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一道习题解法的探究教学片段及思考

2011-08-27211900江苏省仪征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1年13期
关键词:新课程变量笔者

211900 江苏省仪征中学 花 奎

近日,我校高三一次练习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已知a,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满足(a-c)·(b-c)=0,则

在上讲评课时,笔者就让一个此题做错的学生A(之前已让学生自己先订正)讲解题方法.

生A解(这里作为解法1):

可设a,b为直角坐标系中x,y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即 a=(1,0),b=(0,1),设 c=(x,y),则

a-c=(1-x,-y),b-c=(-x,1-y)

∵ (a-c)·(b-c)=0,

∴ (1-x)(-x)+(-y)(1-y)=0,即 x2+y2=x+y.

学生A的解法让笔者惊喜,说实在的由于批改后,发现此题的正确率很高,也没有多加研究.笔者本来是准备用后面的解法3解决的,学生A的解法着实让笔者眼前一亮.于是问:“解得很好!你能回答怎么想到的呢?”(笔者平时上课都喜欢让学生反思自已的思维过程)

学生A:“我注意到a,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所以就联想到x,y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从而用坐标法来求解.”

教师:“你能告诉我们又怎么想到进一步使用基本不等式来求解的呢?”

学生A:“嗯,嗯……,我是听学生B说的……”.(他的回答让笔者大跌眼镜,其他同学也哄堂大学.)

教师:实是求是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学生B回答.

学生 B:“老师,您讲过遇到 x2+y2,x+y,xy这样结构的式子要联想基本不等式,将等式转化为不等式就可以了.

笔者非常满意,给予了及时表扬.但还想让学生了解笔者的解法,于是又问:“还有什么解法吗?”

学生C举手,笔者让他回答.

生C解(这里作为解法2):“我用三角换元法.”

学生C的回答也出乎笔者的意料,不免感叹学生的思维灵活.笔者也同样让他反思自己的思维:“笔者想中有两个变量,就想消元.您说过直接消元有困难时,可以考虑三角换元法”.

又是笔者以前说的思想和方法,不免有点兴奋.

于是又问:“刚才两位同学是用代数的方法解决的,我们是否还可以从形来解决呢?”

由于笔者的提示,指向很明确.不一会,学生D就说了他的解法.

这正是笔者课前准备的方法,正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同时,也庆幸没有直接说来,否则就没有前两个学生的精彩了,至此,可以说本题已大功告成(有代数方法又有几何的方法).准备评讲其它的试题……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听见“咚”的一声.只见学生E将头重重地砸在课桌上,又将笔死劲往桌上一摔,说:“烦死了!……”.(其它同学都将目光转向他,又转向笔者,开始窃窃私语,教室此时有点乱)

笔者很恼火,学生E太过分了,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很想教训他一顿.但是忍住了,因为学生E平时性格比较内向,易偏激.同时,新课程理念告诫笔者:“教师是学生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更何况笔者还没有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你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会帮助你的……

学生E:没事!我只是认为刚才这题目的三种做法有点烦,觉得不太好!总觉得有更好的方法,可是,我搞了半天,也没弄出来,所以心里烦……(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

笔者也是啼笑皆非,但还是说:做不出来不要紧,课后再想想!本想安慰安慰他,就继续下面的课堂教学.

谁知,又有一个“冒失鬼”学着我平时的腔调:“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还没有知道学生E的惑是什么,就准备草草收兵吗?难道就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了吗?而忽视生成吗?笔者从心里感谢这个“冒失鬼”.

于是,顺水推舟:“也是呀,你说说你的想法,让我们共同来想想.”

生E解(这里作为解法4):

设向量 c与 a,b的夹角分别为 α,β,α∈[0,π],β∈[0,π].

∵a,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

由(a-c)·(b-c)=0 得 a·c+b·c-c2=0,

学生E说到这里,又开始急躁起来:“可是这里有两个变量,怎么弄也弄不出来……”

是呀!多好的想法呀!新课程要求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学生E多么需要我们和他合作决这一问题啊!

此时,笔者心中充满矛盾和紧张.继续解决这个问题吧,心中一点底都没有,害怕挂黑板,如果解决不了,怎么办呢?不解决这个问题吧,这节课还有上下去的意义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兵法有云:“置死地而后生”,更何况特级教师张乃达曾给笔者讲的一句话“做好老师就不要怕挂黑板”,笔者决定豁出去啦!只要对得起学生就行!

凭笔者解题的经验,这里的变量α,β必然有着某种关系.首先试探着把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学生E提出了一个问题,这里有两个变量,能不能消去一个变量呢?变量α,β是不是有着某种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一块来研究,看谁最先研究出来?(这样做,不仅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相信学生会有好的想法;同时,更给了笔者时间余地,走出窘境.)

学生们一听说老师要他们比赛,立刻来劲了.

笔者一边思考,一边看学生们求解演算.当看到一个学生所画图形(如图2)时,突然顿悟,心中已有底,但不露声色,要让学生自己发现.

学生F举手回答:

∵a,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

教师:太好了,学生 F找到变量α,β的关系,但是他的考虑全面吗?

学生有的陷入了沉思,有的进行激烈的讨论.

过了一会儿,学生G举手站起来,说出了以下解答:

∵a,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

这一解法和笔者的想法吻合,笔者引导学生反思这个思维过程……

未等笔者说完,学生H也不举手就站了起来(此时师生已完全进入共同探讨的状态,忘记要举手)说:我还有一种解法……

笔者不禁一愣,居然还有解法,也有些激动:“说说看!”

学生H说出了以下解法:

解法5 ∵a,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 a·b=0,由(a-c)·(b-c)=0,得(a+b)·c-c2=0,

笔者不禁拍案叫绝,也引来学生片片喝彩……

反思上述教学片段谈谈想法:

(1)数学课堂应是一种对话交流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新课程要求教学是平等的、民主的,要构筑起共同探讨的学习环境;新课程还指出教师是学生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倾听,理顺学生的思维过程,解学生学习中疑难问题,注意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允许学生发散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质疑,和学生共同讨论.课堂教学应当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对话实践;营造一种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氛围.

(2)不要怕“浪费”时间

不少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为了提高所谓的“教学效率”,课堂表现是“快节奏,大容量”,害怕浪费时间,一讲到底.导致学生学习变得繁重而被动;数学课堂更是紧张、枯燥无聊,低效.而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找“路”的能力,让学生做“司机”,而不是“乘客”.教师做一个“指路人”,在学生迷路时,给予指点、点拨.学和行走的过程中,路边的风景,正是学生找到回路的标志,因此课堂上学生的活动看似耽误了时间,但对学生来讲是需要的,那是找到回路的“标志”,走错路,记忆才会深刻.让我们记住关于教育的一句世界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会真正理解.

(3)鼓励学生探究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数学探究是学生学习心理回归,是数学教学的学术的回归,它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把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探索发现.

猜你喜欢

新课程变量笔者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抓住不变量解题
老师,别走……
也谈分离变量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