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农村和谐人居环境模式研究★

2011-08-15陈祖展李晟方明

山西建筑 2011年11期
关键词:住宅建设人居规划

陈祖展 李晟 方明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对农村的关注与投入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也如火如荼。中央提出的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但因广大农村地域广大,基础设施薄弱,国家投入显然不足,加之国家推行的城镇化速度加快,新农村建设处于矛盾与混乱的状态,人居环境日益恶化,前景堪忧。笔者以为,在新农村建设中,构建一个合理和谐的人居环境刻不容缓,否则国家的发展与崛起将大受影响,GDP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掩盖不了广大农村人居环境的落后与混乱。

1 面临的问题

1.1 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规划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昔日农田已是高楼林立。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蓝皮书统计,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46.59%,预计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2%左右,2030年达到65%左右。但蓝皮书同时指出,中国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严重不协调,“中国的城镇化是缺乏质量、不协调、不和谐的城镇化”[1]。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农村建设规划的无序与无奈。普遍的情况是,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以城镇化为借口大肆侵占农业用地,无序开发房地产,盲目设置工业园区。另一方面农村建设规划因监管“缺失”而处于混乱状态。笔者2010年春节曾回衡阳农村老家,看到昔日茂林覆盖的青山因建立了鞭炮厂而光秃萧条,垅中稻田变成了砖厂,美丽的河流浑浊淤塞、垃圾漂浮,道路泥泞而破败,住区建筑虽新却布局混乱;绿化不足,人畜混居,饮水与卫生状况差,特别因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整体面貌毫无生机,人文与地域特色几近损没,人居环境状况堪忧。

1.2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基础建设是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的根本保障。2008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投入规模将比2007年增加1 000亿元以上,增加幅度将超过30%,投入的总量、增量、增幅都将是近几年最大的(中国国务院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语)。整体趋势是国家对农村基础建设的关注与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因农村面积广大,积累问题较多(水利系统、道路交通、电网改造、生活设施、环境绿化、住宅建设等)而明显不足,这其中还不包括地方政府的挪用挤占,盲目建设而造成的浪费。

1.3 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技术水平低

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因技术水平低而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尤其是住宅建设和能源利用方面更为突出。据笔者观察,我国农村新建住宅大部分仍沿用能耗较大的粘土砖。燃料以煤炭和柴薪为主,沼气技术与设施几乎没有推广,因为多数家庭人员外出打工,牲畜数量减少,利用率低。住宅建造施工技术要么沿用传统模式,要么由民间施工队伍(或亲朋好友协助)完成,无资质施工,无安全保障。住宅周边环境无配套实施,无统一供水系统(各家井泵供水),太阳能利用率低。

1.4 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监管缺位

新农村住宅建设应属相关乡镇基层部门管理,但许多农村基层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利益为重,监管不力,致使大多数农村住宅建设管理无序,自由开发与建设的状态。农村住区建设基本处于自由状态,除对侵占耕地进行制止与处罚外,其余如开山毁林,填塘埋渠基本放任自流,前述农村老家状况主要是因为监管缺位。

1.5 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对生态破坏严重

一方面,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大力扶持工业制造,设厂开矿,现全国各地工业园区密布,已经造成严重的土地浪费与生态破坏。本以为农村会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留地与缓存带,但随着国家加速城镇化建设速度,许多地区以此为借口肆意开发农村土地,破坏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关注与经济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农村住宅条件改善,整体面貌似有改观,但因建设无序与规划混乱等,随意侵占耕地,开山毁林填水塘等现象严重,致使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 可行对策

2.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推行城乡规划一体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决定》,有一个最新的亮点,就是从国家战略层面第一次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一体化机制体制基本建立,这个战略目标与我们过去所提的统筹城乡发展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根据城乡规划法,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在内的全部城乡规划,将统一纳入一个法律管理。目的是“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部分地区已在逐步推行城乡规划一体化,以体现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与成果。比如,2006年,湖南省望城县即启动并完成了《城乡一体化与村庄布局规划(2006年~2020年)》的编制。在此规划指导下,望城县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完成了14个乡镇111个村庄的村镇规划。至2008年12月,望城完成了县域范围内城镇规划区之外的所有新农村规划,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新农村规划全覆盖的县。上海昆山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步伐,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城乡一体化改善了民生,推动了产业升级,优化了环境,缩小了城乡差距。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传统农村住宅区一般以自然村落为主要形态(又称自然村落),随着新农村住宅建设的提出,当前农村住区开始改变自然散居的传统模式,逐步向群居模式发展,但普遍缺乏科学规划。住区建设各自为政,形式杂乱,侵占耕地,开山毁林,填池埋沟现象严重,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笔者以为,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应把住区与自然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统一布局,才能有效利用土地,合理开发自然环境,达到住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比如,衡阳处于湖南省中南部凹形面的轴带部分,属典型的盆地形势与丘陵地带,农村山地和丘陵较多,平地中密布水塘。针对这种自然环境特点,以依坡就势的住宅布局为宜,不能盲目模仿北方的院落式格局。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坡就势,这既是对土地“文脉”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人性的关怀。遗憾的是,大多数新农村住宅建设仍喜欢铲平山丘,填平水塘。

2.2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纲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活与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首先应保护生态,尊重自然,自然生态的破坏必定导致人居环境的恶化。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态势日趋严重,因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农村经济模式转型缓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加上农村住宅建设的低技术,高能耗等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令人担忧。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农村的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尽快实现经济模式的健康转型,改变高能耗的传统生产生活模式;另一方面,调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推广新技术,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新农村人居环境健康、协调发展。

2.3 以构建和谐人居环境为目的

笔者以为,除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以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改善管理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人居环境和谐、健康与快速发展。1)建立评价体系。笔者认为解决困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a.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b.评估体系的区域化。中国地域复杂,差异很大,现有的国家评估体系不能作为唯一标准,应因地制宜,立足于区域性人居环境生态状况与特点,研究其评价指标的差异,力求构建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生态模式,为新农村住区的开发、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的可行性依据[2]。2)改善管理机制。农村基层管理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善管理机制已刻不容缓。当前国家已经实行大学生村官制,如能在大学生村官中选派有相关技术背景的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协助管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让大学生得到实际锻炼,也能为基层农村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奠定基础。

3 结语

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符合国家发展整体战略。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已出台了整体规划纲要。笔者相信,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关注与经济投入,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构建和谐人居环境为目的,新农村建设将健康快速发展。

[1] 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蓝皮书[Z].2010.

[2] 谭宇胜,刘 岩.农村建筑可持续发展初探[J].山西建筑,2010,36(5):11-12.

猜你喜欢

住宅建设人居规划
住宅建设中暖通工程问题与解决方法分析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BIM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建设中的应用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续期法律问题研究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