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术后鼻渊通窍颗粒应用观察
2011-09-01尤玲玲
尤玲玲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无锡214041)
随着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临床认为术后综合性治疗与手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术后鼻腔冲洗已成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采用鼻渊通窍颗粒用于术后鼻腔冲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0例,均为2009年10月~2010年9月我院住院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7~58岁、平均38.5岁。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55岁、平均35.5岁。按照1997年海口学术会议标准的分型分期,其中Ⅰ型10例,Ⅱ型1期16例、Ⅱ型2期22例、Ⅱ型3期45例、Ⅲ型27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疾病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于术后1~3天逐渐取出鼻腔内填塞物,第3天开始鼻腔冲洗。治疗组用鼻渊通窍颗粒(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09215),每侧1袋(15g),用开水250~300mL稀释后待冷却(以不烫手背为宜)后冲洗鼻腔。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每侧250mL冲洗。两组均用洗鼻球(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华声医学科技开发公司)冲洗,每日2次。术后7天出院,出院后继续用原冲洗液冲洗鼻腔、每日1~2次,每周或隔周来院用内镜清理1次,共3个月。
3 疗效标准
术腔清洁情况:黏膜无渗血,假膜基本消退,痂皮基本消失,术腔轮廓清楚为术腔清洁。
黏膜愈合情况:至6个月时评定鼻黏膜愈合情况,依照1997年海口标准。治愈为症状消失,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口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为症状明显改善,内镜检查窦腔黏膜部分水肿、肥厚或肉芽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为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有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4 治疗结果
两组分别于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观察、统计术腔清洁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术腔清洁情况比较 例(%)
两组术后黏膜愈合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黏膜愈合情况比较 例(%)
5 讨论
许庚[1]把鼻内窥镜手术的术后粘连转归划分为3个阶段,并指出各阶段处理原则,认为术后局部处理看成与手术同等重要。鼻内窥镜术后由于术中手术器具的损伤、填塞物的压迫均可使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并有伪膜形成,窦口、鼻道等处有血性黏液样分泌物,以及血块、血痂积聚。这些物质如不及时清理,将影响鼻腔通气功能,影响窦口的引流及黏膜的恢复。充分的鼻腔冲洗能够及时清除鼻腔及鼻窦腔内的血性和纤维性分泌物,减少术腔痂皮形成,使术腔干净,有利于窦口开放引流[2]。传统的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能起到清洁鼻腔、鼻窦的作用,有利于组织上皮化,而对于术后黏膜充血肿胀及局部血流受阻作用微小。鼻渊通窍颗粒是由辛夷、苍耳子、麻黄、白芷、薄荷、藁本、黄芩、连翘、野菊花、天花粉、地黄、丹参、茯苓、甘草组成。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活血化瘀、生肌及开鼻通窍功效,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杀菌、抑制变态反应、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用于鼻内镜术后效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且长期应用无明显不良作用。
[1]许庚,李源,谢民强,等.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34(5):302 -305.
[2]李艳,周丽芹.鼻内镜术后用高渗盐水与等渗盐水行鼻腔冲洗的对比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