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2011-08-28刘伟光
刘伟光
高血压是近代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是由心血管疾病引发的危险性疾病。对其治疗的关键不仅局限于平稳有效的控制血压,而是在于能否减少其并发症对于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只有在积极降压治疗的基础上才可能尽量的减少心血管突发事件,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将结果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在45~72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基础情况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2周起停止服用其类型的他降压药物,并对患者进行每天两次的监测血压。治疗期间对照组使用依那普利治疗,10 mg/次,2次/d;观察组在依那普利的基础联合应用氧氯噻嗪,氧氯噻嗪12.5 mg/次,1次/d。
1.3 疗效评价 疗程为期3个月,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显效:监测患者的舒张压在一定时期稳定下降≥10 mm Hg,降至到正常范围(<90 mm Hg),或下降 <20 mm Hg;有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10 mm Hg,降至到正常范围,或下降10~20 mm Hg,或着是收缩压下降>20 mm Hg;无效:以上标准均未达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计数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两组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高血压是内科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因为其患病率高,而且由于老龄化,还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的紊乱以及心、脑、肾等器官的损伤。预防高血压已经作为全球范围内最为重大的卫生问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病由老龄化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其发病率已经逐年在增长,严重的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依那普利作为临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抑制血管内皮中的血管紧张转换酶的活性,而且能够降低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水平,在通过减少外周血管的阻力及舒张血管平滑肌来得以实现降压的作用。氢氯噻嗪则是临床常用的利尿剂,其作用于肾小管的远端的,可有效抑制肾小管对Na+、Cl-、K+的重吸收,减少血容量,从而减轻了心脏的容量负荷,使心输出量下降而起到降压的作用;还持续用药,血容量、体内的钠总量和心输出量渐趋正常,其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迅速起效及增强,使得外周血管内的钠量减少,协同作用,通过Na+、K+细胞的内交换,而Ca+含量减少使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缩血管反应降低。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即可通过协同作用,加强效果,又可通过互补作用持续作用。郭平等人[1-2]研究证明,在通过改善人们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和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用量12.5 mg,而依那普利从小剂量2.5 mg开始,可逐渐增至10 mg~20 mg,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血压由原先的152.1±6.4/98.9 ±5.6 mm Hg下降到 130.5 ±9.0/81.8 ±9.8 mm Hg,且降压的效果显著(P <0.01),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偶有干咳,所以证明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的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
预防及治疗高血压疾病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通过临床结果表明积极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合理控制患者的血压长期保持在一定的正常值范围内,才是保持患者身心健康、预防疾病侵害、延缓衰老的重要环节。经临床研究证实,通过有效持续的降压治疗可以减少高血压病及其病发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所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在于有效得控制血压。依那普利作为临床常规用药因其相对实惠的价格而在预防、治疗轻度高血压的中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其在临床中的药效起效较慢,已经不再单一使用,而采用联合用药;噻嗪类的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都是临床的一线降压药,但因近年药品的推陈出新,噻嗪类的利尿剂的使用率已有明显降低,但作为基层临床用药,还是使用非常的广泛。临床实践表明[3]依那普利用量在10~20 mg,氢氯噻嗪用量在6.25~25 mg,两药联合能够长效、平稳降压。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疗效理想,降压作用快,副反应少,经济安全,可以临床推广。
[1]赵静珊.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3).
[2]郭平,韩友萍.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2480.
[3]纪泽森.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加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海南医学,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