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0例观察
2011-09-01孙春喜赵天成
孙春喜,赵天成
(1.河南省辉县市人民医院,河南辉县453600;2.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河南辉县453600)
笔者自拟通络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40例,均为我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男46例,女24例;年龄52~83岁,平均63.8岁。对照组70例,男44例,女26例;年龄51~82.5 岁,平均62.6岁。两组病程7.2h~9天,平均2.9 天。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程度、并发症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中华神经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无昏迷及明显颅内压增高,CT检查证实属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动脉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等。无合并严重的糖尿病及心、肝、肾功能不全。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中风——风中经络的诊治标准[2]。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肢体麻木。符合脉络空虚、风邪入中型和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倍他司汀注射液 20mg、银杏叶注射液15mL、5%GS250mL、胞磷胆碱针 0.75g、乙酰谷酰胺针0.5g,静脉点滴。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晚1次口服。合理调控血压。后期加用电针治疗,取穴上肢肩髃、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和下肢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常规进针得气后,将一对电极置于上肢两个腧穴上,另一对电极置于下肢两个腧穴上,选用持续波,刺激强度以能耐受而不产生明显痛感为度,通电20min,1日1次。
治疗组: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用通络活血汤加减。太子参20g,黄芪40g,当归10g,生地黄15g,川芎10g,红花 10g,天麻 10g,钩藤 12g,山楂 10g,丹参 15g,地龙干10g,全蝎5g。形体肥胖,阳气不足,舌强语謇,头昏重者加半夏12g,石菖蒲10g;面红目赤,舌红苔薄黄;肝阳上亢者加瓜蒌15g,石决明30g;肢体麻木,舌有瘀斑者加桃仁10g,三七5g。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温服。
两组均14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均间隔5天。
3 疗效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疗效评定标准用所得分值方式计算。包括血流变学、肌力、认知水平、言语、感觉障碍等进行评分,总计50分。按分值和生活自理能力判断疗效。基本痊愈:工作或生活自理能力正常。显著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5%以上,生活部分自理。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 ~84%,生活欠自理。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明显。恶化:神经功能缺损增加6分以上。
临床疗效应用Ridi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脑梗死发生后,梗塞灶中心区血流处于膜衰竭阈值以下,神经细胞已发生不可逆损害。但周围存在一缺血半影区[3],该区域脑灌流处于临界水平,神经细胞功能降低,但仍然能维持离子平衡而存活,随着血供的恢复,其神经细胞功能可以恢复正常。
本病属中医中风之中经络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及肝肾亏虚,标实为风痰瘀浊阻滞清窍。养血通络汤方中太子参、黄芪、生地黄、当归益气生血,扶正固本化瘀不伤正,气旺而血自行。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对抗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抗自由基损害、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丹参、红花、川芎、山楂行气活血,通经活络,逐瘀生新。地龙、全蝎走窜力强,能入骨搜风,内入脏腑、外达经络。天麻、钩藤平肝。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血、驱风通络、祛瘀生新之功,能有效改善微循环灌注,增加脑组织血供,改善梗死区缺血缺氧,有助受损脑细胞康复。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80.
[2]张伯臾,董建华,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209 -210.
[3]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