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山东水利跨越式发展——在全省水利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

2011-08-15

山东水利 2011年7期
关键词:用水水利水资源

这次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我们党成立以来、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会议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对水利的认识程度之高和推进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水利工作成就和经验,研究分析当前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行全面部署。

厅党组经过认真讨论,认为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当前应着重把握好六个重点:

一、思想认识要有大提升

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酿成水危机,不仅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遗祸子孙后代。这是我们党对国情水情认识,乃至是对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化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兴国规律认识上一次质的飞跃。我们务必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审视水问题,进一步增强水忧患、水危机意识,坚持不懈把治水这件关系社稷民生、国家安全、人类未来的大事办好。为此,要进一步统一对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

1、统一对人多地少水缺基本省情的认识。水资源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解决我省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多年平均降雨量679.5毫米,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为303亿立方米,人均322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6,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5。全省一般年份用水缺口40亿立方米。仍有2 11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尚待解决。水资源短缺仍然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水旱灾害威胁仍然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心腹大患。全省中小河流普遍缺乏系统整治,河道淤积严重,闸坝病险率超过80%,城市防洪能力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全省3 345公里海岸线仅有1 400多公里修筑了防潮堤,农田灌排体系标准低、不配套,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旱涝保收田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9.9%。水生态退化仍然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薄弱环节。全省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33米,地下水漏斗区面积高达1.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地下水漏斗区面积的6.8%,占全省国土面积8%,省内河道几乎全部断流,地下水资源开发和污水排放已远远超出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了湿地萎缩、地面沉陷、海水倒灌、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经济文化强省全面推进,特别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水资源供需矛盾更趋突出,水利建设管理任务更加繁重,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刻不容缓。

2、统一对节水这一根本出路的认识。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节水是解决中国水问题的根本出路。我省水资源开源潜力有限,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制约,关键在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经济,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在正常年际可补充、可更新、可持续的范围内,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3、统一对“因水制宜、量水而行”这一科学发展理念的认识。这一观点非常确切地表达了要正确处理人水关系、敬畏自然、适应自然的科学发展理念。要严格“三条红线”管理,引导各地“眼睛向内”节水挖潜,通过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大力压减高耗水项目用水规模,拓宽当地发展用水空间,以此形成“一控双促”(通过控制用水总量促进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当地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条件相适应。

4、统一对统筹治水这一根本方法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安排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统筹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统筹兼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兴利除害并举、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结合,防洪除涝兼顾洪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开发兼顾水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规划建设兼具供水、防洪、生态功能的山东现代水网工程体系。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统筹城乡水务一体化发展。

5、统一对民生优先这一治水原则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治水兴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要把饮水安全、防洪减灾、农田水利等直接关系民生的水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保障、用水结构调整、水利移民安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6、统一对人水和谐发展目标的认识。温家宝总理提出:我们要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把正确处理人和自然、人和水的关系作为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的基本前提,科学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条件的关系,科学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把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积极建设生态水系,大力发展生态水利。

二、工程建设要有大举措

加快现代水利建设、统筹城乡水资源配置必须有工程体系作支撑,不仅供水要有供水工程,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要靠蓄水工程,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要靠跨区域调水工程,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也要靠工程。建设这些工程,不仅需要巨额投资,还要占用大量土地。为了减少重复建设、少占耕地,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现有工程作用,应彻底改变就供水说供水、就防洪说防洪、就生态说生态的做法,按照供水、防洪、生态三个功能结合、三大水问题统筹解决的思路,加快规划建设“南北贯通、东西互济,蓄排结合、旱涝兼治,库河相联、城乡一体,统筹调度、管理科学”的水资源配置网、防洪调度网和水系生态网“三网合一”的山东现代水网体系。重点建设五大工程体系。

一是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如期完成南水北调、胶东调水工程,加快建设配套工程和一批区域调配水工程、蓄水工程和雨洪水资源利用工程,尽早实现长江水、黄河水与当地水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同时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加大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全面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

二是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在巩固提高水库除险加固成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河道治理,并配套规划建设一批生态湿地型蓄滞洪区,不仅能提高河道防洪能力,而且可以蓄存洪水资源,补充地下水,还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湿地型经济。同时抓好进一步治淮工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防潮堤、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全面提升应对极端灾害天气能力。

三是农田灌排工程体系。为保障全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规划实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思路,逐步将全省90%耕地纳入灌区统一规划,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抓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稳步扩大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大力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灌排系统。

四是生态水系工程体系。按照“上游水源涵养,中游库河调蓄,下游湿地存蓄”的思路,加强水土保持和河流生态防护工程建设,实施河库湖泊和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地下水回灌补源和海水入侵防治,努力恢复和维护河湖生命健康。

五是水利信息化工程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全省水利信息化骨干网络、信息化综合平台和水利数据中心,实现水利信息的自动采集、高效传输和智能处理,全面提升防汛指挥决策、水资源调度、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以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在水网规划建设过程中,为保障“黄蓝两区”国家战略顺利实施,要有针对性地加快防潮堤、河口湿地、水循环利用等工程建设,率先建成体现“两区”特点的区域现代水网。

