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滨海生态河工程的做法和效益
2011-08-15房炳林王贵田
房炳林,王贵田
(东营市河口区水利局,山东 东营 257200)
东营市河口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南靠黄河,东、北两面濒临渤海,政区面积2 365 km2,海岸线长214.21 km,待开发荒碱地面积9.85万hm2。河口区全境主要为1855年黄河故道从境内入海以来泥沙淤积形成的陆地,地势南高北低,地面坡降平缓,区内土壤以滨海潮土和盐花潮土为主,土地瘠薄,土质盐碱,地下水埋深浅,多为1~3 m,且地下水矿化度(矿化度10 g/L~20 g/L左右)高,难以利用。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自古以来,既为水旱灾害频发区,又为风暴海潮多发区。
1 滨海生态河建设概况
河口区受地域条件和区位条件等因素影响,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土壤盐碱及次生盐碱化严重、水灾害频发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探索一条适合滨海地区综合治水改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新路子是历届治水人的不懈追求。
2006年,河口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谋划区域战略大局着眼,从调整区域水系布局出发,开始实施滨海生态河工程,积极探索综合治水改碱、改善生态环境、水循环利用的新途径,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了典型示范。
滨海生态河工程位于河口区北部,距北部海岸线10 km,距城区10 km。西起潮河,东至挑河,全长36 km,横贯潮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和挑河5大排河,控制面积360 km2。该工程根据“水路林一体化,突出综合效益”的理念进行设计,由北向南依次是林带-公路-河道-林带。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沿海防渗排碱河、滨海大道和绿色长廊3部分。开挖河道长36 km,宽65 m;修建桥、涵、闸、泵站等建筑物27座;河道两侧为林带,林带总宽60~200 m,增加林地面积213.33 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 km2;改碱土地2.40万hm2;年节水230万m3。截至目前,河道开挖完成36 km,滨海大道道路基础修筑工程30 km,绿化工程完成11.30 km,植树10.8万棵,绿化面积64.60 hm2。
2 经验做法
2.1 决策论证求科学
该区在前期论证阶段,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紧密结合滨海地区实际,从海水入侵、地下咸水汇集、防洪安全评价、环境评价、水资源评价、生态效益评估等多个方面反复论证,并积极争取北京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省水科院等单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工程可行;在工程设计阶段,从工程走向、河道断面、水深、坡比、流量、建筑物布局和配套等方面统筹考虑,多次优化调整工程方案,力求工程设计科学合理。
2.2 “七制”管理严建设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实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招投标制、保修期满验收制、企业信誉卡制和后续管理制“七制”管理。对重大项目的变更、工程施工、监理、工程进度付款、工程费用付款、工程结算审核、保函(保证金)退还等环节实行严格的会审会签制度,推行项目法人、技术人员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资金和干部“四大安全”。
2.3 多方合作促和谐
由于整个工程点多面广、工程占线长,涉及迁占补偿、供电、治安、通路等多方面的问题。对此,全区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上下形成了同心协力、并肩作战、集中力量办大事、团结各方渡难关、凝心聚力克时艰的新格局,有力保障了整体工程的顺利实施。工程保修期满后,移交有关镇(街道)和水管单位,落实责任,加强管护与维修,确保工程发挥更大效益。
2.4 创新机制活融资
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在稳定政府投入的基础上,深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方式,通过政府融资、胜利油田和地方共建等多种形式筹集工程资金,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该项工程政府融资2 600万元;油地共建资金600万元。
3 综合效益分析
滨海生态河工程是集“排、灌、防、蓄、节、保”六位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该工程充分发挥河道防渗与排碱功能,并与产业布局、滨海大道、生态环境、景观水利相结合,从而构筑起一条集防渗、改碱、交通、绿化、景观于一体的沿海综合防护体系。
3.1 治水改碱新模式
滨海生态河工程借鉴滨海地区盲沟 (暗管)改碱、竖井排水改碱、台田土壤改碱、深沟条田改碱的成功经验,是一个综合性改碱的创新模式。区别于传统改碱模式,在海岸内陆一侧适当位置,平行沿海地面等高线、垂直区域排河中心线方向布设防渗排碱河,加快区域地下水向排碱河运动,加速内陆土壤脱盐过程,有效阻挡海水的入侵反渗,从而从根本上大面积、大范围降低地下水位,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是渤海滨海地区综合治水、土地改碱、改良的里程碑。按照我国滨海地区盐渍化分析,土壤含盐量0.40%~0.60%为强盐渍化,大于0.60%为盐土。在生态河以北选择典型区块监测,经化验评定,监测区工程实施前含盐量为0.70%~1.10%,为盐土,地下水矿化度24.60 g/L。自2009年滨海生态河全线贯通以来,监测区土壤耕作层含盐量达到0.40%~0.50%,改良效果明显。近3年来,对生态河南岸农业生产收入进行比较,棉花亩产量由原来的100~150 kg(皮棉)增加到现在的200~225 kg。
3.2 防洪除涝新探索
该工程横向贯通潮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和挑河5大排河,实现了区域内田间通排沟、排沟通大河、河海水相通,从而大大提高了区域河道的调洪、滞洪能力,实现了洪水管理的统一调度。同时,该工程控制西至潮河,东至挑河,南至滨孤路,北至生态河360 km2的流域面积,使得生态河南部耕地除涝能力显著提高,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可靠保障。
3.3 资源利用新突破
该工程的实施,使得区域丰富的水土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可调节汛期洪水资源,做到丰存枯用,用于灌溉芦苇湿地和生态河两岸绿化,做到水资源不同时段的循环利用;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能够使控制区域内的新户镇、河口街道2.40万hm2的土地得到有效改良,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
3.4 生态修复新途径
该工程实施后,形成宽60~200m、长36 km的沿海防护林,构筑起沿海绿色长廊,形成沿海生态防护林屏障,同时可有效拦截生态河以北地下海水入侵,降低生态河以南地下水位,使得1.20万hm2的生态湿地得到自然生态修复,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3.5 经济跨越新引擎
该工程实施后,规划建设环渤海高等级公路,打造东连东营港,西连滨州东风港的便捷通道,形成直达天津滨海新区的交通大动脉。工程建成之后,对于带动河口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产业发展布局,以生态河为界,以北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区,以南为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区。目前,生态河以北已经形成了华洋盐化、新华联盐化、春兴盐化和金兴盐化4大盐化工产业板块,国华、鲁能、华能3家风电企业已经建成投产。生态河以南形成了3 333.33 hm2冬枣绿色产业示范区,3 333.33 hm2上林下渔示范区和3 333.33 hm2生态果园示范区,生态河两岸已经形成了滨海地区独具特色的海洋经济隆起带,打造了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高效生态经济区和绿色产业示范区,必将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