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时间治疗学原则对社区内80例患者服药指导的疗效研究

2011-09-20王新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6期
关键词:治疗学节律个体化

王新华

(湖南航天医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升高的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是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1]。时间治疗学是一门才发展起来的临床学科,是根据人的生理节律性变化结合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最终个体化的针对患者进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和使用方式进行调整,指导患者规范化服药[2]。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随机抽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80例高血压患者,探究高血压时间治疗学原则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服药指导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随机抽取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8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分布为38~76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有6个月~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80例患者中24例1级患者,36例2级患者,20例3级患者;其中低危患者8例,中危患者16例,高危患者20例,极高危患者36例;68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的并发症。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随机抽取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80例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全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生活、饮食、运动等调整,并记录血压变化,记录的表格由社区的全科医师编制,指导患者填写。社区医师按照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按照高血压时间治疗原则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服药方案,由于血压变化存在一定的节律性,故选择长效药物,如24h服用一次的氨氯地平、卡托普利、吲达帕胺、硝苯地平控释片等;每隔12h服用一次,多在6点和18点各服一次,常见有依那普利、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等。对于初始降压者,血压不稳定,一般一天测一次血压;以后逐渐可以延长到1周测一次;等到患者血压稳定以后可以4周测一次[4]。

1.2.2 观察指标和统计学检验

记录社区医护人员实施个体化降压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肝功、肾功、超声心动图等。并记录临床症状,药物不良事件及各种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或消失,血压得到很好控制;有效:症状体征减轻,血压有所下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血压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5]。记录患者个体化用药前后血压控制的情况,并进行卡方的统计学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医师的指导下、护理人员的协助下社区80例高血压患者顺利进行了个体化降压治疗,经过规范化服药、行为生活习惯的调整,降压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个体化降压前后人数、性别、病程、原发疾病、临床表现等经调整,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降压前后具有可比性。个体化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55±25)mmHg/(95±25)mmHg,个体化治疗以后降到(125±25)mmHg/(75±25)mmHg。个体化降压以前降压效果总有效率为52.50%,降压以后升高至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1,P<0.05),见表1。

3 结 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当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较严重的有心功能衰竭、脑出血、肾功能损害、偏瘫等等。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不能完全治愈,其治疗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引起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或者其他的高血压并发症。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患者的血压波动比较大,降压效果不明显,或者降压效果维持的时间较短、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这些常常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故降血压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所在[6]。

人体的许多生理变化存在着时间节律性,常见的有内分泌、体温等,正常人血压也存在昼夜节律变化,表现为午夜最低、日间达到最高峰、晨起血压突然升高、迅速上升到最高峰,动态血压波动呈现双峰型,即为早上6点到9点主峰,17点到19点次峰,夜间2点到3点低谷,这种节律性变化与交感神经系统、RASS系统、血浆糖皮质激素等有密切的关系[7]。国内外有研究报道早上8点到11点、下午4点到7点是心原性猝死发生的两个高峰时间段[8]。临床医师的时间治疗学的基本原理是将患者自身血压的节律性变化和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途径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血压升高时增加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在血压下降时减少有效血药浓度,达到有效的控制血压,使其平稳的维持在一定水平,同时将药物的不良反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表1 个体化降压前后治疗效果比较

综上所述,随着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降血压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是治疗的关键,结合患者生理节律性和药物药代动力学,根据高血压时间治疗学原则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那开宪,余平,罗晓.降压治疗应体现高血压“时间治疗学”原则[J].中国临床医生,2010,16(5):4-6.

[2]李桂芹,那开宪,丁枭伟.如何正确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下)[J].中国临床医生,2010,3(14):84-85.

[3]刘金凤,赵岳.应用时间治疗学指导高血压病人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6(7):823-824.

[4]韩洁.论时间治疗学在高血压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3):351-353.

[5]刘敬炳.腹腔镜诊疗急腹症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0,11(11):1130-1132.

[6]郭玉珍.遵循高血压时间治疗学原则对社区内163例患者指导服药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16(12):1795-1797.

[7]郭艺芳,张海燕.血压的生物节律与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31(3):351-353.

[8]郭新胜,孙留涛.高血压药物时间治疗学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1(11):1130-1132.

猜你喜欢

治疗学节律个体化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空间里的时间:微重力等环境下的生物节律研究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三段一体化教学应用于针灸治疗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