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类天疱疮中IL-5与IL-17的表达与意义
2011-09-15郝静娜郭书萍
郝静娜 郭书萍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法对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例组中IL-5和IL-17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完善对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利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患者,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例组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60~82岁,平均73.4岁;对照组20例均是来自我院整形科和普外科的正常人,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58~76岁,平均66.5岁,无任何皮肤病及系统性疾病。
1.2主要试剂 兔抗人白介素5(IL-5)多克隆抗体、兔抗人白介素17(IL-17)多克隆抗体、多聚体抗兔IGG-HRP二抗试剂盒均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
1.3方法 ①切片脱蜡至水。②3%H2O2室温10 min以灭活内源性酶。蒸馏水洗2 min 3次。③对抗原进行枸橼酸钠热修复。④滴加封闭液,室温放置10 min。甩去多余的液体,不洗。⑤滴加一抗,37℃孵育2 h。⑥滴加聚合HRP标记抗兔IgG,37℃孵育30 min,PBS冲洗5 min 3次。⑦DAB显色,苏木素复染,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
1.4结果判定 IL-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以细胞浆有棕黄色颗粒为阳性,IL-17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以细胞浆和(或)细胞核有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视野,利用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阳性区域积分光密度值(IOD值),以IOD值的大小代表阳性产物表达的多少。
1.5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指标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所有统计学资料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中IL-5的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表皮全层尤其以基底层为主,IL-17阳性表达分布于表皮全层;而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均称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两者在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5:t=-14.617,P < 0.05;IL-17:t=-23.756;P < 0.05),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中IL-5和IL-1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2,P<0.05)。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组和正常皮肤组中IL-5、IL-17的IOD值比较见表1。
表1 白介素5、白介素17在大疱性类天疱疮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s)
表1 白介素5、白介素17在大疱性类天疱疮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s)
灰度值病例组组别 例数 IL-17灰度值 IL-5 20 178.16 ±2.74 174.66 ±4.50 38 138.88 ±9.47 126.84 ±19.19正常组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例组的血清、疱夜及培养上清液中IL-5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T细胞分泌IL-5的能力明显增高。IL-5趋化嗜酸性粒细胞至皮损处释放各种炎症递质及蛋白酶,产生水疱皮损,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协同作用促进嗜酸性粒细胞跨基底膜移动,同时诱导超氧阴离子,加强嗜酸性粒细胞浆颗粒释放。Th17能通过大量分泌IL-17、TNF-α等,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能增强T细胞启动效应,刺激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产生多种促炎症反应调节因子,包括IL-6、IL-10、IL-1。此外,它还可以通过协同信号来调节炎症基因。因此,Th17细胞主要通过各种细胞因子来发挥致炎作用。
本实验研究提示,IL-5与IL-17的表达呈正相关,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IL-17刺激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产生多种促炎症反应调节因子,包括IL-6、IL-10、IL-1等,这些细胞因子共同促进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发病。通过所有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细胞因子IL-5及IL-17的表达与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机制密切相关。通过对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有可能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1]赵辨.临床皮肤性病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8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