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 键——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技术
2011-08-16谢天翊河南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谢天翊 (河南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
钢琴演奏艺术要求有很强的技艺,著名钢琴演奏家霍夫曼说:“演奏必须取得操纵钢琴的主权,这个操纵权就是技巧。”要获得钢琴的演奏技巧需要练习很多的内容,其关键在于手指与键盘的接触方法。
根据演奏时触键凭借的力度和状态。传统上有不同的触键技巧。当然这还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1.钢琴的制作。2.乐曲的内容、风格、创作手法对钢琴演奏表现的要求。从演奏技巧训练方面来讲主要训练对方法的科学掌握。
一、触键技巧和练习方法
钢琴演奏是一种脑力、体力并用,手、脚、眼、耳、心乃至身体全方位有机联系的活动,一流的钢琴演奏应具有一流的钢琴演奏技术才能使有完美的效果。而手指的独立、均匀、灵活是钢琴演奏技术的基础。
(一)指力触键以获得钢琴纤细的音色
指力触键要求放松手腕,利用手指运动是钢琴发出纤细的声音,在乐曲中用于最轻层次声音的演奏,用来表现典雅的乐段或纤弱的演奏效果。指力是所有触键方法中肌肉活动量最小的。在钢琴演奏史上,巴赫被世人称为指力派触键,费尔凯尔曾说:“巴赫的运用手指方法几乎像是漫不经心的轻微动作,无论怎样难弹的乐句都是用那种自然的手形,手都不离开键盘,只用手指的第一关节来弹奏颤音,也只是一个指头的颤动,身体的其他部分完全不动。”王建中老师的钢琴曲《浏阳河》中第一乐句(1—4小节)的左手部分也是这种触键方式描述潺潺流水的声以烘托右手弹奏的优美旋律。(如下:谱例1),
(二)手力触键,可弹奏出灵活、流畅的音色
在演奏中要运用到很多触键方式,其中运用最广的是“手力触键”。手力触键的特点是手的腕部朝下的动作。手和手指的力从腕部发出来触键,下键的那一刹那手腕自然拱起,手掌关节稳定态式,手腕始终保持灵活。手力触键,主要用于乐段要求的音量比指力触键产生的音量大的乐句或乐段。如,演奏者练习各种音阶、琶音以及要求快速跑动的乐段都需要用这种手力触键方式来演奏。例如,《浏阳河》中(5 9小节)一连串的分解琶音(如下:谱例2),主要用这种手力触键获得轻柔且缠绵的音色
(谱例2)
(三)臂力触键、音响大、音色明朗、清澈
方法:前臂及手腕落下时,缓冲式推下琴键而手指不可以敲琴键,这种触键方式一般用在持续音或连奏。在实际演奏中,手力与臂落触键不是单一使用的而是与其他技巧结合在一起运用的。这种触键技巧最早应用在古典音乐当中,在这方面开浪漫主义先河典范的是贝多芬。例如:在《悲怆》奏鸣曲中,很多八度和弦音就是用这种触键方式来抒发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勒尼于1839年《钢琴演奏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写过:“弹圆滑奏时,手的动作最好不要让别人看出来,手指也不可抬得过高,在不损害手指柔软运动的范围内,加入手臂的重量。”这两种触键的结合交替在八度连奏中应用较多。例如殷承宗、储望华编曲的《农村新歌》中多处用到八度连奏。在黑键上用手力触键,而紧跟在黑键后的白键是用大臂前臂落下触键,方可得到圆滑、流畅、连奏的效果。以《浏阳河》中5 9小节为例(谱例3),获得琶音要从臂落触键开始,再手力触键结合。(谱例3)
(四)用全臂触键音色壮丽、洪亮
全臂力触键发力点从上臂再把力传向前臂到手腕、手和手指这几个部位在演奏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运动。作用于琴键上的力量主要来自肩部肌肉。这种各部位联合作用的方式仅仅在按下琴键的过程中存在,下键后各部分肌肉要马上放松,特别是腕部的肌肉要放松。如《浏阳河》中10 16小节右手的旋律音(如下:谱例4),可用全臂触键。
(谱例4)
(五)各种触键方式相结合,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使整个作品中的丰富多彩的音色得到充分的表达。
德国指挥家兼钢琴教师德佩指出:钢琴并不是只靠手指去弹奏,只有当手指、手腕和手臂等一切参于演奏的肢体都达到完全的运用时,才能获得满意的音响。”当作品要描绘雄伟、浩大的声势需要产生轰动的震撼人心的音响时,演奏者需要运用整个身子或上半身的重量发力触键,为达到这一效果,在音乐我们常见钢琴演奏家演奏到乐曲的高潮处时臀部需要离开琴凳以借式发力全身心触键。如《浏阳河》75-79小节(如下:谱例5)
钢琴作品日益丰富,我们必须以多种的触键技艺处理演奏中丰富多彩的音色才能准确的表现各种作品思想,表达乐曲中的完美效果,在即将演奏时,应当认真审视整个乐曲和乐段乃至于每个乐句需要哪个层次的音色表达内容。在指端触键的那一刹那,使指端及各肢体部位相互配合乃至全身的贯通。
因此,演奏者要精于转换运用各种触键方式。每种触键所产生的音色都应代表管弦乐队中的某种乐器。比如,指力触键的音色近似于纤细的长笛音色;手力触键的音色可与灵活流畅的小提琴音色媲美;臂落触键的音色类似于明亮的单簧管音色;如果演奏出圆号般洪亮的音响,用全臂触键。
二、触键中力度的运用
