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的 “行业集聚”与行业分布溢出——基于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1-09-07钱争鸣
邓 明,钱争鸣
(1.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福建 厦门 361005;2.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福建 厦门 361005)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 (不含港、澳、台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额达783.39亿美元。然而,FDI在我国空间分布和行业分布上存在巨大差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为找出这种不平衡的症结所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导致FDI分布差异的原因。但是,当前研究主要从FDI区位分布的角度进行考虑,对于FDI在中国行业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则比较少。Huang(1999)将产业技术容量、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产业集中度、产业政策等因素引入模型来解释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1];贺灿飞、刘洋(2006)引入产业地理集聚系数、产业联系等变量来研究影响外资产业分布的因素[2];陈继勇、郝群花 (2009)研究发现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选择行业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生产规模,其次是规划规模[3]。
然而,上述研究主要从行业自身特征分析影响FDI行业分布的因素,很少分析上下游行业的FDI集聚对本行业吸收FDI的影响。事实上,由于产业间的关联,上下游行业的FDI集聚对本行业的FDI吸收产生影响,特别是上下游的已有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信息溢出以及示范效应,将对该行业吸收FDI产生 “溢出”效应。因此,本文将分析FDI的行业集聚所产生的行业间 “溢出效应”。本文余下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讨论FDI行业集聚与行业分布溢出的理论模型;第三部分对实证模型、指标以及数据来源进行说明;第四部分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最后是本文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FDI的行业集聚与分布溢出:理论模型
我们建立一个简化的理论模型来分析FDI的行业集聚对行业分布的影响。假设某行业有m家同质的上游产业外资企业和n家同质的下游产业外资企业,上游企业生产中间品供应下游企业,下游企业生产最终产品,忽略内资企业的影响。模型分析上下游产业的集聚程度如何影响外资企业利润,从而决定FDI的行业选择。首先考察一代表性下游企业的利润决定,该企业在科布-道格拉斯技术下运用劳动和中间品生产最终产品,两种投入要素的份额分别为α和1-α,即yd=A(n)◦。A度量生产的技术水平,外资企业的集聚产生的知识溢出使得A是n的增函数,令A(n)=nθ(θ>0),θ反映了企业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大小。设劳动和中间投入品的价格分别为w和pm,那么代表性企业的边际成本为设代表性下游企业对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和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分别为:
其中,Qd为最终产品的需求,pd为最终产品价格,M为消费者收入,γ、λ分别为最终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β>0、γ<0、λ>0。假设n家下游厂商进行古诺竞争,由生产者均衡可得pd(1+1/ny)=MCd、Qd=nyd和πd=(pd-MCd)yd。假设代表性上游厂商具有线性函数yu=A(m)Lu。假定上下游企业具有同等程度的溢出效应,即A(m)=mθ,并假设企业具有相同的单位劳动成本w,因此上游厂商的边际成本为MCu=A-1(n)W。上游产品的总需求为:
由式 (2)可知,上游企业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σ为α-1+α γ。假设上游厂商同样进行古诺竞争,则均衡结果为pm(1+1/nσ)=MCu、Qu=nyu和πu=(pm-MCu)yu。解出πd和πu的值为:
假设γ<-1,则当m和n足够大时,nγ/(1+nγ)→1,mσ/(1+mσ)→1,由此可得:
因为θ>0、β>0、γ<-1、λ>0、σ=α-1+α γ=α(1+γ)-1<-1,所以∂πd/∂m>0、∂πu/∂n>0。从而说明厂商利润是产业间集聚的增函数,由此可以得到假设1:一行业的上游行业与下游行业的FDI集聚度能对该行业吸收FDI产生正向溢出。
当θ>2/(-γ-1)时,∂πd/∂n>0;而当θ>2/α(-γ-1)时,∂πu/∂m>0。从而可以得到假设2:行业内的FDI存量将对FDI进入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的方向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与外商间的 “知识溢出”、“信息溢出”的溢出效应大小有关。
二、实证模型的构造、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实证模型
本文采用Javorcik(2004)分析FDI技术溢出时的实证框架,建立如下的实证模型[4]:
其中,FDIit表示第i个行业在第 t时期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horizontalit为水平溢出指标,backwardit是后向溢出指标,forwardit为前向溢出指标。此外,本文选取如下几个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加以分析:行业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影响 (SOE)、行业的市场规模 (Scale)、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Wage)、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 (FAI)、行业的外销比重 (EXP)和政府对该行业吸收FDI的政策(Policy)。
(二)样本选取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的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选取二位码制造业部门为样本。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标准 (GB/T 4757-2002),共有30个制造业部门,该标准在2002年修订过,之前的部门分类中没有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及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为保持统计口径的连续性,在样本中舍弃这两个部门。由于后文需要使用 《2002年122部门投入产出表》,该表中没有 “食品制造业”的数据,因此将其与 “农副食品加工业”归为一个部门。最终样本包含27个部门。在时间维度上,选取1999-2007年的年度数据。
(三)指标构造与数据来源
模型 (9)中的指标构造以及数据来源的说明如下:
表1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三、实证结果及其经济意义分析
(一)行业内溢出效应与行业间溢出效应
在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对模型进行设定检验。具体的设定检验的方法以及结果如表2所示①虽然本文样本的时间区间为1999-2007年,但由于多个变量采用的是两个年度的指标值之差,因此在对模型(9)进行估计时,只能利用27个截面单位8年的数据。。
