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虎耳草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
2011-09-10徐应淑龙艳钰
徐应淑,龙艳钰
(遵义医学院药化教研室,贵州 遵义 563003)
虎耳草作为一种常用中草药,具有消炎、解毒的功效。用于急性中耳炎,风热咳嗽,风疹瘙痒等,是常用的民族药;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1]。刘世旺等[2]报道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丁家欣等[3]报道虎耳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体外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文献[4]报道虎耳草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为了考察其内在质量,本论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虎耳草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药物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TU-1901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计(北京谱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Z-93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2 试药 虎耳草(经遵义医学院生药学教研室鉴定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芦丁对照品(批号0081-9904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虎耳草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制备 称取虎耳草全草3.5kg,粉碎。用80%乙醇加热回流3h,共两次。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得浸膏。加适量水,用石油醚萃取除去叶绿素等亲脂性成分,水层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至无色。合并,减压浓缩,过D101大孔树脂,用蒸馏水洗脱柱子,除去糖分等水溶性杂质,经molish反应,检测呈阴性后再用80%乙醇洗脱柱子,收集洗脱液浓缩,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粉末状。通过三氯化铝反应、盐酸-镁粉反应均为阳性。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芦丁标准品5.5 mg,置于 25mL量瓶中,加入甲醇溶解,置于水浴微热,使其溶解完全,放冷,再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浓度为0.22mg/mL,备用。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虎耳草乙酸乙酯萃取物0.1088g,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超声使溶解,用甲醇定容,浓度为1.088mg/mL。
2.4 测定波长的选择 精密移取对照品2mL置10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至5mL,加5%NaNO2溶液0.3mL,摇匀,放置6min,加10%Al(N03)3溶液0.3mL,再加入NaOH试液3mL,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同法制备供试品溶液,以甲醇溶液作为空白,在200~600nm范围内进行扫描,结果在352.5 nm两者均有最大吸收,故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为352.5nm。见图1和图
图1 芦丁对照品的波谱扫描
图2 供试品溶液的波谱扫描
2.5 绘制标准曲线 取上述芦丁对照品溶液为 0.1、0.3、0.5、0.7、0.9、1.1mL,分别置于 10 mL量瓶中,各加甲醇至5mL,加5%NaNO2溶液0.3mL,加10%Al(N03)3溶液0.3mL,摇匀,加入NaOH试液3mL,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放置15min,在352.5nm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座标Y,浓度为横坐标X作图,得线性方程 y=30.939x+0.0549,相关系数R2=0.9992。结果表明,芦丁溶液浓度在0.0022~0.0242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6 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5mL,供试品溶液0.2mL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5.0mL,其余按“2.5”操作,在最大波长352.5 nm处连续进样 6次测吸光度,计算得出对照品RSD为0.85%,供试品RSD为0.91%,说明此方法的精密度较好。
2.7 稳定性实验 分别精密吸取芦丁对照品溶液0.5mL,供试品0.2mL置于10mL容量瓶中,按“2.5”项下操作,每隔5min测吸光度,结果对照品RSD为1.14%,供试品RSD为1.56%。说明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35min内基本稳定。
2.8 加样回收试验 取已知黄酮含量的供试品溶液9份,各1mL于10mL量瓶中,分三组,第一组精密加入芦丁对照品溶液0.06mL,第二组加入0.36mL,第三组加入0.66mL,按标准曲线项下操作,测定吸光度,平均回收率99.02%,RSD为1.05%。
2.9 样品的含量测定 分别称取不同批次虎耳草,按供试品制备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再按“标准曲线项下”的方法,测定其吸光度,计算,即得。
表1 样品总黄酮含量测定
3 结论
通过该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地测定虎耳草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能为虎耳草全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评价指标。为资源的合理应用、保护,为进一步对该植物开发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左国营,张志军,陈丽蓉,等.藏药黑蕊虎耳草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2005,27(6):691-694.
[2]刘世旺,徐艳霞.虎耳草乙醇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6):481-482.
[3]丁家欣,张立石,张玲,等.虎耳草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2):905-907.
[4]罗厚蔚,吴葆金,陈节庵,等.虎耳草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8,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