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折纸看综合教学
2011-08-24韩丽凤
韩丽凤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指尖上的“舞蹈”赋予了幼儿知识与能力,而折纸则是其中的翘楚。折纸是小朋友极其喜欢的一项手工活动,他富于情趣,简单易上手,通过折纸,可以锻炼手中的灵活性,发展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折纸过程中,能够感受美,得到美的熏陶;沿边折、对角折、四角向中间折等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空间方位,初步认识几何物体;与同伴合作则增强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折纸对幼儿注意力即意志力的培养也有莫大的益处,它能培养幼儿一步一步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总而言之,折纸在艺术、健康、科学、社会等领域都可获得助益。因此,开展折纸活动就成了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以下就如何在日常教学中顺利开展折纸活动略作分析。
一、让幼儿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事物的了解需要有具体生动的模型,而折纸恰恰为幼儿的认知提供了直观的形象。四四方方的一张纸,通过折叠,可以变成小巧可爱的小动物、昆虫、花朵、服装、家具,幼儿在这个自我创作的游戏过程中充满了成就感。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对折纸的兴趣,使幼儿将折纸游戏当做满足个人情感的跳板。
二、由平面到立体,由易到难,由讲解到自学
“万事开头难”,折纸也是如此。刚开始学习时,很多小朋友连将纸对半折都不会,折得歪歪扭扭的。这就需要教师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教起,通过平面小动物的折叠和生动的言语指导,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折法。如小狗折纸,就是先将正方形的纸对角向下折一次,变出小狗的头,再将两边的角向下折,长出两只小耳朵,再画上眼睛、鼻子、嘴巴和颈绳。若是小班幼儿,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中班以上则可以出示如下示意图,引导幼儿边看边自学。
三、因人施教,互帮互助
《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虽然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得各不相同,能力也各有差异,但是,只要教师指导得当,还是可以平衡幼儿的能力的。在折纸教学中,尤其以立体的、需要翻折的裤子、相机等最难处理。能力较好的幼儿仔细看、仔细听,就可以折出漂亮的相机了,而能力一般的幼儿却连四角向中间翻转折都不会。这时,若能让能力好的幼儿为能力一般的幼儿当回小老师,教者有身为老师的使命感,学的有面对同伴“老师”的从容感,互帮互助,就可以轻松地让全班小朋友都学会相机的折法了。而且在相互帮助的游戏氛围中,还间接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一举两得。教师应作为旁观者,不插入小老师的“教学”,给予他们最大的自由,让他们在无压力的前提下轻松的“施教”,共同进步。
四、倡导“最近发展区”教学
“跳一跳,就能学得到”这是“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概括。我们在为幼儿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在其已有的能力范围内再高出一点点,给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困难,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例如折纸中,折与折剪相结合就是递进的知识内容,在中班下学期,我们就可以开一些折剪相结合的活动。例如小乌龟的折纸活动,小乌龟的身体和头是用折的,而四肢则是剪开再向四个方向折。这对于大部分幼儿有些难度,教师就要具体先示范,尤其要重点讲解应剪的地方,剪多长,以及剪好后应怎么折。通过明确讲解,多加示范,让幼儿多多练习,就能够获得比原来更多的知识。
五、教师的肯定是对幼儿最好的奖励
对于幼儿的作品,无论成功与否,教师都不能持批评、否定态度,因为幼儿对于自己的作品都是深具信心与骄傲的,教师的否定将严重的打击他们。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对此提出她的看法,她认为“儿童在自我建设过程中需要自由——如果儿童获得了人格发展的必备条件,并且按照自身发展规律成长,就会有非常敏感和独特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是自由发展的产物。如果不具备自由的条件,儿童将不能完成他潜在的心理发展模式,他的人格将受到压抑。”儿童的作品反应的都是其心理发展模式,或许小朋友们的作品比较粗糙,但教师亦应当怀着肯定、赞赏的心来对待孩子的作品,给幼儿创造的自由及对其创造的肯定。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想。”而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较为丰富的时段。我们要保护这珍贵的想象力,引导、挖掘,让幼儿的智力及想象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让幼儿得到更全面的成长。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