表2 模型选择的设定检验
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BP检验得到的结论似乎和Hausman检验的结果相矛盾,前者支持随机效应模型,后者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我们认为,在本文的样本数据中可能确实存在随机效应,但模型中有可能遗漏了重要的变量,以至于个体效应和模型的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不为零。处理的方法,一种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另一种是采用FGLS进行估计,由于表1显示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因此本文采用FGLS进行估计,估计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GLS估计结果
从表3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系数显著的变量只有horizontal、Scale和EXP,backward和SOE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其他变量则不显著。从horizaontal变量的估计系数看,FDI的行业内集聚存在着显著的正溢出效应,因此当前我国工业行业的外资企业尚未饱和到产生 “拥挤”现象,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吸引更多FDI的进入,这一点与王剑、徐康宁(2005)的结果是一致的[5]。Scale变量的估计结果说明行业的市场规模越大就越能吸引FDI的进入。EXP变量的估计结果则说明外资企业倾向于进入出口导向型行业,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出口比重体现了一个行业的比较优势[6],另一方面,外商投资的目的除了开发东道国市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于利用东道国的廉价资源进行生产出口。SOE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则说明行业内国有企业的集聚对外资企业的进入形成了壁垒。backward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forward变量却不显著,说明后向溢出对FDI的进入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为正,这反映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工业行业时,不仅仅是出口导向,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占据东道国产业链的上游。
(二)稳健性检验:引入滞后被解释变量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为了检验上面的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将式 (9)中的解释变量horizontalit替换为FDIit-1重新进行估计,模型变为如下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此时,由于该模型解释变量中包含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将产生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两步法系统GMM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以及各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比较不同滞后阶数估算结果的Arellano-Bond 2阶残差自相关检验,我们最终确定FDI的最大滞后阶数为2。表4中AR(1)和AR(2)检验表明模型残差序列均存在显著的1阶自相关但不存在2阶自相关,说明模型设定总体上是可取的;由Hansen检验以及Difference-in-Hansen检验结果可知模型工具变量的构造总体上是有效的。从表4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在使用FDIit-1替换掉horizontalit之后,其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方向依然保持为正,说明FDI的行业内集聚所产生的正溢出效应是稳健的;变量backward、EXP和SOE也是显著的且其方向没有发生变化。因此,FDI的行业集聚对吸引FDI的行业内溢出效应和后向溢出效应是稳健的;此外,行业的外向性特征 (由变量EXP度量)和行业内的国有企业集聚度对行业吸引FDI的正向作用和反向作用也都是稳健的。虽然变量Scale的系数不再显著,与前一个模型的估计结果有所不同,但这不会影响到本文主要结论的可靠性。
表4 两步法system-GMM估计结果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对影响FDI行业分布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从行业因素看,行业的产品出口比重对吸收FDI有显著的正影响;行业内的国有企业集聚对外资企业进入有显著的“壁垒”效应;行业的工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变量则对外资进入没有显著影响。从FDI的行业集聚的溢出效应来看,FDI的行业集聚对吸收FDI有正向的行业内溢出效应。FDI的行业集聚所产生的行业间分布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后向溢出方面,而没有产生前向溢出。通过变换变量,上述结论的稳健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证。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越来越看重行业规模、行业出口潜力等优势。FDI的行业集聚所产生的分布溢出说明 “市场信息”对外资进入的重要性,因此,在吸收FDI时,政府应当增加市场信息的透明度。此外,FDI的行业集聚所产生的分布溢出主要体现在后向溢出,而且行业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越强,越能吸收FDI,因而政府必须大力推进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提高行业产品的非替代性,从而能够吸收更多的FDI进入。
[1]Huang Y.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of Foreign Invested Enterprises in China[R].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No.264,1999.
[2]贺灿飞,刘洋.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 [J].地理学报,2006,(12):1259-1270.
[3]陈继勇,郝群花.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非均衡增长研究——基于行业数据的面板分析[J].经济管理,2009,(1):17-22.
[4]Javorcik B.S.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Domestic Firm?In Search of Spillovers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94(3):605-627.
[5]王剑,徐康宁.集聚经济、FDI区位选择与引资新战略 [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23-28.
[6]李永军.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决定因素[J].世界经济,2003,(7):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