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市新农村建设中镇村绿化方式探讨*

2011-08-15

陕西林业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主栽灌木树种

姜 郁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之一,环境综合整治是实现村容整洁的主要途径,景观绿化更是新农村环境整治的有效手段,绿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镇村基础设施绿化中,应从道路、村庄街道、居民庭院及边角隙地、广场的不同属性要求,按照区位及立地条件差异分类进行绿化。

1 道路绿化

进村主干道绿化应从立地条件、制约因素(地下、架空管线等)、安全、景观、经济及实用效果几方面综合分析、合理选择主栽树种,以用材树种为主,品种不宜纷杂。道路两侧如果预留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大于3 m),可按2行以上林带形式或者花境形式进行绿化,树种配置应注意主次、高低、疏密、色彩的搭配和变化。路面较宽可选择大冠浓荫的中槐、法桐、杨树、泡桐等乡土树种,路面较窄的应选择尖削度大或冠幅紧凑的水杉、圆柏、银杏等树种。对于特殊地段应采取避让措施:架空线地段可选择生长缓慢或耐修剪的中槐、法桐、樱花、紫薇等树种进行栽植;地下管线地段可选择浅根性的灌木黄杨、小叶女贞、红叶小檗等或者多年生草本花卉如鸢尾、麦冬、三叶草等进行覆盖。同时,在路口及弯道内侧为了保证行人、车辆安全,宜栽植低矮灌木及草本花卉,切忌栽植大冠的乔木。株行距应根据苗木规格、形态以及生长速度确定,株间距较大处可用球状灌木或丛植月季、棣棠等补白点缀。特别应注意梨、苹果经济园周围尽量少栽植桧柏属树种(调查表明梨、苹果锈病以菌丝体在桧柏等中间寄主上形成菌瘿越冬)。

应该强调的是:在道路绿化施工中,栽植时应注意树高排序和树形的调整。由于不同批次的苗木,胸(或米)径可能符合标准,但高度差异较大,这就需要苗木进场后先对树木的高低进行归类排序,尽量把高度一致或差异不大的树木连续栽植,以使道路观一致。栽植时,还应注意树形的调整,应让苗木的最佳观赏面面向行车前进方向右侧45°方位,使绿化景观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2 街道绿化

街道绿化要与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村庄街道绿化必须根据民居门前空间大小合理配置,为了整齐美观,经济条件允许可以用道沿或其它建筑材料在民居大门两侧砌筑统一规格的边台,然后进行绿化。街道主栽树种可从柿树、核桃、杜仲、椿树、楸树、榆树等乡土树种中选择2~3种于民居门前对称栽植,为了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边台内侧可按20 cm×20 cm密度栽植常绿或色叶小灌木绿篱,绿篱宽度不宜太宽,一般40~50 cm为宜,篱墙内除主栽树种外,如还有空间,可点缀栽植鸡爪槭(红枫)、紫薇、丛生丁香、月季、结香或球状灌木等植物,以达到一街一景的绿化效果。

此外,对于公路过境段街道,由于出入口较多致使绿化带破碎且不连续,应采取自由度较大的小花坛形式进行绿化,留出出入口,花坛的长度根据实际情况可长可短,但边线和宽度应尽量保持一致。为了增加绿量、增强景观效果,花坛内可按20 cm×20 cm密度密植小(金)叶女贞、黄杨、红叶小檗等灌木,花坛中心线上点缀栽植观花、观叶类乔木,以形成整齐统一的景观效果。

3 庭院绿化

庭院绿化是对街道绿化的补充,更是村庄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应根据空间的坐向、大小和住户的习性、爱好配置植物,合理布局。为了丰富绿化层次,墙壁跟可种植地锦、金银花等攀援植物,面积较大的庭院可设廊架栽植葡萄、猕猴桃、常春藤、凌霄等植物。鉴于农村庭院可绿化面积不大,因此,应减少速生高大乔木的使用,主栽树种可选择矮化的柿、梨、桃、杏、石榴等经济树种,辅助以紫薇、腊梅、月季、紫荆、牡丹等花灌木。庭院形态形形色色,故绿化形式也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大原则,灵活应用。

4 绿地广场

绿地广场建设要从人口密集度和区域功能上综合考虑、恰当定位,做到“适度、适地、实用”。首先,地址应选择有足够空间、交通便利并且人口集中的地块,进行改造建设。在尽量保留原有树木、维持原地形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边角地、隙地,应用遮挡、覆盖、植物造景等手法进行绿化和环境的再造,用绿色占领脏乱差。其次,根据区域功能不同合理布局,功能区的划分界限可采用步道、植物等做软性分割,忌用建筑材料做硬性分割。广场的、步道的分布一定要方便游人,出入口布设要与机动车主干道留有一定缓冲地带,尽量避免直接与主干道连接。再次,完善人性化服务设施。一是群众集会的广场、健身场等必须考虑遮荫问题,可在广场、健身场的西、南面,栽植浓荫大冠的落叶乔木,夏季可为人们遮荫,冬季又不影响阳光照射;二是绿地还应该要有人性化的基础服务设施,如健身器材、园路、园桌、园凳、园灯、厕所、垃圾桶等,让百姓能坐能留。最后,还应注重植物造景和生态作用,尽可能多栽植乔木,为了早日形成树木葱茏、绿荫浓郁的景观,还可适当栽植一些大规格苗木(乔木)点缀。广场、游园树种选择上尽量选择乡土树种,还应注意常绿树木与落叶树木的搭配,比例以1:0.618为最佳;配置应多采用自然式的孤植、丛植形式,对乔木、灌木、地被进行合理搭配,以提高绿地广场植物群落的近自然度。

总之,镇村自然环境千差万别,绿化没有固定模式,要区别于城市园林,强化农村符号,做到“适应、节约、突出地方特色”。此外,绿化建设应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1)科学规划 镇村绿化必须结合各自的道路交通、水电管网、庄基规划等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布局,绿化规划应具备前瞻性和延续性,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2)因地制宜 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立足当地条件,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植被和原生态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借势造景,突出地域特色。

(3)适地适树 新农村绿化中,树种选择要从生态、社会、经济角度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加大乡土树种使用比例,不能贪大求洋,刻意模仿城市园林,应以“好栽、好活、好看、好管”为原则。

(4)节约绿化 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财力等资源,选择节水耐旱植物,减少草坪使用比例,加大乔木种植,降低绿化和后期养护的成本,构建适合本地特征的植物群落,最大程度地提高绿化效果的近自然度和投资效益。

猜你喜欢

主栽灌木树种
梨树建园时为何要配置授粉树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漯河市常见灌木类苗木的整形与修剪要点
上饶早梨主栽品种病毒种类分析及其茎尖脱毒技术效率比较
与世隔绝的人世
杜鹃等 5 种灌木对PM 2.5 的净化作用初探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珍贵树种红豆树生态位测定
二十一团土壤养分分析及主栽作物种植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