卫生产业》:在您多年行医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或人或一句话是什么?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是什么?

纪开宇:医学院校毕业后有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胡伏莲教授共同开展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距离受到过她的熏陶。在我的心目中,她在学术上“治学严谨”的精神,在研究领域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一直影响着我。在她的感召下她的学生都是吃苦耐劳型的,他不搞学术上的投机取巧,不搞学术上的腐败,勤奋和忘我的工作也是非常令我钦佩的。她始终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位病人、每一项医疗操作中,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和狂热的钻研精神令她的学生和身边的同事们折服!

采访行将结束时,纪主任道出了他的心里话“树立正确和切合实际的价值观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现在很多医生都梦想被称为‘教授’、‘主任’,但我一直认为,我只有一个身份——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在任何一个岗位,都有它发光的地方,只要你钻进去了,扎扎实实地去做,就能够出成绩。

什么是好医生?胸怀祖国医学发展是好医生,医术高超是好医生,引领本专业发展是好医生,一心为了患者是好医生……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纪主任不轻易抛弃最初的选择,不轻易放弃追逐的梦想。淡泊明志,矢志不渝,我们期待他带领的内科团队创造更多的成就和辉煌。

专家简介

纪开宇 男 1970年出生,1988年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3年毕业分配到卫生部北京医院消化内科担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2000年至2003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大医院攻读在职研究生,师从胡伏莲教授,开始从事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是在国内最早从事幽门螺杆菌与非甾体抗炎药的学者之一。先后发表论文论著多篇。也因在幽门螺杆菌研究领域的成果2006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4年调入北京和睦家医院内科工作至今,历任消化科医师,消化科主任。现任大内科主任,医务副总监。同院内外相关科室合作开展有我院特殊病种特点的临床研究( 如麦胶性肠病的诊疗等)。

· 2002年5月《消化病诊断和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适应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

· 2002年5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幽门螺杆菌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 2003年5月《中华医学杂志》幽门螺杆菌与吲哚美辛在Balb/c小鼠胃粘膜损伤中的相互作用。

· 2003年5月《中国医药导刊》茴三硫治疗慢性肝损害北京地区多中心临床研究。

· 2004年1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幽门螺杆菌与非甾体抗炎药在上胃肠疾病中的相互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 2003~2004和2007~2009期间数次做为访问学者访问美国,合作开展幽门螺杆菌相关的临床诊治和随访研究。

· 2006年6月《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INTERACTION OR RELATIONSHIP BETWEEN H.PYLORI AND NSAID 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2009年参与论著《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与临床》第三版的编辑编写工作。撰写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细胞因子的调控一章。

· 2010年1月《实验与检验医学》自身免疫抗体检查对乳糜泻诊断的价值和意义。与我院及协和医院检验科合作。

· 2011年《健康报》发表和睦家医院全新的患者管理模式-住院部医师。

· 2004年7月至2006年6 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完成了在职法学硕士研究生班的学习。优秀学员。

· 2006年6月发表论文《医疗行为中提高法律意识的思考》。

猜你喜欢

住院部螺旋杆菌螺杆菌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基于我院2012-2015年住院部中成药使用情况探讨临床合理用药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住院部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