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州市城区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2011-08-15刘红心付云峰

山东水利 2011年7期
关键词:排放口滨州市滨州

李 芸,刘红心,付云峰

(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山东 滨州 2566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愈加凸显。城市水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各种严重后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并直接危及人类生存。这些问题日益引起公众关注,政府重视,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如何通过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并保持治理成果,需要在采取行之有效的工程治理措施的同时,树立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探索正确的治理思路,遵循科学的治理原则,把握关键的治理要点。

1 城区水环境现状

滨州市城区河道主要包括秦台河、张肖堂干渠、新立河、西沙河等河道,集行洪排涝、灌溉蓄水等功能于一体,全长98.9 km,流域面积518 km2,流域人口17.5万人,主要接纳滨城区、滨州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其中,秦台河自高杜财源桥至北外环路毕家桥,长约12 km,沿线有高杜、六街、郝家、滨化等42个居民小区和单位,人口约6.7万人。共有排放口201个,其中工业排污口1个,污水处理厂排污口1个,生活排污口81个,应急口1个,其余为雨水排放口。中和水质排放口上游每天产生生活污水约5 000 m3,下游每天产生生活污水约2 000 m3。张肖堂干渠自南外环河盛华路干渠控制闸至北外环桥长13 km,沿线有滨州一中、南杨居委会、海河管理局等37个单位和居民小区,人口5.1万人。共有排放口139个,其中生活排污口103个,雨水口36个。新立河自南海出水闸至北外环桥长13.2 km,共有排放口77个,沿线有碧林花园、滨州学院、新北中、职业学院、技术学院等26个单位和居民小区,人口约6.03万人。

由于河道工程运行多年,淤积严重,杂草丛生,城区河道平均淤深1.2 m左右,过水能力仅为设计标准的15%~30%,河道底泥污染严重,致使城区河道的排涝标准、蓄水能力和水环境面貌都远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亟需进行水环境治理。

2 城区水环境存在问题

近年来政府投入巨资进行治理,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目前市区内仍有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城区河道管理部门为保证市区水系质量,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每年定期引黄河水为城区河道换水,但目前仍有污染,且有逐年加重趋势。

1)污水管网不配套。目前,滨州城区中和水质汇水管网长度160 km,辐射面积约60 km2,管网辐射率低,不能满足城区污水排放需求。

2)随着滨州经济发展,污水量增加,愈加凸显出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约有8 200 m3/d污水排入城区河道,排放的生产、生活废水的COD浓度均值95 mg/L,氨氮浓度均值8.06 mg/L,不能达到稳定达标排放。

3)城区排污量超过了河道核定的纳污能力,加之河道水体流动较慢,易产生厌氧反应,河水仍然存在污染问题。

4)城乡结合部的沿岸居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现象时有发生,管理粗放,河道周边生态环境较差,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形象。

3 城区水环境治理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落实

滨州市成立了由市领导牵头,市环保、财政、住建、水利等部门参加的市水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在人财物方面予以保障。加强督导考核,找差距、明责任抓落实。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单位,通过媒体进行曝光。对治污任务不落实,项目进展迟缓、河流水质不达标、整改工作不到位的进行责任追究。

3.2 明确部门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为保证城区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稳定并达到水质目标要求,切实改善河道景观环境。滨州市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

1)环保局职责为:监督各重点河流断面、工业点源、城区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加大环保执法检查力度,杜绝工业企业超标排放。

2)市城管局职责为:负责城区内垃圾处理厂的正常运行,确保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负责督查城市环境卫生及道路市场秩序的整治工作,确保城市面貌整洁有序。

3)市水利局职责为:组织实施潮河、秦台河、新立河引水补源工程,合力调剂河道径流,逐步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组织城区河道清淤和两岸绿化、美化;在城区河道中建设橡胶坝或溢流坝,延长河水滞留时间,充分利用河流自净功能改善水质;及时清理河道垃圾、污泥、杂草及漂浮物,切实改善脏、乱、差的状况。

3.3 践行“治、用、保”治污理念

1)“治”,污染治理保达标。滨州市按照“执行规划重点治、提高标准从严治、城镇污水集中治”的原则,取消行业排污特权并逐年加严。实施系列升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目前,全市建成21座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53万t,集中处理率91.4%,污水达标率98%以上,环境监管连续三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2)“用”,循环利用节约资源。采用企业自用、城市杂用、截蓄导用等有效手段,大力实施中水回用,节约水资源。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废水进一步处理成中水,年调蓄水量近2亿m3,通过引、输、导的措施,使其成为城市景观、道路清洁、绿化的补给水源,目前,22%的达标水实现资源化。

3)“保”,保生态促和谐。在滨州境内主要河流建设潜流式与表流式相结合的人工湿地11处,总面积5 300多万平方米。先后将秦口河、西沙河湿地等5处湿地打造成了湿地公园,构筑起了高起点生态长廊。

3.4 进行城区河道疏浚治理,建设景观绿化工程

近年来,滨州市“以水质净化,恢复水体生态功能”为切入点,展开了以生态修复为宗旨,以人水和谐为核心的大规模的城区河道治理,拉开了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序幕。2003年以来相继对城区河道新立河、秦台河、张肖堂干渠、滨南支沟进行了综合治理,疏浚治理城区河道51 km,完成土方432万m3,工程投资近3亿元。恢复了河道的原有设计标准,有效解决了城区行洪排涝、灌溉蓄水等问题,大大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

城区河道穿城段,植被覆盖率极低。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城区河道及其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而达到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在河道疏浚治理的同时,河道两岸铺设3~4 m宽人行道,人行道外侧分别留有130~200 m宽的风景林带。一般情况下,绿化熟土都是客土,但考虑到城区河道绿化需土量巨大,取用客土将对周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为了确保绿化用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在河道疏浚的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生熟土分堆堆放的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虽然对河道疏浚单项工程施工造成了“窝工”现象,但很好地处理了从周边取熟土对环境的影响。在疏浚工程完成后,利用弃土筑坡,并植有造型各异的灌木及草皮,杜绝了工程建成后周边需二次治理情况的发生。在两岸风景林带内还建有12个大小不一的休闲活动广场及形态各异的休闲凉亭,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为市民提供了碧水绿荫、宽敞清新的休闲场所。

3.5 生态调水稀释治理污染水域

生态调水是在敏感水域普遍采用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滨州市利用河道上建设的橡胶坝和节制闸调控引入清洁水源冲刷稀释污染水域,将大量污染物在较短时间内输送到下游,减少原区域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总量。目前,每年利用各橡胶坝冲排水累计22余次,引水约5 000万m3。调水稀释后改善了水动力条件,使水体的复氧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死水区和非主流区的污染水得到置换。

总而言之,滨州市城区水环境的治理要做好“六个结合”,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六个结合为:与“追赶战略”促成“大环保”结合;与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的解决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结合;与推行“两个认证”结合;与生态建设与保护和发展生态旅游结合;与《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和《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结合。三个根本转变为:从末端处理转变为源头控制;从单纯的废水治理转变为废水资源化;从单一的点源治理转变为点源、面源、内源的综合治理。

猜你喜欢

排放口滨州市滨州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煤制油项目有组织排放口VOCs排放源强分析
飞阅滨州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发布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大型化学品船水下排放系统设计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第一类污染物废水总排放口“超标”应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