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2011-08-23廖信芳杨清水朱应昌

实用临床医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伊马替尼危险度免疫组化

廖信芳,杨清水,朱应昌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普外科,广东 佛山 528200)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间叶肿瘤。以胃、小肠多见,发生于直肠的相对较少,约占5%[1]。本研究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普外科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资料完整的15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科治疗的直肠间质瘤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5~69岁,平均52岁。肿瘤直径为1.1~12.6cm。其中肿瘤位于直肠返折以上部4例,直肠返折以下部11例;肿瘤下缘距肛缘0.8~12cm,平均4.9cm。主要临床表现:便血5例,大便次数增多伴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8例,肛周疼痛1例,肠梗阻1例。病程15d~20个月,平均3个月。直肠指诊确诊11例。

1.2 辅助检查

15例患者均行盆腔CT检查示:肿瘤位于直肠后壁或侧后壁者10例,位于直肠前壁或前侧壁者5例;直肠受压移位、管腔狭窄者3例,肿物边界尚清楚9例,与双侧肛提肌分界不清者1例,侵犯子宫颈及阴道后壁者1例,侵犯膀胱者1例,均无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肠镜检查示:肿物均位于黏膜下,表面黏膜不同程度的糜烂或有肠腔狭窄。术前病理均报告为黏膜慢性炎。胸部X线片及B超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行Miles术的患者术中均行冰冻检查提示恶性肿瘤。所有患者肿瘤标记物(CEA、CA19-9)检测均正常。15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15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术治疗

15例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6例,直肠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5例(含子宫、阴道后壁、直肠部分切除1例,膀胱和前列腺、直肠切除1例),经肛门肿物切除术4例,其中2例因复发转移行2次手术。

1.3.2 靶向治疗

8例患者行靶向药物治疗。其中4例首次术后以靶向药物伊马替尼400mg·d-1辅助治疗,服药疗程为5~36个月;2例术后局部复发多次手术后继续以伊马替尼辅助治疗;2例术后肝转移服用伊马替尼400mg·d-1辅助治疗。

2 结果

手术标本中肿瘤直径为1.1~12.6cm,其中<2.0cm者2例,≥2.0~5.0cm者9例,5.1~10.0 cm者2例,>10.0cm者2例。免疫组化结果: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阳性14例(93.3.0%),造血干细胞抗原(CD34)阳性11例(73.3%)。手术标本淋巴结转移均为阴性。按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间质瘤危险度分级[2]标准:高危险度肿瘤4例,中危险度3例,低危险度6例,极低度恶性2例。15例患者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8个月。2例患者分别术后12、26个月局部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术后口服伊马替尼400mg·d-1辅助治疗;5例经腹前切除或经肛局部切除患者出现腹腔复发并肝多发转移,其中3例死亡;2例服用伊马替尼治疗后肿瘤缩小,带瘤生存;其余6例患者无复发、转移。

3 讨论

3.1 直肠间质瘤的诊断

直肠间质瘤早期无典型症状,因肿瘤位于黏膜下,结肠镜检查多不能取得病理,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本研究中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以CT诊断为主,其CT的特征性表现为直肠腔内壁黏膜完整,肿瘤位于黏膜下或向腔外生长。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在光镜下呈梭形细胞结构,有时伴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最具诊断价值的是CD117表达阳性,直肠间质瘤的CD117阳性率为95%~100%,具有很好的特异性[3]。CD34在直肠间质瘤中阳性率高达80%以上[3],在CD117表达阴性时其表达阳性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排除组织上皮来源的Vimentin(波形蛋白),在直肠间质瘤中有近100%的阳性率,如其阴性基本排除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但GIST恶性程度与肿瘤原发灶大小、细胞核分裂相有关,而与免疫组化无关[4]。本研究CD117阳性14例(93.3%),CD34阳性11例(73.3%)。

3.2 直肠间质瘤的治疗

目前,直肠间质瘤的治疗原则是外科手术结合分子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仍是最主要的方法,包括原发和复发转移的病例[5]。由于本病淋巴结转移非常少见,可不必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主要有肿瘤局部切除、肿瘤所在器官切除、联合脏器切除等。手术方式选择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离肛缘距离、与邻近脏器的关系、患者的经济条件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综合考虑。本研究中5例患者术前未取得病理结果,术中行冰冻检查考虑恶性肿瘤,因肿瘤较大,肿瘤下缘接近肛缘,为将肿物完整切除而行Miles手术。术后4例无瘤生存,1例腹腔复发者带瘤生存,因肿瘤较大且侵犯子宫、阴道后壁,行联合脏器切除。4例患者肿瘤较小距肛缘较近,经肛门局部完整切除。其中2例肿瘤>2cm者,1例死于复发并肝多发性转移;1例术后腹腔复发再次手术,后来并肝转移后一直服用伊马替尼带瘤生存。2例肿瘤<2cm者分别以无瘤生存33、50个月。复发者可能与第1次手术切除不够未达到R0切除(切缘阴性)有关。本研究6例行Dixon术者中,1例失访,2例死亡,均为高危险度、肿瘤大、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未行分子靶向治疗,死于腹腔复发并肝多发转移死亡;1例带瘤生存,患者局部复发后再次行2次手术并一直服用伊马替尼治疗;2例无瘤生存者为低危险度、肿瘤较小且局限。故首次手术争取R0切除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对于复发或转移的GIST,即使是姑息性切除也主张再次手术切除。因GIST的侵袭性远不如其他肿瘤,且有较完整的包膜,边界相对清楚,手术切除率较高。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行再次手术,均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伊马替尼是选择性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c-kit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而选择性地抑制GIST生长。该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有效率超过80%。它有助于控制中高危患者的复发和转移,尤其是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远处转移的GIST患者的标准治疗[6]。本研究中2例患者术后复发,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后均部分缓解,带瘤生存。

[1] Kitamura Y.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past,present,and future[J].Gastroenterol,2008,43(7):499-508.

[2] Joensuu H.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J].Hum Pathol,2008,39(10):1411-1419.

[3] Bauer S,Lang H.The challenge of opportunities:how far can and should we go with targeted treatments and modern diagnostics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19(8):619-622.

[4] Rubin B P,Fletcher J A,Fletcher C D.Molecular in sights into the histogenesis and pathogenesis of 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s[J].Int J Surg Pathol,2000,8(1):5-10.

[5] Hassan I,You Y N,Shyyan R,et al.Surgically manage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a comparative and prognostican alysis[J].Ann Surg Oncol,2008,15(1):52-59.

[6] Hueman M T,Schulick R D.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s[J].Surg Clin North Am,2008,88(3):599-614.

猜你喜欢

伊马替尼危险度免疫组化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胃间质瘤的MRI诊断及侵袭危险度分析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能谱CT定量参数与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危险度的关系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伊马替尼耐药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