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65例观察

2011-09-01武志娟张大鹏张志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脉象麻黄附子

武志娟,张大鹏,张志敏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广东广州510120)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的症状,不伴咯血,没有与咳嗽相关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胸部X线检查难以确诊,有痰或无痰,病程持续超过8周的咳嗽。笔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治疗慢性咳嗽3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5例,均为我院中医呼吸专科门诊患者,近期胸部X线片排除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疾病。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12~70岁,平均51岁;病程最短8周,最长6个月,平均3.11个月。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0~72岁,平均50.2岁;病程最短8周,最长5个月,平均3.16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10g,细辛6g,熟附子10~30g(先煎)。伴有咽部不适加半夏10g、砂仁15g,咳嗽痰多色白者加陈皮5g、半夏10g、茯苓10g,痰黄者加黄芩10g,肺脾气虚者加用黄芪15g、茯苓10g、白术10g,脾肾阳虚证加用山茱萸 10g、淫羊藿 15g。每日 1剂,加水500mL煎、取汁300mL,分2次服,疗程2周。

对照组: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阿斯美胶囊,每粒含盐酸甲氧苯丙甲胺12.5mg,那可丁7mg,氨茶碱2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2粒,1日3次口服,疗程同治疗组。如伴有变异性哮喘可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必要时用激素治疗。鼻后滴综合征者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或联合使用抗组织胺药。胃食道反流性疾病者应减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并酌情使用促胃动力药、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控制:咳嗽消失,相关症状及舌、脉象明显改善。显效:咳嗽明显减轻,重度转为轻度,相关症状及舌脉象改善。有效:咳嗽减轻,重度转为中度、中度转为轻度,相关症状及舌脉象有所改善。无效:咳嗽无改变或反加重。

统计学处理用SPSS.3.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控制时间比较 例

5 讨论

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变异性哮喘、胃食道反流性疾病和鼻后滴综合征、药物诱导性咳嗽和心理性咳嗽等,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情况下多种病因同时合并存在,治疗难度大[1]。

慢性咳嗽持续反复多由起病时没有及时合理应用药物治疗所致。多数存在体虚外感的情况,治疗时祛邪又未扶正。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阳虚外感而设,是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的主方。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之郁,附子温经扶阳、温通十二经脉,细辛启少阴之精而外交于太阳而去寒邪,三药共用取微发汗以散邪,使阴阳相交。痰多加陈皮、半夏、茯苓,脾肾阳虚证加用山茱萸、淫羊藿等。

[1]罗文,义艳.慢性咳嗽108例病因探讨及随访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50 -151.

猜你喜欢

脉象麻黄附子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附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105例弦脉的“计算机脉象仪”脉图参数分析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