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北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初探*

2011-08-15徐淑艳霍晓军张祥崔卫军

陕西林业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母树林业局林地

徐淑艳,霍晓军,张祥,崔卫军

为了切实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有效防止林地流失,杜绝掠夺经营,全面提升森林资源承载能力,2010年国家林业局要求全国林业系统分别编制国家级、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10年(2011~2020)规划。桥北林业局是陕西省延安市县级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如何立足现状做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对于确保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对该林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根据陕西省延安市桥北林业局的林业经营现状和工作实践,就林地保护和利用规划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1 林地资源现状和林地保护成效

1.1 林地资源现状

陕西省延安市桥北林业局总面积282 234.6 hm2,森林覆盖率 79%。林地面积 275 440.5 hm2,占总面积的97.6%;非林地面积6 794.1 hm2,占2.4%。其中有林地222 677.2 hm2,疏林地4 899.1 hm2,灌木林地31 986.4 hm2,未成林造林地583.7 hm2,苗圃地19.8 hm2,无立木林地237.8 hm2,宜林地15 036.5 hm2。

1.2 林地保护利用取得的成效

1.2.1 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建局时的63%提高到2009年的79%。森林面积达到222 684.7 hm2,比建局时增长了25.8%;森林蓄积量达到11 125 844 m3,比建局时增长了18.6%,尤其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了持续增长。

1.2.2 局部生态明显改善 建局以来,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造林4 542 hm2,封山育林27 191 hm2,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保护林地面积27.57万hm2,减少森林资源消耗130万m3。公益林造林0.33万hm2,封山育林0.92万hm2,飞播造林1.09万 hm2,森林覆盖率提高了8%。林木结构得到调整,林分质量得到提高,防护效能不断增强。据水利部门调查测定,林区水土流失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42%降低到 2009年的15%,总土地侵蚀量由2000年的350万吨减少到2009年的337万吨,侵蚀模数由2000年的 3 800 t·km-2减少到2009年的3 200 t·km-2,河流径流量由2000年的12 331 m3增加到2009年的 13 420 m3,输入大江大河的泥沙量也相应减少。

1.2.3 特殊区域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建立了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0 530.3 hm2)、柴松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 17 019.7 hm2)、任家台森林公园(面积3 302 hm2)和直罗战役革命纪念地(面积28 hm2),既对具有重要植物和遗址的特殊区域进行了有效保护,也极大丰富了这些重要区域的林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1.3 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

1.3.1 林地逆转趋势严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各类工程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增加,加之国家对耕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大量的用地项目大规模向林地转移,尤其是石油勘探开发导致不少林地转为非林地;林区群众毁林开垦、蚕食林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近5年来,辖区各类工程占用林地面积就达385.398 hm2,其中石油勘探开发占地278.798 hm2,青兰高速公路占地6.6 hm2。按石油开发长远规划,土地占用规模可能还会加大,再加之其它建设项目,将会导致林地保护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1.3.2 林地质量不高,生产力低下 桥北林业局地处中纬度半干旱地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1]。本区域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出现频繁。土层瘠薄,水肥条件差,林地生产力低。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不到50 m3·hm-2,林分平均郁闭度只有 0.54,森林年净生长量仅为0.93 m3·hm-2,林分生长缓慢,平均生长率低;近成过熟林比例大(46.7%),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2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

2.1 森林保有量稳步增长

为遏制林地面积日益减小趋势,可以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将非林地、未成林地、宜林地等转化为林地,适度增加林地面积。根据目前桥北林业局森林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预测,到 2020年,林地保有面积比现在增加2.5%。

2.2 林地保护利用结构保持稳定

在目前重点公益林地比率90%、商品林比率0.2%基础上,保障其相对稳定。

2.3 林地生产力明显提高

通过封山育林、幼林抚育、林分改造等措施,到2020年,林地生产率各项指标增加0.5%。

2.4 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征占林地规模

采用人工造林换取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办法,确保林地面积不再减少。从2011年-2020年,严格控制征占用林地总额,确保林地面积零减少率。