三、资金安排要有大投入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水利工程是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领域,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水利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投入不足又是制约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瓶颈。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实现水利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这里有三笔账需要算清楚。一是按照“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2010年全省水利投资163亿元,以此标准计算,到2020年全省水利总投资需达到3 260亿元。二是中央明确今后10年全国水利投入总量将达4万亿元,按照以往我省水利投入占全国水利投资10%的比例计算,到2020年全省水利总投资需达到4 000亿元。三是围绕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全省水利投入规模将远远大于4 000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筹集难度相当大,既然中央已下决心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我们就要在破解水利投入不足这个“瓶颈”制约上下大气力。

根据初步测算,建设五大工程体系规划投资约3 753亿元,其中可争取中央投资660亿元,全省地方需投入3 093亿元。要按照中央“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的要求和相关政策规定,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第一,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要使各级财政投入的总量和增幅都有明显提高,并相应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第二,足额提取土地出让收益。按照财政部、水利部 《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通知》的要求,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扣除8项成本支出后,作为计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土地出让收益基数,并按照10%-20%的比例计提。尽快制订我省配套细则,进一步明确土地出让收益计算方法、计提方式,严格使用范围,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足额筹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认真落实《山东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全省各级水利建设基金足额筹集到位,并全部用于水利建设。

第四,用足用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积极吸引农民群众投资水利建设。

第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完善财政贴息政策,扩大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利项目财政贴息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支持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

第六,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经营性水利项目,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

四、水资源管理要有大动作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键是守住“三条红线”,着力抓好三个环节。

第一,严格实行年度计划用水。对各市县年度用水总量超过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不到考核标准的,相应核减其下一年度区域用水总量指标,在引导各地加大节水治污力度的同时,促进根据当地水资源量和资源分布主动优化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第二,严格取水许可审批。严格实行区域限批制度,对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许可,对违规新批取水的,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三,严格监测监督。坚持“工程带水文、工程带信息化”,加快建立覆盖全省的水资源监测网络,严格取水计量和区域用水总量监测,以此作为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奖惩、问责的依据,同时加大对违规取水、非法取水、无证取水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五、改革创新要有大突破

改革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立足解决制约水利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目前全省有2个设区市和89个县(市、区)实现了涉水事务一体化,但是有的地方改得不够彻底,走了回头路,给今后的工作造成了被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推进水务管理一体化”的要求,理顺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水源多头管理和“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的多龙管水现象。

二是深化水价改革要有新突破。水价是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的重要杠杆。目前我省水价普遍偏低,没有充分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这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因素。要按照兼顾公平效率的原则,坚持“定额内保公平、超定额讲效率”,加快建立基本水价、综合水价制度,对超定额用水累进加收水资源费,促进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同时探索建立水权转让制度,培育水市场,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水权益的基础上,促进水资源在产业、城乡、区域间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新突破。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大乡镇水利站扶持力度的要求,积极协调编制、人事等部门,以乡镇和小流域为单元设置水利站,尽快核定人员编制,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垂直管理或与所在乡镇“双重”管理,人员工资和业务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认真抓好村级水利员选配,并纳入县级财政补助范围。

四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要有新突破。全省仅有210个重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绝大多数中小型工程改革远没到位,中型工程普遍机构不健全、经费无保障、设施不配套,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小水库小塘坝小河道普遍无机构、无经费、无人员,建管脱节、产权不清、责任不明问题严重。全省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和田间工程完好率不足50%,绝大多数排灌泵站带病运行,山丘区5 281座小型水库缺乏有效管护。管理缺位是造成“今天建、明天毁”的主要原因,难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甚至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按照“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监管有力”的要求,继续深化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管体制改革与资金项目安排挂钩推进机制,凡没有按期完成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的市县,暂停安排水利项目资金,暂停新项目的受理申请。要在全面进行水利工程确权划界的基础上,合理区分工程性质,分类进行改革,明晰工程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健全工程管理机构,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保障管护人员和工程维护经费,确保工程规范运行、充分发挥效益,彻底改变“只建不管、重建轻管”的状况。

五是水政执法机制建设要有新突破。在完善水利法规体系建设的同时,按照“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要求,尽快组建专职的省水政监察总队,各市也要健全水政监察队伍,并相应将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编制或实行参公管理,加强执法装备建设,实行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加大对非法取水、污染水源、侵占破坏水利设施、危害防洪安全及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挂牌督办一批重大水事违法案件,切实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

六是水利科技进步要有新突破。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需要科技支撑,工程建设施工管理需要科技支撑,节水用水循环用水也需要科技支撑。要实行工程带科研、产学研相结合,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水利科技研发,大力抓好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水文水资源监测、水循环利用、节水灌溉、海水淡化等关键技术创新,加强水利科技推广服务,全面提升水利工程、设施装备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六、考核问责要有硬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及时研究和解决水利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在现行体制下,考核问责是推动水利改革发展、保障水安全最带有根本性的措施。一要严格落实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库安全管理等行政首长负责制,并相应建立“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水利发展推动机制。二要积极协调组织部门尽快制定出台水利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办法,尽最大努力争取大幅增加考核权重,考核重点是水资源管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投入政策落实、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建设、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内容,并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中小河流治理 “一票否决”。三要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对执行政策不到位、“红线”控制不严格、防汛抗旱及生态保护发生重大问题、完不成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的严格进行问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将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位,为全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有效的工作措施、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奋力开拓,不断开创全省水利工作新局面,努力推动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为实现新时期水利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用水水利水资源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节约洗碗用水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