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经济地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研究
2011-09-07周玉翠李陈华
周玉翠,李陈华
(1.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872)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外商直接投资 (FDI)已成为全球化浪潮的一个重要特征,FDI对投资国及东道国经济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多数研究者认为,FDI通过增加资本、提高技术水平及营销策略、产业的前后向联系、人员的培训等渠道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发展[1][2]。国内学者对FDI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领域:FDI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4][5],尤其是对进出口贸易及出口竞争力的影响[6][7][8];FDI的产业分布、空间分布及转移特征[9][10][11];FDI的投资区位选择[12]。多数学者认为,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经济学家魏后凯认为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GDP增长率的差异约90%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3]。也有学者认为外商投资带来了挤占国内企业的出口市场[6]、导致居民收入差异扩大等不利影响[13][14]。但有关我国各省市区FDI宏观经济效益的研究不多见。本文研究东部经济带的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FDI结构和效益的区域差异问题。
一、东部经济带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地区
二战后,随着交通、通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三次高潮,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政治条件,产品、信息、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规模跨国快速流动。金融市场日趋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日益扩大,跨国并购再掀高潮,这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又一特征,FDI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实际利用的外资中,FDI占比越来越大,2009年为98%,且FDI受非经济因素的干扰较小,故本文主要研究东部经济带的FDI结构和效益问题。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越来越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引进外资飞速增长,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60万多家,实际利用外资11416.22亿美元以上,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9426.46亿美元,连续18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我国各地区利用外资差距极大,多年来西藏引进的外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江苏、广东多年来每年引进外资数量均超过100亿美元,如果与世界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一起排序,江苏、广东引进外资数量超过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
东部经济带一直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FDI几乎全部集中在东部地带,目前东部地带利用的FDI仍占全国的86%以上。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差异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利用FDI的区域差异,其实我国各省市区利用FDI相差非常大,就算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利用FDI也有较大的差异,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FDI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到90年代后FDI向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扩散,同时也向内陆地区的大中城市扩散。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台投资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体,由于珠江三角洲临近港澳,又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因而是我国FDI集中地区,80年代初期广东省利用FDI占全国的90%以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面铺开,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因其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吸引的外资越来越多,FDI占全国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几个百分点上升到现在的约30%和25%,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比重相应下降到15%以下,从2003年起江苏实际利用FDI超过广东省而成为我国利用FDI最多的省份。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与台湾有最近的地缘关系,因而也成为我国利用FDI较多的省份,最高年份占全国的 14%,但近几年利用FDI占全国的比重逐渐下降,2009年只占全国的3.73%。河北省多年来利用的FDI居东部经济带最后一位,甚至比内陆的湖北、湖南还少。
表1 广东、福建、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利用FDI占全国的比重 单位:%
二、东部经济地带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异
(一)东部经济地带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差异
香港是我国FDI的最大来源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FDI约50%来自香港,21世纪以来香港所占比重也都在30%以上。但我国各省FDI来源地差异很大,东部经济地带各省市利用FDI的来源地有较大的差异,南部沿海的广东、福建利用外资中香港来源最大,分别达60.8%、52.88%。日本以投资辽宁、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天津、河北为主,新加坡以投资江苏为主,韩国以投资山东、辽宁为主,台湾以投资江苏、山东、辽宁为主,美国以投资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浙江、山东为主。在广东、福建等地,FDI以中小公司投资所占比重较大,而上海、北京、江苏等FDI的大型跨国公司投资所占比重大大增加。具有岭南文化渊源和共同地缘关系的香港倾向于在岭南投资,受海派文化影响更大的吴越文化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及首都圈的北京、天津的FDI来源地更加广泛。
表2 东部经济地带利用外资按国别分的比重(2009)单位:%
(二)东部经济地带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差异
从整体上看,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利用外资最多的产业是制造业,其次是房地产业,而发达国家的外资一般集中于第三产业。具体来看,东部10省市利用外资的产业差异较大,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地区制造业利用外资所占比重超过60%,北京、上海制造业利用外资所占比重最少,上海、北京、辽宁、广东、福建等地区房地产业利用外资所占比重较大,北京社会服务方面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也较大,天津除制造业外,批发、零售商业及餐饮业利用外资也较多。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社会文化、历史渊源有一定差异,各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也相差很大。当然,利用外资的产业分布与政策的关系也很密切,现阶段我国各地区对外资开放的产业领域仍有较大的差异,各地政府在引导外资产业选择方面的优惠政策各不相同,因而导致各地区各行业利用外资差异明显。
表3 东部经济地带按行业分利用外资的比重(2009)单位:%
三、东部经济地带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一)东部经济地带外商直接投资的宏观效益差异
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使用的FDI业绩指数公式,我们可以衡量一个地区利用外资的业绩状况。
