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播造林苗木存活率影响因素分析*

2011-08-15吕晓利王娟妮

陕西林业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飞播造林幼苗

吕晓利,王娟妮

飞播造林省时、省工、投资少、见效快、规模大,经过20年多来的试验和造林实践,已发展成为加快森林植被恢复和林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飞播造林环境选择性强,成效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具有苗木幼小,幼苗前期生长缓慢、抗性较差、不易观察等特点。

截至目前,岐山县累计飞播造林面积1.70万hm2,成效面积 0.57万 hm2,成效面积率33.46%,森林覆盖率达到25.89%。随着飞播造林工作的实施,全县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效益逐出显现,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飞播造林效果、不断扩大推广飞播造林技术,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与教训,对飞播造林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1 影响因素

1.1 气 候

气候条件尤其是降水量、降水时期、林苗出土后有效生长期长短等是制约飞播造林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降水量充足、降水适时,出苗后当年生长期长对造林出苗率、保存率和苗木健壮生长十分有利,反之则相反。同时,飞播种子在地表裸露,除受地表温度和地被物影响外,与阴雨天持续时间也关系密切。飞播后种子遇降雨一般5 d萌动,7 d发芽,15~20 d出苗,此阶段需要降水70~80 mm。根据不同种子的发芽速度,飞播后至少要有5~7 d的连续阴雨天气,才能保证种子顺利生根发芽。一般情况下,夏末秋初气温高,湿度大,播种后种子发芽出土快,只要掌握好雨情,及时播种造林容易成功。但播种的具体时间安排要根据飞播期间的气候来确定,原则是要保证种子发芽所需的土壤湿度条件。因此,应利用中长期天气预报确定播期,避免盲目性。1988年6月21日我县首次飞播造林并获成功,当年成效调查结果为单位面积有苗1.32万株·hm-2,达到部颁一等优秀播区标准。1991年飞播造林全面失败。总结认为,飞播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播后第6天突降暴雨,之后又连阴雨数天,大大提高了种子触土率,为种子发芽和生长提供了充足水分,失败的原因恰恰在于飞播后长期没有有效降水。

1.2 土壤与坡向

土壤类型、酸碱度、土层厚度、成土母质等对飞播造林效果也有影响,调查显示,微酸性或中性土壤,苗木生长旺盛,偏碱性土壤幼苗生长较慢,在土壤中性或微酸性的南沟、四湾播区,5年生幼树平均株高45 cm,最高达0.9 m,而在土壤偏碱性的秤岔沟、大石板播区,5年生幼树平均高30 cm左右;棕壤土出苗率较高,长势良好;花岗岩、片麻岩、油页岩风化的土壤出苗好且生长快,石灰岩风化的土壤次之;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飞播造林效果好,弃耕地优于荒山荒坡;阴坡和半阴坡效果优于阳坡和半阳坡。

1.3 人畜活动

家畜践踏、采食、破坏等活动对飞播造林出苗率、保存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明显。播后适当踩踏尽管可以增加种子与土壤的接触,有利于吸收土壤水分和发芽,但过度踩踏不但使土壤结块、增添苗木发芽出土的难度,也会踩死幼苗、破坏苗木生长环境。人为生火、林地封育、抚育等对飞播造林成效与林木生长也非常明显,播前砍灌、炼山、简易整地等措施,可以促进种子触土;林地火灾可以给造林形成毁灭性损害,经封禁的飞播林地,草灌恢复快,荒火更易发生和蔓延;播后封育,禁止人畜进入,可以给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出苗后人为间苗,除去密度多高地段小苗、弱苗、病苗、畸形苗等,可以克服飞播造林出苗不整齐、密度不均匀(密度过大)等问题;对灌木过密、过大地段进行砍灌,可以减轻飞播新出苗与原生灌木在光、肥、空间等方面的竞争,避免飞播幼苗被自然淘汰或挤压而不能尽快出灌;对已郁闭的飞播林地苗木进行修枝抚育,可以加快幼树生长。

1.4 病虫害

病虫危害也是制约飞播造林成效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幼龄林阶段,植株幼小,抗病虫能力差,受到的威胁更大。近几年,受暖冬和春夏之交的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新发生了一种油松毁灭性食叶害虫--油松扁叶蜂,在个别油松林地为害严重,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鸟、鼠等也会对造林构成危害,应引起注意。

2 建议

2.1 精心规划设计播区

播区的宜播地面积必须达到70%以上。播区选择时应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拟选择的播区进行小班勾绘,按坡向和植被盖度勾画出宜播小班及非宜播小班,通过计算初步确定播区,之后交由技术力量更强的省级林业勘察设计单位进行整体设计。

2.2 抓好施工环节

设计完成后,依照设计对播前建设和需要进行植被处理的播区进行招标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跟班作业,严格管理,确保质量,建立施工档案。

2.3 切实加强播区管理

出苗、成苗及成效调查后,不仅应及时建立技术档案,总结规律和经验教训,还应进一步加大"飞、封、补、造"综合措施的实施力度,在缺苗且有条件的播区进行补植补造,促使早日成林。加强油松扁叶蜂防治,结合人工扑杀,用40%氧化乐果乳油进行树杆注射用药灭杀。

2.4 总结经验大胆创新

不断探索提高飞播苗木存活率的新方法、新技术,并总结、完善、形成与当地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等相适宜的飞播造林技术体系。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在飞播前、简易整地的同时进行人工点播,为提高苗木存活率奠定了有力基础。

猜你喜欢

飞播造林幼苗
巴音温都尔沙漠飞播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朝阳地区提高飞播成效技术措施
邯郸市太行山区飞播造林经验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我国飞播造林技术研究概述
默默真爱暖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