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实践与探究
2011-08-30刘丙胜
刘丙胜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和探索者”,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好的理念需要有好的策略和具体操作,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政治科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模式。
一、思维导图及其特点
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先从一个或几个点出发,展开联想,想到很多很多相关的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大脑像是按照“中心—四周”的结构图进行思维活动,符合“中心—二级关键词—三级关键词”的结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找到“正确的思维模式=正确的学习模式=各个科目的基本结构=‘中心—四周的模式”这个学习的恒等式。
依据人脑的自然结构,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了思维导图(MindMap)这种新型笔记方法。它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
二、“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运用
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笔者发现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与学的工具,并在如下一些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策略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要培养学生自主高效学习教材的能力。由思维导图可知,任何一门科目都有它内在的结构在支撑,而不是毫无联系的一群知识点的联结,因此高效读书要经过一个过程:第一步简单学习,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第二步是系统学习,通过归纳、总结、整理,把众多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图。笔者根据此原理指导学生掌握学习高中政治教材的有效方法:第一遍是整体浏览;第二遍是重点理解;第三遍是综合记忆。笔者为此从两个环节进行训练:
(1)以思维导图引导学习。首先是由教师编制好一个包含有待完善的课时思维导图的“导学案”,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分三次阅读课文,接着要求学生完善课时思维导图,并回答问题。
(2)学习绘制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和整理信息,整体感知教材,查找关键词和核心内容,深化理解所學内容,最后寻找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绘制思维导图。
2.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有效整合教材资源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念认为,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但由于教师缺乏理论指导且不能坚持创作,因而不能有效指导而内化成学生的一种素养和能力。
思维导图是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有效整合教材资源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每一章结束,每一个知识模块学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步骤:(1)首先是明确所学内容的主题,将表达核心意思的关键词写在纸的中央。(2)考虑次主题,找到二级关键词。(3)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用三级关键词的方式表达出来。(4)整理思维过程。在完成思维导图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把它们标记出来。
和侧重知识点联系的概念图不同,思维导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和思路的整理,因此根据思维导图的要求进行积极的指导和创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组织概念,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图,快速促进知识的整合,提高学习记忆并促使思维能力的发展。
3.指导学生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高考“能力立意”的凸显,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要求更高了,有些问题甚至让思维能力欠缺的学生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将思维导图的“中心—四周”模式应用于不同类型题目的思维训练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实质是把“问题焦点”作为解题的“中心”,通过联想和想象找到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现以2006年高考中的一道难题来说明如何进行思维训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实质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打开国门有着本质的不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这种不同。
(1)概括:概括题目材料,找出问题焦点:我国、开放、政策。(2)联想:从问题焦点出发,找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进而确定问题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我国”与国家的主权性,“开放”与开放的原则、基础,“政策”与对外政策。(3)回忆:找出结合点知识的具体内容。(4)作答:用规范术语和简明扼要的语言叙述答案。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是处于实验、探索的过程,教师必须把思维导图与学科特色和学生个人情况相结合,注重过程、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不能急功近利。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