其中,Pi表示某区域的FDI业绩指数,FDIi表示该区域实际利用的FDI(本文采用各省1988、2003、2009年实际利用的FDI),FDII表示所考察的大区域实际利用的FDI(本文采用全国实际利用的FDI),GDPi表示某区域的GDP(本文采用1988、2003、2009年各省的GDP),GDPI表示所考察的大区域的GDP(本文采用全国的GDP)。根据公式 (1)计算东部经济地带各省的FDI业绩指数(见表4所示),东部经济地带的FDI业绩指数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江苏最高,北京、天津、辽宁、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的FDI业绩指数均大于1,而中西部19省市区的FDI业绩指数平均为0.237。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广东省FDI业绩指数曾达15.84,1985年福建省FDI业绩指数达5.96,随后由于外商投资的北上增加,广东、福建等地的FDI业绩指数下降。北京1988年FDI业绩指数达到最高,之后各年份减少。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等地的FDI业绩指数增长较大。由于FDI的业绩指数是利用的FDI和GDP的相对比重,因而山东、河北每年利用的FDI不是很多,但GDP又比较大,导致FDI的业绩指数小于1,即小于全国平均状况。
表4 东部经济地带各省利用FDI的业绩指数
利用东部经济地带各省市历年的FDI及GDP、人均GDP、进出口总额、出口额、旅游外汇、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定量研究FDI与这些经济指标的关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FDI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利用FDI多的广东、江苏、上海、福建 (除FDI和旅游外汇)、山东、辽宁、浙江、北京等省市的FDI与其他经济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很大,天津、河北利用FDI不多,FDI与其他经济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 (见表5所示)。
表5 东部经济地带FDI与经济指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
为消除变量的时间自相关性,我们利用1988、1993、1997、2003、2009年东部经济地带10个省市的FDI累计总额为自变量 (X),GDP、人均GDP、进出口总额、出口额、旅游外汇、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因变量 (Y),分别对上述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与FDI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大于0.8,这说明FDI与进出口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用表6中的回归方程表示。
表6 东部经济地带FDI与进出口总额、出口额间的关系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出口的影响
外资投向中国主要是看中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及优惠的政策,东部经济地带由于进出口方面的区位优势,因而我国沿海地区的外资企业大部分是进口原材料、原器件、出口加工产品的加工贸易型企业,而我国内陆不少外资企业以占领中国国内市场为主。外资的进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的比重迅速增加,2009年这一比重达55.15%,这主要归因于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拉动,天津、江苏这一比重高达70%以上 (见表7所示),内陆省份大多低于30%,黑龙江、云南、贵州、西藏、甘肃、新疆等地区甚至低于10%。纵向比较东部经济地带,只有北京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部进出口的比重下降,其他省份都上升很多,这主要是由于北京比较注重第三产业的外资引进,而其他省份比较注重加工贸易型的制造业引进外资。外商投资除直接带来了进出口贸易的增加外,还促进了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进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上升。珠江口东岸、苏州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基地。东部经济地带是我国进出口贸易最多的地区,也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最多的地区。200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前11位的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天津、福建、北京、山东、辽宁、四川、河北,其中只有第10位的四川为非沿海省份。东部地区由于有大量的外资企业,使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在全国所占的地位远远高于经济总量所占的地位,2009年东部10省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90.83%,而GDP仅占全国的为57.44%。
表7 东部经济地带各省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的比重 单位:%
东部经济地带由于具有便捷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区位优势及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优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沿海、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利用外资最多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未来仍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这一地区。但东部经济地带利用外资普遍存在着效益不高的问题,尤其是河北、福建、浙江等地,这些地区要注意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之间各方面的合作,以提高外资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等地利用外资也大多为组装性的生产环节,技术含量较低,这些地区今后要着重吸引技术含量高的研究开发型的项目,以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组装性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可以适当引导其转向其他更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上海、北京则要侧重在高技术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吸引外资,要将产业集群增长与引进外资相结合,如珠江口西侧的家电产业、珠江口东侧和苏南的电子信息产业、北京中关村的软件产业等本身对外资的吸引力较强,更应该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增强这些产业集群的规模效益。坚持全方位的开放政策,各有侧重,共同提升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此外,在东部经济地带引进外资中需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政府参与的恶性竞争,这种不正当竞争不仅使地方财政收入受到损失,也给中小民营企业带来了诸多的不平等。今后,东部经济地带在引进外资上应加强合作,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避免引资大战。
[1]de Mello Jr.,Luiz R.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Led Growth:Evidence from Time Series and Panel Data[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9,51(1):133-151.
[2]de Mello Jr.,Luiz R.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Growth:A Selective Survey[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7,34(1):1-34.
[3]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J].经济研究,2002,(4):19-26.
[4]武剑.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J].经济研究,2002,(4):27-35.
[5]卢荻.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2003,(9):40-49.
[6]杨丹辉.外商投资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J].改革,2004,(3):79-86.
[7]杨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 [J].世界经济,2000,(2):44-49.
[8]刘舜佳.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J].财经科学,2004,(2):78-81.
[9]李国平,杨开忠.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与空间转移特征及其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00,(2):102-109.
[10]周颖,周峰,彭补拙.中国FDI的行业空间分布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地理,2001,(2):169-173.
[11]贺灿飞,梁进社.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异及其变化[J].地理学报,1999,(2):97-105.
[12]李小建.香港对大陆投资的区位变化与公司空间行为 [J].地理学报,1996,(3):213-221.
[13]杨泽文,杨全发.FDI与实际工资:我国分地区分行业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4,(1):44-47.
[14]张昊光,姜秀兰.必须防止外资拉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 [J].财经科学,2004,(2):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