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X线摄像技术在股骨颈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2011-09-22刘建成洪环得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错位股骨颈股骨头

刘建成 洪环得

(厦门市翔安区同民医院 福建厦门 361101)

为了探讨DR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尤其是无错位的股骨颈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60例患者的对比研究,对DR与传统X线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之间骨科收治的60例临床高度怀疑股骨颈骨折而传统X线技术显示无异常的病例,应用DR摄像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其中60例病例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63.82±7.49)岁,在年龄及性别方面,60例病例间无显著差异。选入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腹股沟区或膝部疼痛,髋部活动受限,排除其他可能的致病原因及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由3名经验丰富的骨科及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共同会诊,对比DR、X片图像,评价2种方法对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全貌、髋关节间隙及周围软组织四项指标的显示情况,得出共同意见。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标准为发现骨折线,错位程度依据Garden分型法[1]进行分型:Ⅰ型为不全骨折(包括外展型和嵌入型);Ⅱ型为完全骨折,但无明显错位;Ⅲ型及Ⅳ型不属于本文研究范围,在研究对象筛选时已经排除。股骨头全貌显示满意的标准为骨皮质边缘清晰锐利,骨小梁结构细致整齐。髋关节间隙显示满意的标准为对应骨关节面清晰可见。周围软组织显示满意的标准为轮廓清晰,层次清楚。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AS 9.2进行统计分析,应用配对设计4个表行卡方检验,对照DR与传统X线在个性数据方面的差异,显著性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对股骨颈骨折的诊断

根据会诊结果及临床随访证实,全部60名病例中,Ⅰ型骨折6例,DR全部检出,传统X线未能检测出;Ⅱ型骨折确诊48例,DR全部检出,传统X线漏诊10例;无骨折病例6例,传统X线显示有22例无骨折,误诊16例,详细数据见表1。

2.2 对影像显示的评价

根据判断标准,DR与传统X线在显示股骨头全貌、髋关节间隙、周围软组织3方

表1 对无错位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例)

项目 DR 传统X线 χ2值 P值股骨头全貌 60(100.00) 42(70.00) 5.71 <0.05髋关节间隙 56(93.33) 38(63.33) 7.11 <0.05周围软组织 58(96.67) 31(51.67) 8.13 <0.05

表2 DR与传统X线在显示满意程度方面的比较[例(%)]面的满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DR明显高于传统X线,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与传统X线比较,DR技术摄影能清楚的显示股骨颈及其临近正常解剖结构,可获得更丰富的影像信息。在本研究60例病例中,DR发现骨折54例,而传统X线有16例漏诊,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DR摄影对无错位股骨颈骨折的显示较传统X线更具敏感性,可提高无错位股骨颈骨折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率,提高患者整体愈后水平。

与传统X线技术相比,DR影像可以对股骨头全貌、髋关节间隙及周围软组织进行更清晰的显示和展现,其图像层次丰富,影像边缘清晰锐利,细致结构表现出色。同时,DR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于医师发现可能存在病患的区域可以调节窗宽、窗位、局部放大、边缘增强等,让病灶的部位,形态得到清晰的显示,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漏诊。有研究表明,DR技术可减少曝光条件过度或不足所致影像质量下降,减少受检者接受辐射的剂量。

综上所述,数字化X线摄像技术操作较简便,成像快捷。图像较传统X线清晰,对股骨头全貌,髋关节间隙及周围软组织的显示方面存在很大优势,是提高无错位股骨颈骨折检出率,减少漏诊率的基本检测方法。

[1] GreenspanA.骨放射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 王亦聪.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错位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有趣的错位摄影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