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9年承德地区临床用血统计分析
2011-09-21李晓明王舒莹
李晓明,王舒莹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北承德 067000)
由于输血引发的传染病和衍生的社会问题,使输血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1-2],成分输血已经成为输血安全的首选。实际上临床需要输血的大部分患者仅需要红细胞,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讲,只输红细胞而不输全血和其它血液成分,就可以减少他们因输血感染病毒的危险。另外,通过成分输血,将全血分离制成各种血液成分,为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创造了条件。对于全血,由于其由各种血细胞和血浆蛋白质组成,目前情况下不可能建立一种适合所有血液成分灭活技术处理全血,做到既能杀灭病毒又能保存各种血液成分的活力和功能。但当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分时,就完全有可能针对不同的血液成分,研究建立适合该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方法,从而既灭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又保持该血液成分的活力和功能,保证制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必须大力推广成分输血,通过成分输血减少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提高输血安全性,但仅靠成分输血率,很难准确评价一个地区、一家医院的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状况,应充分考虑各种成分使用率,特别是血小板、冷沉淀、洗涤红细胞、血浆等止血成分的血液使用情况。为此,本人对本市2007-2009年临床用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血液来源 2007-2009年承德市中心血站出库的血液(承德市八县三区各医疗机构)。
1.2 统计方法 将各种血液分类统计,红细胞类(全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血浆类(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类(新鲜单采血小板、冰冻单采血小板、手工血小板)。红细胞类、血浆类按每200ml或200ml制备的成分血为一个单位(u),冷沉淀为200ml血浆制备一个单位(u),单采血小板为每个治疗量按10个单位(u)统计,手工血小板每200ml全血为一个单位(u)。各种血液使用率=该血液使用量/总用血量,成分使用率=1-全血使用率。
2 结果
见附表:
附表 2007-2009年临床用血数据统计分析(ml,%)
由附表可见,血液使用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红细胞类血液、血浆血液、冷沉淀、血小板呈上升趋势,全血使用量呈下降趋势,2007年全血使用量占总用血量的7%,到2009年只有3.6%。表明临床医生了解了输注红细胞的适应症,血浆使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在2009年已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血小板、冷沉淀的使用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说明本地区的成分输血率有明显的提高。
3 讨论
成分输血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技术水平的指标之一,因为成分输血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优点[3]。优点之一是减少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因为如果病毒污染血液的话,病毒不是均匀分布在各种血液成分中的,有的成分如白细胞、低凝沉淀物、血浆病毒分布多,危险性相对较大,如红细胞病毒分布相对减少,因此,危险性相对也小。当患者只需要某种血液成分,特别是只需某种病毒危险性相对较小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就应该只给患者输这种成分,因为输全血就意味着将患者不需要的其它成分,包病毒危险性相对较大的成分,也输给了患者,从而增加了患者感染病毒的危险,而这完全可以通过成分输血来避免。
本次调查,根据对三年来临床用血情况的分析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成分血比例很高,结构不尽合理,如洗涤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使用率虽呈上升趋势,但使用率很低,血小板使用率只有2.6%,与发达地区30%-40%差距很大,主要原因可能是临床医生对冷沉淀和血小板的适应证及疗效还未完全掌握。
各级用血单位应尽快引进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按规定的质量标准运行,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英国血液输注任务强化委员会认为,医院输血科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被证明在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准确快捷的信息反馈,改进工作质量,以及优化操作程序和质控等关键环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4]。为了进一步促进临床安全用血,合理用血,在强调成分输血比率的同时,更要注意成分输血的品种,同时应分析临床用血病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以制订相应的科学合理的输血方案。
[1]杨世明,张枨林.影响血液质量与安全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8,14:528-529.
[2]江欣.加强输血质量控制保证输血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85-186.
[3]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4]刘志伟,郭振江,谢鑫友.利用网络平台优化输血科的管理[J].检验医学,2005,20(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