3 林地保护与利用措施

3.1 严格用途管制

3.1.1 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 林地必须用于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不得擅自改变用途;进行勘探、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本着不占或者少占林地的原则,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限额管理。

3.1.2 严格控制林地转换为农用地 进一步加大林地管理力度,禁止毁林开垦、蚕食林地等行为,杜绝将林地转为农用地。

3.1.3 严格保护公益林地 按照二类资源调查区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应全面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管护责任制。

3.1.4 加大被临时占用林地的恢复力度 临时占用林地,有申请和恢复计划与措施的占地期满后,应严格按照临时占用林地申报中的林地恢复计划和措施,及时造林,尽快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和植被,严禁非法占用林地。

3.2 实行林地分级管理

3.2.1 合理划分林地保护等级 按照天然林保护工程核定标准,桥北林业局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有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都属于管护地类。根据桥北林业局林地保护现状和国家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建议将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划为I级保护区域,面积22 293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8.1%;将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柴松省级自然保护区、任家台森林公园、直罗宝塔山革命纪念地划为II级保护区域,面积38 587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14.0%;除I、II级保护林地外的其它林地划为III级保护区域,面积201 039.1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73%。除I、II、III级保护林地外的其它林地划为IV级保护区域,面积13 521.4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9%(III级保护区域与IV级保护区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IV级保护林地,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进行封禁或人工造林。

3.2.2 实施林地分级保护管理 Ⅰ级保护区域林地管理措施:实行全面封禁保护,禁止生产性经营活动和改变林地用途的行为。

Ⅱ级保护管理措施:实施局部封禁管护,鼓励和引导抚育性管理,改善林分质量和森林健康状况,禁止商业性采伐。除必需的建设工程占用外,不得以其它任何方式改变宜林地用途,禁止建设工程占用已成林地。

Ⅲ级保护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征、占用林地,避免对森林造成破坏。适度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用地,从严控制商业性经营设施建设用地,限制勘查、开采矿藏和其它项目用地。公益林地在确保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不受威胁或损害下,允许适度经营和更新采伐。

Ⅳ级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林地非法转用和逆转,限制采石取土等用地。推行集约经营、农林复合经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各类生产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生产力。

3.3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3.3.1 严格保护森林 采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保证林地利用率的提高和森林面积、林地生产率的适度增加。对不同的林地资源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保护。

①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

对有天然下种能力且分布较均匀母树密度大于30株·hm-2株的针叶疏林地或母树密度大于60株·hm-2的阔叶疏林地,如同时有针叶母树和阔叶母树,则按针叶母树除以30加上阔叶母树除以60之和,如大于或等于1则符合条件;有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苗900株·hm-2以上或阔叶树幼苗600株·hm-2株以上;如同时有针阔幼树或者母树与幼树,则按比例计算确定是否达到标准;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树600株·hm-2以上或阔叶树幼树450株·hm-2以上;如同时有针阔幼树或者母树与幼树,则按比例计算确定是否达到标准;有分布较均匀的萌蘖能力强的乔木根株600株·hm-2以上或灌木丛750株·hm-2以上;除上述条款外,不适于人工造林的高山、陡坡、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经封育有望成林(灌)或增加植被盖度的地块;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I、II级树种和省级重点保护树种的地块。

②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

对郁闭度<0.50的低质、低效林地和有望培育成乔木林的灌木林地进行封育保护。

3.3.2 实行森林面积占补平衡 按照林地面积持续增加的原则,通过异地造林方式对建设项目占用林地面积进行恢复,达到占补平衡或林地面积增加,且林地生产力不降低。

3.4 积极补充林地

对目前6 794.1 hm2非林地中的耕地、未利用地,有符合植被恢复条件的,应积极通过封育、人工造林等多种途径补充林地资源,从而达到林地保有量目标。

[1] 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延安市桥北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R].西安:2006:26-38.

[2] 国家林业局.试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S].2004.

猜你喜欢

母树林业局林地
省林业局举行系列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
不同树龄楸树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影响因素
浅谈大杨树林业局森林防扑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黄檀不同母树种子发芽试验初报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温室桃树周年管理历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黑枣树周年管理历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