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患者的护理
2011-12-03燕继红
燕继红
(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部,贵州贵阳550004)
重症乙型肝炎占慢性乙型肝炎的80%以上,以肝细胞坏死、肝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其并发症较多,患者病死率较高,主要的生理性改变是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及机体免疫功能改变[1]。就目前而言,重症乙型肝炎缺乏特效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良好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对60例重型肝炎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感染的患者,均为入选标准: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e抗体阳性≥6mo;②HBV DNA水平≥105copies/mL);③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升高;④未接受过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⑤重症乙型肝炎早、中期。排除标准:①失代偿肝病;②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或丁型肝炎病毒(HD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HIV)感染;③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④血清肌酐水平超过1.5倍正常值上限;⑤合并其他慢性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Wilson病等。其中男性53例,女性7例,年龄28岁~68岁,平均(47.3±8.4)岁,临床表现为明显的恶心、乏力、纳差、食欲减退、尿黄、身目黄等症状。
1.2 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重症肝炎病情较重,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较为复杂,常有失望、焦虑、抑郁、孤独、凄凉等负面情绪而影响治疗和转归。护理人员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服务于患者,理解尊重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支持、安慰、鼓励、放松练习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用乐观、轻松的言语引导、暗示患者自诉宣泄,减轻患者的心身反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病情观察 监 测患者的病情,观察呕吐物、排泄物颜色及量的变化;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患者是否有腹水、口腔黏膜的变化,若出现白斑、肝臭味、现反应迟钝、行为异常、定向力及计算力下降及时向医生报告。
1.2.3 饮食护理 保 证热量和蛋白质的供应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避免油炸、坚硬、带骨、粗糙、带刺及咀嚼费力的食物损伤食道而诱发出血。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防止血氨增高诱发肝性昏迷,腹水者限制钠盐摄入。
1.2.4 皮肤护理 每日用温水清洗患者皮肤,重型肝炎患者皮肤时常瘙痒,入院后选择清洁、柔软的衣服和被褥,嘱患者剪短指甲以防抓伤皮肤造成感染。每2 h帮助患者翻身1次,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
1.2.5 并发症的护理 密 切观察患者病情预防肝性脑病,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灌肠。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控制探视人数,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居室温度舒适、清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注意患者是否有齿龈出血、鼻出血,及时处理。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预防肝肾综合症的发生,及时发现患者腹水改变,以便判断病情发展[3]。
2 结果
该组患者52例病情好转出院,临床主要症状好转或稳定不变,总胆红素(T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下降30%以上,PT缩短时间≥5s;好转率为86.7%,8例死亡。采用SF-36量表)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健康指数。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护理前<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乙肝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病毒携带者较多,且传播途径较广,可引起急性、慢性、迁延性、活动性肝炎,我国约有1亿多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重型乙肝是病毒性肝炎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情较为危重,进展较快,是临床上护理的重点对象。我院对重型肝炎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增强患者治疗的舒适度,使其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愉快的状态,以积极的配合治疗。结果显示,60例患者的好转率为86.7%,且生活质量较护理前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这表明,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
[1] 黄平,杨永峰,钟华平.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 I临床观察[J].肝脏,2008,13(1):85.
[2] 马建英.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2):1688.
[3] 韩玉珊,朱建华.重型肝炎的临床护理价值探讨[J].西部医学,2011,23(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