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联合蜈黛软膏治疗慢性泛发性湿疹疗效观察
2011-09-19高永军
高永军
(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皮肤科,河南郑州450044)
慢性湿疹一般由急性发展而来,泛发性湿疹一般皮疹泛发全身,表现为表皮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的瘙痒性皮肤病,其病因主要是过敏素质、外在物理化学刺激以及精神因素引起[1]。该病顽固而迁延,是临床皮肤科医生较为棘手的疾病。我科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应用雷公藤片口服联合蜈黛软膏外用治疗慢性湿疹,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均为我科门诊就诊患者,符合慢性湿疹临床诊断标准[2],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或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发生于手、足、小腿、肘窝、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明显瘙痒,呈阵发性,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数月或更久。将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5~60岁(中位数42.5岁);病程6个月至18年(中位数3.45年)。对照I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35~61岁(中位数43.3岁);病程7个月至17年(中位数3.51年)。对照II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34~60岁(中位数42.7岁),病程6个月至15年(中位数3.32年)。3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泛发性湿疹的诊断标准[2],且1个月内未曾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抗阻胺等药物治疗;②年龄34~61岁;③无严重血液系统和肝、肾功能疾病及其他严重内科疾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并完成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①对雷公藤 或蜈黛软膏过敏者;②入组时外周血白细胞<4×109/L,或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高于正常值,或肌酐和尿素氮高于正常值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患者不能配合治疗及不能定期随访者;⑤年龄<34岁或>61岁者,女性月经紊乱者;⑥近期3个月内拟生育者;⑦入选前2周内曾系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或甲氨蝶呤(MTX)、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者;⑧已知患有严重感染者,器官移植术后,或肿瘤患者,或进行放、化疗者。
1.4 用药方法 治疗组口服雷公藤片(三九黄石制药厂,批号:090701)1~2片,每天3次,餐后服;蜈黛软膏(紫光古汉集团衡阳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12421)每天2次,外用,涂时反复按摩数次,使药物充分粘在皮肤上。对照I组单用蜈黛软膏外用,方法同治疗组;对照II组单用雷公藤片口服,剂量方法同治疗组。3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
1.5 疗效判定标准 按4级评分法分别记录受试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28天红斑、丘疹、水泡、苔藓样变、角化脱屑和瘙痒程度等症状的总积分。无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60%、<90%;好转:症状积分下降指数≥20%、<60%;无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2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安全性评价 3组均于治疗前、治疗中定期和治疗结束后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测血压,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女性患者记录治疗前、治疗中月经变化,男性询问性功能改变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所有患者均按医嘱治疗,未出现中途退出者。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I组和Ⅱ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2和9.16,均P<0.05),对照I组和II组之间总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3组患者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3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症状积分比较 表2显示,治疗后3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的积分差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3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分)
2.3 安全性 分别于入组当天及治疗后第2、4周检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血压均无异常。治疗组恶心、食欲不振6例,腹痛腹部不适2例,月经减少1例,自觉睾丸较前稍有缩小1例,白细胞较前降低但未低于3.5×109/L 1例,口唇糜烂1例,局部红斑1例。不良反应率26.00%。对照I组红斑1例,潮红刺激2例,不良反应率5.77%。对照Ⅱ组恶心、纳差4例,胃部不适2例,腹泻1例,月经紊乱2例,口干1例,食道烧灼感1例,性欲降低1例,头发较以往脱落明显1例,不良反应率27.08%。以上不良反应除月经紊乱、月经减少给予中医调理,3个月内恢复正常,余给予适当对症处理均一个月内恢复正常。
3 讨论
慢性湿疹是一种与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此型超敏反应发生与抗体和补体无关,而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干扰素-r、肿瘤坏死因子-B、IL-2、IL-3和GM-CSF等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产生的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细胞凋亡[3]。其病理特点以浸润肥厚及不同程度的苔藓化为特征的具有反复发作、瘙痒剧烈难于彻底治愈的特点,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慢性泛发性湿疹。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去皮根中提取物,雷公藤根、叶、茎、皮均有毒性,药用部分为去皮的根木质部,有抗炎、抑制体液和细胞免疫、抗肿瘤及抗生育、改善微循环和类激素样作用。雷公藤可抑制体细胞增殖反应,且可明显降低小鼠脾细胞产生白介素-2(IL-2)的水平,抑制脾细胞活化,对体液免疫则能明显抑制胸腺依赖性抗原诱发的抗体反应,还可抑制胸腺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雷公藤对炎症早期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雷公藤甲素对细菌内毒素(LPS)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的IL-6和TNF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雷公藤可以抑制吞噬细胞J774的免疫活性,体外实验表明其能显著抑制刀豆素A与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4]。雷公藤有活血化瘀作用,使外周小动脉舒张以及血流量增加,使原来增高的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性恢复正常[1]。中医认为湿疹类瘙痒性皮肤病的病因在于风、湿、热之邪挟杂侵入机体,湿热藴久、耗伤阴血,郁而作痒,或血虚而生风化燥,致肌肤失养,不荣而痒。蜈黛软膏方中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蛇床子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靑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肝定惊;硫磺除湿杀虫、温肾壮阳;白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收敛、杀菌;浙贝散结消肿;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五倍子收湿敛疮;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黄柏清热燥湿、清热解毒;荆芥祛风止痉、透疹止痒;莪术破血行气。诸药合用可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炎抑菌、杀虫止痒,抑制变态反应,用于风湿热邪所致的慢性湿疹。考虑到雷公藤毒副作用大,本研究采集临床样本时尽可能以泛发性慢性湿疹患者、经正规抗组胺治疗疗效不理想者为研究对象,并与蜈黛软膏联合应用,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况因雷公藤引起的不良反应大多是可逆的[5],且本研究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两药联用不失为治疗慢性泛发性湿疹的较好办法。
[1]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吴志华.皮肤科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中国国家处方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