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猪瘟的防制
2011-08-22余广海
余广海
(西南大学,重庆市 400715)
自1833年美国俄亥俄州首次报道猪瘟以来,至今已有178年了,在与猪瘟作斗争的漫长岁月中,人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与巨大代价,我国周泰冲等1954年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消灭与防控本病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C株苗被许多国家引入而消灭了猪瘟,目前还有48个国家有猪瘟,而我国作为优质高效C株疫苗研制的国家,猪瘟还在发生,不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影响产品外销。
因交通、旅游、国际贸易和人员来往频繁有些曾宣布消灭了猪瘟的国家(荷兰、比利时、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罗马尼亚等),近年又有重新发病的报道。我国旧的猪五大传染病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口蹄疫、喘气病)和现今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五大传染病 (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蓝耳病、II型圆环病毒病)均以猪瘟为首,所以这方面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为了更准确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控此病,笔者撰写此文,供广大养猪场 (户)参考。
1 非典型猪瘟发生与流行的原因
1.1 疫源扩散
猪瘟是甲类传染病,一旦发生了猪瘟疫情,必须严格控制,封锁、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是必要的法定措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很难在民间彻底施行,因检疫不严,不少带毒的亚临床猪和隐性感染猪卖入屠宰场,个别不法分子收病猪进行私屠乱宰,在运载、加工、销售、洗涤等过程中散菌、散毒。
1.2 消毒不彻底
须采用全进全出管理模式,并经三次消毒后再进新猪,除大型猪场具有较正规消毒设施外,许多中小型猪场没有消毒池,更未形成洗手、更衣的习惯。在消毒药选择与使用中存在误区,浓度、用量、方法都不规范。
1.3 免疫程序的问题
如果母猪持续感染,仔猪会因受到垂直传染发生免疫耐受;如果过早给未断奶仔猪免疫,没有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易导致免疫失败;如果只有初免没有加强免疫,首次免疫有效期过后会留下空档,给野毒入侵创造机会;如果只重免疫,不重监测,不了解猪体内抗体消涨情况,给免疫带来了盲目性;养猪户从外地收购隐性感染猪瘟病毒的仔猪进场后,如果没有立即施行猪瘟免疫,就会把猪瘟病毒传入猪场,因此免疫程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制定合理的、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必须认真、全面、仔细考虑。
1.4 免疫疫苗质量很重要
现在制造猪瘟疫苗的厂家多,品牌多,有的疫苗因组织培养时 (技术环节很多)病毒生长不良或制脾淋苗时兔体定型热把关不严,使疫苗MID(最小免疫感染量)不足,致使疫苗质量不合格。或疫苗包装不严,失真空,运输保管中温度过高,引起疫苗失效,使用户打了 “白水针”。
1.5 免疫剂量不足
50~60日龄仔猪、母猪分别免疫平时的两倍剂量的细胞苗 (仔猪免疫4头份、母猪免疫6头份),已发病紧急接种还须加倍。仔猪免疫脾淋苗1~2头份,母猪免疫2~4头份;高浓缩疫苗按说明书免疫,必须剂量恰到好处。
1.6 免疫时的问题
注射技术不精,针头太短,注射在大猪的皮下脂肪层;在对猪群防疫时发生漏注、重注;疫苗稀释后存放时间太长 (必须在3小时内用完),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1.7 造成免疫抑制的多种因素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如皮质类激素(地塞米松)、磺胺类、呋喃类药物或滥用抗生素等都会造成免疫失败。蓝耳病、Ⅱ型圆环病毒病、采食发霉饲料都能抑制免疫系统,造成猪瘟疫苗免疫失败。
1.8 病毒在不利环境中,反复继代导致了温和型猪瘟的发生
常年进行免疫注射,但猪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抑制病毒的药物或干扰素的使用,使病毒毒力有所降低而又未完全失去致病力,所以导致非典型猪瘟的发生。
1.9 饲养管理不当
饲料品质低劣,饲养管理粗放,营养不良、舍内高温高湿、卫生不佳所致猪只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给猪瘟病毒入侵大开方便之门。因此营养、免疫、健康养殖可大大减少疫病的发生。
2 非典型猪瘟的特征
猪瘟在上述病因条件下发生与流行,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流行形式转变为散发性,而且发病猪只年龄愈来愈小,成为周期性、区域性、散发性、潜隐性 (亚临床感染)乃至波浪性地发生。症状缓和,病理变化不典型,病程延长、死亡率降低。
2000年我国有十几个省、区发生非典型猪瘟。2009年全国大多数省市有此病,病程15~50天,仔猪死亡率80%以上,种猪、肥猪死亡率20~50%,其症状如下。
仔猪:因垂直感染,胎猪在流产后会全部死亡,或出生后10天内出现发热、下痢、颤抖,全窝陆续死亡,农民称之为 “抖抖病”,断奶仔猪死亡率逐渐减少 (10%~40%)。有的在哺乳期间发热、下痢、眼结膜炎,不吃奶、脱水死亡,很容易被误诊为黄、白痢,抗菌药物治疗无效,3~8周龄仔猪厌食,喜扎堆,精神沉郁,剖检见胃肠充血,肺充血或出血。母猪带毒持续感染所生仔猪,可见患病仔猪肾脏变形凹陷、萎缩,有的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有钙化横线。不死者,生长缓慢,发育停滞沦为僵猪。
育成猪或中猪:体温微热或中热(体温升高0.5~2℃)减食或不食,精神沉郁,脚软不愿行动,后期瘫痪运动失调,大便干硬,粪便表面混有粘液或血液,小便茶黄,后期濒死前下痢,两耳、四肢、腹下淤血、紫班或出血。严重者耳、尾坏死脱落 (干耳干尾病),病程较长 (15天、30天、50天不等),形体消瘦,有的出现抽搐,神经症状,爱喝脏水,终因脱水、衰竭死亡。
育肥猪:症状较轻,死亡率低。但如有混合感染也会发生急性死亡。剖检可见扁桃体充血或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不一定有大理石外观。肾有少量出血点,或表现苍白,贫血,脂肪变性,有的肾萎缩出现压迹而凹凸不平。肝脂肪变性 (土黄色),胆囊胀大,胆汁浓稠。脾不肿,但边缘有出血性梗死(俗称锯齿脾)。肺充血、出血或水肿,有的呈小叶性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母猪:母猪感染以带毒及亚健康居多,表现为繁殖障碍,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还可出现发情期延长,返情,不发情或产后三联病 (子宫内膜炎、无乳症、乳房炎等),母猪本身很少死亡,但带毒期长达两年以上。
3 非典型性猪瘟防制措施
严格禁止移动病死猪只,就地无害化处理;病猪在隔离条件下,用聚能核肽或转移因子、干扰素等治疗,病情稳定后以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平时预防量加倍紧急接种。也可用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金银花、芒硝、大黄、石膏、甘草等中药煎剂口服。
?
制定合理而具有个性化的免疫程序。用优质高效疫苗搞好全场免疫。例如仔猪可进行超免加50~60天二免,或0天一免+20天二免+70天三免。种母猪在断奶后免疫接种,每年两次抽检种猪带毒情况 (PCR或免疫荧光技术),坚决及时淘汰带毒母猪。慎重选料,合理用料,增强猪只抵抗力,加强饲养管理;严格三场一线 (市场、屠宰场、饲料场、交通线)的检疫,禁止移动带毒猪和病猪,净化牲畜及畜产品市场;改善环境卫生,严格消毒,对车辆、人员进出形成制度化,畜舍用高硫酸钾 (卫康)带猪消毒,全部出栏后,猪舍经三次消毒再进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