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州市城市水系生态建设现状与成效

2011-08-15张永云王少兵王少青

山东水利 2011年9期
关键词:四环滨州市滨州

张永云 ,王少兵 ,王少青

(1.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山东 滨州 256600;2.滨州市水利局,山东 滨州 256600)

滨州市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北部频临渤海,辖6县4区,面积9 600 km2,人口374万人。城市规划区面积176 km2,建成区面积83 km2,城区人口60万人。滨州市水系比较发达,黄河自西向东横穿市境94 km,各类河道长度为823.10 k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6 mm;当地水资源量为11.48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7 m3;有13处引黄闸,年平均引黄河水量10亿m3;一次性蓄水能力达8.70亿m3。

近年来,该市按照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突出营造“大绿地、大水面”,在城区着力绿化建设,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在治水方面,实施“四环五海”工程,进行河道治理,做足做活水文章,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使滨州市的城市水系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11月,滨州市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1 生态水系工程建设现状

2003年以前,滨州市城区面积较小,蓄水供水能力低,河道淤积、水质污染,水环境恶化,城市排水、防洪标准低,容易形成积水涝灾,水资源缺乏科学配置,不能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提供保障。

为了尽快改善这种状况,滨州市实施了“四环五海”等水系生态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统筹考虑了城市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生态环境等,做到工程建设与现代城市建设相协调,防治洪涝灾害与防治水污染并重,水系整治与水环境改善并重;城市水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黄河文化与城市文化相协调。通过城市水系建设,做足做活水文章,凸显水特色,体现黄河文化与水文化相融合的城市文化底蕴,真正使水活滨州城。

1.1 突出城市水特色

滨州的“四环五海”工程建设,目的是突出滨州城市的水特色,体现大水面、大绿地、大空间的城市特色,打造滨州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打造黄河三角洲中心特色城市。

“四环五海”工程是一项集水利、交通、城建、林业、旅游建设于一体的城市建设综合系统工程,是建设“碧水绿荫、生态园林型现代滨州”的重点工程。“四环”即环城水系、环城公路、环城绿化、环城景点;“五海”即中海、西海、北海、南海、东海,“五海”分别代表天、地、人、情、水的设计理念。“四环五海”工程建设总投资8亿元。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动工,用了4年多的时间基本建成,近年来又经过不断完善,“四环五海”和城市水系的总水面已达15 km2以上,蓄水量达到1亿m3,居黄河流域城市之首。

1.2 高起点整治城市河道

1)新立河综合治理。新立河是滨州城区的排水泄洪河道,全长31.20 km。治理前河道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水质污染、水环境恶劣。2003—2005年,实施新立河综合治理工程。对全河进行清淤疏浚,对城区14 km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城区河段主要建设内容为开挖疏浚河道、护砌河坡、驳石护岸、花岗岩栏杆和碎石板人行道、两侧河岸180 m绿化带等,河道两岸布设40处景点。治理后的新立河,河道宽50 m,水深3.50 m,成为滨州城区的一条水系景观带,沿河房地产大幅升值。

2)秦台河综合治理。秦台河穿越滨州城区,全长33 km。治理前是城区的主要排污河道,河道淤积严重、水质污染,垃圾漂浮。2006年对全河进行清淤疏浚,对城区9.70 km河段进行综合整治。城区河段主要建设内容为清淤疏浚、污泥外运填埋、河道护砌、人行道布设、沿河两侧绿化、雨污分流等工程。经过治理后的秦台河,河道宽30 m,水深3~4 m,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了秦台河两岸人民的生活条件和城市生态环境。

2 城市水系生态建设成效

滨州市通过实施“四环五海”工程和城市水系生态建设,水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城市水系得到完善,水环境得到修复改善,城市凸显水特色,水使滨州变活、变富、变美,大大提升了滨州的知名度,提升了城市品味。使滨州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2.1 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滨州城区“四环五海”和城市水系的水源,主要是黄河水,其次是地表雨洪水、浅层地下水、处理的中水。这些水在流路上是河湖水系→五海→河道→灌溉沟渠;在使用上是景观旅游→水上娱乐→水系生态维护→农田灌溉;在功能上是蓄水→供水→蓄滞洪→削洪减灾→雨洪水利用→景观旅游→改善环境等。

城市水系的贯通和各类水的联合运用,实现了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发挥了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

2.2 改善了人居环境

城市水系建设和水环境的修复改善,大大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居民小区基本都有水面相邻,“人在湖畔住,夜闻蛙鸣声”就是这座城市的真实写照。晚上漫步在中海边,会呈现“海边灯光拂杨柳,疑是银河落滨州”的流光溢彩美景。

城市水系建设后,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幸福指数得到大幅度提升。

2.3 凸现了黄河文化底蕴

滨州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黄河横穿城区17km。通过水利工程科学地引黄河水进入城市各个水系,在水系的周边建设富含黄河文化的众多景点,如花岗岩黄河母亲雕像,贝壳状的体育馆,水印状的文化中心、黄河楼、黄河岛、黄河文化广场等,都散发出黄河文化韵味,体现黄河文化、水文化和黄河三角洲风情的相互融合,显现了独特而又深厚的城市地域文化。

滨州整个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活,因水而发展,这是水与城市建设巧妙结合的独到之处。水与城市的建设,把黄河文化、水文化、黄河三角洲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滨州黄河三角洲城市文化底蕴的风采。

2.4 完善了城市水利基础设施

滨州“四环五海”水系的建成,完善了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城市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减轻了洪涝灾害威胁;改善了水资源条件,提高了供水能力,足以支撑未来30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水需要;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利于招商引资;开发完善了旅游业,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5 实现了人水和谐和生物多样性

滨州“四环五海”城市水系生态的建成,整体上凸现了滨州水的优势,配合城市绿化美化,彰显出滨州城市的生态效应与水环境特色,体现了 “人水和谐”,展现“秀水、绿脉、新城”的生态园林型城市整体形象。城市水系大多是土坡、泥质底,有利于地表水的入渗和地下水的相互转换。

采取橡胶坝拦蓄调控和适时补充水量,有效保证了生态水量,有利于水鸟、鱼虾蟹、莲藕、苇蒲等各种水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繁衍生息,实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2.6 促进了城市快速健康发展

滨州 “四环五海”、“五纵六横河道”、“36 桥”、“72湖”、“108园林景点”等城市水系和绿化工程,配套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成区2000年为21 km2,目前为83 km2;城区人口2000年是20万人,目前为60万人;土地价值2000年是每亩2万元,目前为每亩200万元。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5 m2。

“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已成为滨州的代名词,滨州城已经成为黄河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

猜你喜欢

四环滨州市滨州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创新“四双四环”模式 打造课程思政样板
飞阅滨州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因户制宜 一户一策 滨州结对帮扶注重“造血”
四环医药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