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题在历史教学中的巧用

2011-08-30莫华民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子目标历史教材

莫华民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历史教材中的标题则是历史教材“心灵的窗户”及课文的“核心”和“灵魂”,它们不仅能提纲挈领,涵盖课文内容,起着统领、概括和提示的作用,而且能突出重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起重要作用。但是,在历史教学的实际中,不少教师虽然对标题进行宣读及板书,但没有对其予以重视,没有充分发挥标题作为教材内容的统帅、灵魂作用。

历史教材中一般有三种标题:主题标题、课标题和课文中的子目标题。主题标题是以一段历史或一个单元为主题的标题,起到把握某个历史阶段的体系、线索、主题、重点、问题和思路等作用。课标题是一课内容的知识概括,也是每一课最简要最突出的中心和线索,它们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展示了课文的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子目标题是课标题下分属不同知识要素和培养目标的小标题,它们是构成课标题的不同子目。各级标题既表明了各自所述的主要内容,同时三级标题之间还有相互联系:子目标题揭示了课标题,课标题概括了子目标题;课标题揭示了主题标题,主题标题统帅着课标题。标题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应当如何巧用标题呢?我在教学中尝试过以下几种做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巧用标题获新知

历史教材上的各类标题都是编者经过深思熟虑的产物,在课堂教学中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巧用标题创设问题,实施情境教学

以往教材在讲述某一历史事件时一般采取直接用事件命名的方法,一见标题便知道事件的内容,这样固然有直观易懂的一面,但是缺乏趣味性,很难启发学生思考。新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改变了这一传统,用历史事件的内在特点作为标题,除了可以揭示本课题的历史事件的特征外,还具有文采和趣味性。

具体来说,有用名人名言的标题,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用诗词的标题,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的“秦王扫六合”,用的是李白的诗;有用当时口号的标题,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有的就直接用一些文章的标题,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的“最可爱的人”等。这些标题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应巧用它们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解释标题导入新课,构建知识系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作用。用解释标题导入新课可以避免学生的盲目性,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围绕这个重点要学习哪些内容。因为标题基本上就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或中心思想,讲解标题的过程同时也向学生展现了本节课的基本线索,从而减小学生学习新课的难度,使学生比较容易在教师指导下形成历史认识。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就用解释标题的方法导入新课。先板书标题,指导学生认真研读,然后指出标题中最关键的一个字是“站”,并着重分析“站”的含义,引导学生复习总结: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人民的生活极为艰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压迫在人民身上的沉重负担解除了,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扬眉吐气,社会地位提高了,生活状况改善了,这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

新学期的第一课,可以先从课本目录中的主题标题入手,把握整本书的体系、线索、主题、重点和思路。每一单元的第一课,也可以从课本目录中的单元标题入手,它可以帮助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抓住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理解历史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合理的历史知识体系。

3.分析标题层层深入,挖掘内容突出重点

历史教材每个主题都是由主题标题、课标题和子目标题三个部分有机构成的,三部分之间存在内在的密切联系,通过分析各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把子目标题置于课标题之下,把课标题置于主题标题之下,通过层层分析,挖掘标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并进行拓展,这既有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一节课、一个主题所包含的内容,又能有效地让学生在遗忘某一知识点后,能比较好地找到启发点,联想起所学的内容,提高联想思考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唐》的教学为例。我首先从课本目录中的主题标题入手,主题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全书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二单元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三单元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也就是说这段历史分三个阶段,三个单元的标题就是这三个阶段特点的概括,第一个历史时代的阶段特点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共有八课,从八个侧面叙述了隋唐这个历史阶段的繁荣与开放。第一课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它的繁盛表现在哪里呢?可以对子目标题进行归纳,其繁盛表现为: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和大运河开通,但只是繁盛一时,“一时”指二世而亡,共38年(581~618年)。通过这样层层深入分析标题,揭示标题的“题眼”,挖掘课本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本的重点。

4.妙用标题小结,提升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小结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它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采用标题进行小结,呼应开头提出的问题,不仅能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使课前的悬疑能得到解答,而且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完整、紧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生复习巩固提供导向、架设桥梁。

二、抓住标题好复习

复习历史的简单可行的好方法就是从标题开始。首先从主题标题开始,其次是课标题,最后到子目标题。为什么要从标题开始呢?因为新课标历史的编写特点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一般安排一个单元,单元的标题概括了这一时代的总特点。每一课都从一个侧面讲述这一时代的内容,课标题概括了这一时代的特点。课文中的子目标题是该课具体内容的小概括,有几个子目标题就说明该课有几个小内容。所以学习时从单元标题到课标题再到子目标题,就把握了全书的骨架,了解了全书的脉络。

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可以按主题标题、课标题、子目标题的顺序抄写下来,作为复习的要点,并利用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熟记教材目录及其标题,用标题关键词梳理历史知识点,然后围绕各级标题巧妙设计相关问题,自问自答。

这种处理方法,不管是在新课的教学中,还是在旧课的复习中,都十分适用。总之,在历史复习中,抓住各级标题就抓住了历史的“纲”,“纲”举则“目”张,抓住了标题也就抓住了复习的关键。

三、巧变标题为检测命题方向

在历史试题中,各类标题演变贯穿于试题的各种题型,巧用标题变形为考试题目,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检测。

一是选择题,一般是最基本的、考查基礎知识的题目。如利用“贞观之治”设问:“贞观之治是哪位皇帝时出现的统治局面?”(唐太宗)。二是用标题作为材料分析题的材料提问。如采用“秦王扫六合”课标题设问:秦王指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他又是怎样巩固国家的?这样既重温了课标题,又考查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三是直接把标题改为思考题。

通过检测,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中,从标题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要巧用标题进行历史教学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标题意识”。

1.要让学生关注标题、理解标题

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学习简单化、直接化,表现为一翻开书就只管看正文,而不关注大大小小的标题。这样做的结果是所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片面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经常看目录、时刻关注书上的各类标题的习惯。如果无法理解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则需及时在这一内容上反复下功夫,直到理解为止。

2.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标题来学习

教师利用标题进行教学,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学生利用标题进行学习,是为了更高效地学习,更牢固地掌握,更深入地理解。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恰当地利用标题进行学习,利用标题感悟历史。

3.要让学生尝试自拟标题

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在认识到标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知道如何拟好标题。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都各不相同,可能教材或教师给出的标题不太符合自己的口味,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尝试自拟标题。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样合理有效地运用标题进行历史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总之,标题教学并无固定格式,要因课而异。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教材内容,精心搞好标题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子目标历史教材
图层网格法对混合目标群的毁伤评估
稀疏奖励环境中的分层强化学习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雷达群目标跟踪条件下的弹道预报方法
新历史
基于子目标进化算法的要地防空武器系统优化部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