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业者说 “让慈善人很受伤”

2011-09-12严碧华

民生周刊 2011年52期
关键词:中国扶贫基金会郭美美曹德旺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从业者说 “让慈善人很受伤”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小额信贷、爱心包裹、母婴平安……一个个慈善项目耳熟能详。这些项目都出自于中国扶贫基金会。这家成立二十余年的公益组织近年来动作频频,从去行政化开端,在公益组织中大力倡导改革,公信力不断升高,募集资金能力也愈来愈强。

2010年该基金与曹德旺的合作,媒体广泛报道,被称之为“史上最苛刻的捐赠”。曹德旺父子捐给中国扶贫基金会2亿元善款用于帮助西南五省因大旱而受灾的农民,每人2000元。在捐款之前,双方签署了一个极为苛刻的合约,要求办公经费不能超过3%,差错率不能超过1%。这个受益人数高达10万人的项目显然是一项庞杂的工作。

最后中国扶贫基金会完全履行合约,曹德旺亦在多个场合表达了满意。如今回过头来看,刘文奎认为这个项目的意义在于挑起了慈善的问责。而以前只见捐钱,而鲜有问责。

刘文奎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常务副秘书长,五年前他就在呼吁透明公益,但并不理想。

12月17日,由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企业责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机构发起与主办的首届社会责任与诚信建设论坛在京召开。刘文奎做了发言,主题围绕公益组织诚信问题展开。他笑言,很多内容是五年之前准备的,拿到今天来讲仍然再合适不过。

在公益慈善领域磨练多年的他,对自已所从事的事业一直颇为自豪。

然而2011年他的感觉明显与以往不一样。“朋友在一块吃饭时,突然问你们那有‘郭美美’吗?”类似于这样突兀的问题被一次又一次提及,让他感觉“很不爽”。“曾经有段时间,在外应酬时,我们一些公益圈内人士都不好意思发名片。而在以前,工作收入虽少,但很受人尊重,因为做公益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业,这也是支撑很多公益人坚守工作的关键。”

尽管只是朋友或熟人之间的玩笑,但明显能感觉到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越来越不信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募捐资金的减少。

刘文奎告诉记者,中国扶贫基金会2011年定的目标原本是社会募捐3亿元。但“郭美美”事件后,一天不如一天,计划募捐额也从3亿缩水到2亿,目前只完成了目标任务的70%。而2010年,加上曹德旺父子的2亿元,中国扶贫基金会接收捐赠达到5.5亿元,发放小额信贷5.7亿元,投入扶贫项目款物近8亿元,惠及257万贫困和受灾人口。

用今非昔比、一落千丈等成语来形容当前公益慈善组织的困境显然一点都不为过。

或许正是基于此,在10月17日第19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召开2011捐赠人大会,这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以来首次专门为捐赠人举办的会议。通过项目展览、项目报告等方式向捐赠人和公众进行捐赠反馈,报告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展现了全程透明的公益项目管理。

刘文奎在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重点项目时,首先谈了“郭美美”等系列事件引发的影响。

除了前面提到的筹资与士气影响外,还有对受益人的影响。因筹资计划未按预期完成,对受益人的资助也自然无法按计划完成。

回放2011

即将过去的一年,对于公益慈善圈内人士而言无疑是最为苦涩的一年。考验一个接一个,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心也一落千丈,做公益甚至成为“难于启齿”的事。

6月21日,一个名为“郭美美”的女孩突然窜红。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公众将其炫富和在微博认证的特殊身份联系在一起,矛头直指国内知名公益机构—中国红十字总会。尽管事后经过辩解,但这一事件持续发酵。

没过多久,又现“卢美美”。“卢美美”本名卢星宇,生于1987年,现任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其父卢俊卿,为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天九儒商投资集团主席、中非希望工程主席。

“卢美美”之贾祸,起因于“中非希望工程”。从6月中旬开始,北京市已经陆续关停了2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人们批判此举的同时,却意外发现“中非希望工程”宣称,将在10年内为非洲捐建1000所希望小学,引发公众质疑。

12月16日晚,在2011京华公益奖颁奖典礼上,“中非希望工程”获得了“京华公益奖公益项目创新奖”与“京华公益奖编辑部特别奖”两项荣誉,或能为持续4个月的风波画上一个句号。但媒体通过顺藤摸瓜,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的运作模式浮出水面,借非赢利组织之名赢利的现象,公众诘问并未停止。

紧随其后的,还有9月河南宋庆龄基金会事件,该基金会以“公益医保”之名接受捐款及投资放贷,广受质疑。

类似的事件,一波接一波,似乎并无终点。

回过头来看这些事件,其本质大多是将慈善当成生意来做,以慈善之名行敛财之实。“慈善”被一片灰色的阴霾所掩蔽,让人怀疑公益和慈善的最终目的是融资而不是帮助弱势群体。

最让公众伤心的是,公益组织透明度不高,信息披露不够,为种种劣行留下空间。

(严碧华)

媒体论道

一定意义上说,“郭美美”只是一个引爆点,触发了许多人郁积的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乃至不满。

——人民日报

在一个地方性公益机构,一年有超过10亿元的捐赠收入,在国内实属罕见;但其当年用于公益的支出却仅为1.39亿元,悬殊之大,令人不解。

——新华网

如今,“透明慈善”正向我们走来,“只听打雷不见下雨”的“空头捐赠支票”就显得不合时宜。

——东方网

去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北京宣布出资100余万元,设立“加油——在运动中成长”项目小额基金。来自四川省绵竹市汉旺学校的学生们展示心型签名牌,表达对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图/CFP

其次,是对合作伙伴的影响。刘文奎说,合作中,不少合作方担心做了好事,却受到负面评价,有畏惧心理。

在刘文奎看来,今年多起事件集中爆发,在另一个层面上表明,公众越来越关注善款去向。2008年汶川地震,很多公众参与了捐赠,“郭美美”事件爆发后,这些参与捐赠的公众自然非常愤怒,继而深挖,最后指向了公益组织的诚信。

自“郭美美”事件后,刘文奎参加了多起公益方面的活动,无一例外地会谈到诚信与透明问题。有时候他会带点自嘲,但他明白,自嘲之后,该干的还得继续。

相对于刘文奎来说,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文庄是个“新兵”。“慈善界一个一个在低头,一个一个被打下去,面临慈善风暴,相关部门的退却和旁观,让慈善人很受伤。”杨文庄如此疾呼。

杨文庄表示,透明慈善任重道远。“目前处于一个慈善幼稚期,发展刚刚起步,出错难免,社会需多一点宽容。”“除此之外,因为工作要求高,劳动强度大,薪水低廉,社会保障薄弱,公益行业人才匮乏且流动性大。”这些无不让杨文庄感到困惑和心有余而力不足。

猜你喜欢

中国扶贫基金会郭美美曹德旺
曹德旺 被低估的企业家
郭美美 涉赌被诉
再论网络道德评判——以“郭美美”事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