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考
2011-09-19王杰文李勇帆赵晋琴王建军
王杰文,李勇帆,赵晋琴,王建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湖南长沙410205)
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考
王杰文,李勇帆,赵晋琴,王建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湖南长沙410205)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结合湖南小学教育实际,构建出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结构,并以此指导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的建设。通过总结我院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建设的经验,以期湖南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验中心建设
一、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在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等三种模式来实现,国家和地方投资近100个亿。
2004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规范了中小学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分别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对能力的定义体现了立体化、多维化的特征,是指导中小学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
2005年4月,为贯彻落实《标准》,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培训内容是指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分初级、中级、高级);考试内容和培训内容基本一致;认证是指按照审核认定的考试成绩授予教师相应的等级证书。
2005年,湖南省教育厅、发改委和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湖南省2004-2005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湘教发[2005]83号),同年完成工程实施地区三种模式的建设任务。目前,方案已实施多年,中小学已基本安装了远程教育系统,但是,7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些系统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人才,缺乏具有教育技术能力,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即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提高滞后。
众所周知,在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到位的情况下,人的因素——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特别是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能力成为影响教育信息化顺利推进、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1]。事实上,从一般意义上讲,小学教师比大学教师甚至中学教师更加关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为小学教育最需要教育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正是让教育艺术更好展现的最佳工具。所以,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时代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结构
教育技术本质就是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2]。教育技术能力,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意识、行为以及道德和情感等[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主要由以下三部分要素构成[3]。(1)知识要素: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2)实践要素: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教育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要素:认识到教育技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并能在教学中自觉应用教育技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并承担相关社会责任等,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态度。
我院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服务于全校师范专业学生,承担全省小学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根据《标准》对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不同要求,我们将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分解为三个板块,即“小学教师基本教育技术能力”、“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技能”和“小学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技能”,如图1所示。
对培养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人才的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进行全部三个板块的能力训练,其他师范类专业学生、在职小学教师均进行第一个板块的能力训练,且适当进行后两个板块的能力训练。
1.小学教师基本教育技术能力。训练板块主要训练学生基本信息技能、教育技术意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该板块由3门课组成: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程序设计基础实验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这3门课程相继在第一、二、三学期开设,前2门课程是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可以采用“小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上机过程中,演示讲解一个任务,学生模仿完成一个任务,比较适合于刚从中学进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是继大学计算机基础之后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和应用实践性课程,建议采用“大任务”驱动法,即在前9周理论课学习基础上,利用后9周时间让学生开展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和相关软件(课件和网站)开发实践,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较好。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让师范生初步掌握教育技术基础理论,重点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意识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与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城镇小学“校校通”工程密切相关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应该注意,该板块面向全院所有师范学生,且内容不断地变化,所以,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必须认真对待、与时俱进。
2.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技能。训练板块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为核心,主要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重点训练学生专业级的课件设计制作能力和网络课程设计开发能力。《标准》对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为“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该课程板块的设置正是《标准》要求的体现。
3.小学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技能。训练板块以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系统和教育设备维护为主线设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网络管理和信息化平台相关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技能。《标准》要求技术人员应具备“了解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媒体的维护与管理的方法”等基本技能。我们认为小学教育技术人员必须是多面手,既能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又能从事教学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因此,该板块在《电子技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育电声电视系统实训》和《数字音频技术实验》等课程的基础上,专门开设了三门教学系统维护实训课程。
三、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的功能定位
我院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主要为全校师范专业学生和本校各专业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训练提供实践平台,同时承担全省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任务;依托设在本校的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资源研究基地”,充分利用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小学教育信息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优势,积极开展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项目研究工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在湖南省的实施起示范带头作用。所以,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的功能定位是:(1)在校全体师范专业学生和省内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基本能力的训练基地;(2)湖南省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3)全校教师从事小学教育信息化项目研究的实践平台。
四、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的实验室设置
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的实验室设置以满足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训练要求为原则。为节约投资,采取了部门合作、资源共享、循环实验的运行模式。本中心承担教育技术核心能力的训练,包括多媒体素材的采集(摄影、摄像等)、编辑(非线性编辑、音频处理、图像处理等)、集成(动画制作、课件制作、网页制作、教育电视节目编制等)基本能力的训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设计制作、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教育电视专题片设计制作等)的综合能力训练;以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育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平台建设技能训练。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结构中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与程序设计等能力训练在全校公共实验中心进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技术、数字音视频技术以及电视技术等实验在各系部专业实验中心进行。
所以,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设置的实验室有:多媒体素材采集实验室、多媒体素材编辑实验室、教育软件设计开发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教育设备管理与维护实验室。多媒体素材采集、编辑采用循环方式开展实验,这样可以减少设备投入同时节省实验场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教育设备管理与维护实验室收集了学院各计算机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已损坏的设备,另投入了少量新设备,总体投资低,但很适合教学需要。教育软件设计开发实验室是本中心的关键实验室,主要训练学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能力,包括动画设计制作技能训练;CAI、CAL等各类型课件的基本设计能力和制作技能训练;网络课程基本设计能力和制作技能训练;以及教育电视专题片设计制作的基本能力训练等。
五、实践教学改革设想
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依托中心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科研优势,遵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学生为本,产学研相结合,构建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开放性、创新性、先进性的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具体改革内容包括:
1.突出小学教师教育特色,坚持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实践相结合,探索体现不同学科专业特点的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体系。
2.充分利用中心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优秀科研平台,与小学校密切结合,实质性地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培养师资、锻炼师资,努力打造出真正能够解决小学教育信息化实际问题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
3.以教育软件设计开发实验室为核心,在培养学生小学教育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的同时,结合具体项目,组建小学教育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团队,开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逐步走向市场。
4.加快建设中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全实现实验室开放管理,改善学生实验自主化的管理措施。
5.开展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如,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使少数基础好的同学先掌握实践知识,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对其他同学进行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六、结束语
几年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实验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改革中心的管理体制,努力推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展,构建一个开放的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为湖南小学教育信息化作更大的贡献。
[1]艾敏,张文兰,李靖.国际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新视角——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56-58.
[2]何克抗.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及课程体系[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9-12.
[3]罗秀梅,张龙革.试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60-62.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lementary Educational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Experiment Centre
WANG J ie-wen,LI Yong-fan,ZHAO J in-qin,WANG J ian-jun
(Information Scienceand EngineeringDepartment,Hunan Firs t Normal Univers ity,Changs ha,Hunan 410205)
The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isconstructed onStandar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and the reality of primary schoolsin Hunan province,which gives guid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lementary educational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experiment centre.A conclu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 centre in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intends to providereferenceto theInformationalization of Hunan Primary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 centre
G642.4
A
1674-831X(2011)01-0017-04
[责任编辑:胡伟]
2010-08-20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养成对策研究”
王杰文(1962-),男,湖南祁东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自然计算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李勇帆(1959-),男,湖南邵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论、虚拟仿真研究;赵晋琴(1964-),男,湖南邵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王建军(1969-),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