“力度”这一词来自希腊语,也可解释为“力量”。在音乐中可理解为有关音的力度理论。它从音乐上的强——弱、增强——减弱,这些相对立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感官。没有这种力度变化,音乐将缺乏生命力和表现力,变的乏味。但如果运用得当,便会使音乐作品栩栩如生,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音乐是用声音间接地描绘大自然、表达情感的艺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和乐如一”【1】是美的事物的共同特性。美妙悦耳的乐曲是多种音色组成和谐的声音,钢琴触键的技能方法是产生悦耳和谐的乐曲的源泉。从生理学上讲,人的几个可以独立活动的部位分为手、前臂、大臂、肘部、腰部等。学习钢琴基本技能,掌握正确运用各部位的力量就是掌握了触键的艺术的基本功。能否正确灵活运用各部位的力去触键决定着钢琴演奏的成败。
手指、腕、臂的力量协调运动的发力点是腰部,“人之驱,腰为中”在钢琴演奏过程中,经常遇到乐谱中的力度记号,如f,ff,fff等。这些符号的弹奏,虽然在不同作品中有不同的要求,但都是表现弹奏力度的强烈程度,这些弹奏力度发力点在腰部。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最后结束句(如下:谱例6)
(谱例6)
以上例子由两个f的一组下行音型直到3个f的4介和弦构成,气势雄伟,刚健有力。特别是4个和弦,如果不运用腰部力量,仅靠手臂用力是无法达到作品所要求的震撼人心,涤荡灵魂的爆发性音响和情感。这是腰部力量钢琴演奏发力之源很好的范例。当然,腰部的力量不可能直接作用于琴键,腰部力量是通过对背部、双肩、双臂、手腕、手指等部位的瞬间传送来完成弹奏的,这种力量传送的是否协调关系到钢琴演奏者是否能产生良好弹奏效果和演奏技巧。最为明显的腰部力量的正确运用是在两种弹奏中,即爆发性强奏,适中强奏。
(一)爆发性强奏。多用于八度,双八度,八度和弦,密集型和弦等,例如:肖邦的《谐谑曲》OP.39中,八度连奏,八度和弦音较多,在弹奏这些八度和八度和弦音时,力度和声音需饱满、音色雄浑,腰部力量集中”动感”显著,保持着”提劲”状态,在此状态下必须把握好腰部力量对背、肩、臂、腕、指的力度的控制。用腰部驱动爆发是其弹奏的特点。
(二)适中强奏。这种力度强而不爆,音量也在爆发性强奏之下,腰部所强调、所感受的力感集中但不驱动爆发;例如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第47-52小节(如下:谱例7),是全曲的高潮,其中的八度和弦旋律刚劲、舒展,只有巧妙把握并将腰部力度支撑贯穿于弹奏之中,方能达到丰厚、饱满、坚实内在的力的效果,反之,只靠手臂、手腕”强迫”手指”压”键,所弹奏出的必然生硬、死板,也极易使臂、腕、掌疲劳。
(谱例7)
(三)弱奏。爆发性强奏的发力是以腰部驱动爆发,适中强奏是腰部驱动内在力量的支持并将其瞬间传送。而弱奏时腰部力量的传送最具特色,可用二十字概括它的发力原则:意念从腰开始,发力要求匀称,力要贯满肩背,缓推手指尖触键。在弱奏中,既要求音量要弱,又要求下键到底,声音实在,弱而不虚。..这种弹奏方式很难控制,正确运用二十字原则能够取得成功的效果。在钢琴音乐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今对手指、腕、肘部的运用都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主张整体的放松,让手臂的力量通过指尖自然传到键盘上,认为肩部、大臂、前臂、肘部、手腕、都应协调一致。正确控制地运用手指、手腕、手臂、肩、背、腰的力度,才能达到所要求的音响效果。钢琴弹奏技巧实际就是基本触键手法。
当钢琴学生掌握了声音的一整套表现手法后,就应当学会有节制地使用这些手法,永保它们的表现力。试想在一首即使是最辉煌的乐曲中,如果把每个音都弹成ff,也会变成一片无休止的喧闹,令人不堪忍受。扰且,要是一开始是竭尽全力地演奏,在以后的乐段中就无法进一步增强力度,同时也把所有最吸引人的高潮都铲平了。
“技术就是艺术本身”。不炫耀、不滥用华丽的技巧,而是选用最合适乐曲内容的演奏方法,是认识“技术就是艺术本身”的重要内涵。
钢琴是一门技艺性很强的艺术,没有技巧就谈不上钢琴艺术,这是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所以习琴者必须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练习基本功,掌握精湛的技巧,为塑造准确的艺术形象作好技术上的准备。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第一章第三节第55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1月.
【2】卡尔.莱默尔 瓦尔特.吉泽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5月1日.
【3】邵义强译. 钢琴技巧指导法?.全音乐谱出版社.1984.
【4】啊尔弗莱德.科尔托.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
【5】克格. 汉密尔.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