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英视角 流动子女入学政策太模糊
——访北京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韩嘉玲

2011-09-12张子琦

民生周刊 2011年52期
关键词:子弟学校子弟校舍

□ 本刊记者 张子琦

精英视角 流动子女入学政策太模糊
——访北京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韩嘉玲

□ 本刊记者 张子琦

12月16日,记者在北京西三环一家茶馆如约见到了北京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韩嘉玲女士。韩嘉玲1997年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一直致力于流动儿童教育的研究,是我国最早关注城市流动儿童的学者之一。

今年8月,北京市关停24所打工子弟学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在此之前,北京各区县已陆续关停多所打工子弟学校。诚然,这些林立在城乡结合部的打工子弟学校无论从校舍安全还是教学质量上,都存在极大的隐患和不稳定因素。但对于那些游走在城市边缘的孩子来说,这些学校承载的却是他们童年的回忆和读书的梦想。

随后,北京市及各区县教委相继作出承诺,将采取分流和委托办学的方法确保每一个愿意留在北京的打工子弟都有学可上。至此,看似圆满地解决了打工子弟入学问题,可如何让这些孩子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确保他们获得身份认同感,随着这些孩子的成长,更深一层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对于“关停打工子弟学校”这一举措,韩嘉玲并不反对。在采访过程中,她一直强调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义务教育是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她看来,民办学校提供的是一种多元化的选择,而不以盈利为目的是学校必须坚持的原则。委托办学也是一种办学途径,但根本上来说,学生只是从一所民办学校转移到了另外一所民办学校。

韩嘉玲说,也许校舍的安全以及学校的硬件设施更好一些,但教育质量不等于教育投入,这些孩子的教育软环境并没有改变。另外,国家对于流动子女入学的问题存在政策上的模糊,只规定以流入地的公立学校接收为主,缺乏对流入地政府的量化考核机制。

韩嘉玲认为,打工子弟学校本身就是依社区内流动人口的需求而建,符合家长选择学校“就近方便”的原则,与其大费周章地委托办学,不如改建原学校不合格的地方,使其达到合格校舍的标准。同时对学校进行收购或者监管,聘用合格的教师或者返聘公立学校的退休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远比漂亮的校舍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对打工子弟们做“另案”处理,他们始终生活在“孤岛”中,生活中只有农民工。

“和本地孩子一起上学,将有助于孩子们长大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他们的父母在这个城市生活、工作、纳税,作为人口流入地,我们需要把他们的教育纳入教育规划。教育的规划不能只按户籍人口计算,应以实地人口计算,按照学生分布情况规划学校,根据学生居住地吸纳生源,学校布点必须考虑到流动人口的分布。”韩嘉玲说。

对于很多人担心的,如果放开对外来人口的限制,将会导致教育移民现象的爆发,韩嘉玲不置可否,“不能把教育移民和农民工子女入学相提并论。如果没有工作机会,农民工不会单纯为孩子的教育来到城市。”

对于明年流动儿童教育的整体规划,韩嘉玲认为,这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独成的问题,需要各部门协调解决。“打工子弟学校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各种问题在教育上的体现。要从政策、经费、执行、监测各个环节上同时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韩嘉玲:北京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义务教育是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城市需要把打工子弟的教育纳入规划,学校布点必须考虑到流动人口的分布。”

寄望2012

崔永元:我希望中国所有的打工子弟学校都实名制开微博,每天报告他们遇到的情况,这样能引起全民的关注,从而能引起政府的关注……

打工子弟家长:打工子弟学校条件虽然不好,但是方便,我们工作常常不能按时下班,学校不会介意多带一会儿孩子。

网友amyq4781:关停幼儿园之前,要把孩子们的去向给安顿好。

□ 编辑 郭 铁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子弟学校子弟校舍
江东子弟多才俊
三线建设时期的子弟教育需求与师资供给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教育老兵”李守义:为打工子弟打开一扇窗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重庆处置“超期服役”临时校舍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与其家庭教育关系的调查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为例
农村闲置校舍处置利用的思考——基于乐清市的农村校舍闲置实际
八旬老人创建"农民子弟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