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在德语确认考试中的应用
2011-08-15李康康翁震华王群珉
李康康,翁震华,王群珉
(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杭州 310023)
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在德语确认考试中的应用
李康康,翁震华,王群珉
(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杭州 310023)
Bachman提出的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在其研究领域占据了主导位置。如何在外语测试中运用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客观地设计测试原则,从而使测试具备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行性,留学德国的德语确认考试不失为成功的例子。借鉴德语确认考试的成功经验,可以对改革大学外语应试教育提供新思路。
交际法语言测试;德语确认考试;德语听力测试
引言
长期以来,外语语言能力测试是语言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语能力评判和测试的结果不仅是学习者本身衡量自己外语水平进步和外语能力提高的标准,同样也是语言学家的评判标准。而如何对语言能力加以定义,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正因为如此,不同历史时期,由于人们对语言能力的认识不同,对语言测试的重点也不尽相同。近 30年以来的研究趋势表明,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占据了主导位置。
一、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以及其特点
交际式语言测试理论产生于 20世纪 70年代,1972年海姆斯(Hymes)等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运用涉及社会文化因素,“因为真正的语言使用能力是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Clark,1975)。由此产生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80年代初,Canale和 Swain提出“交际能力模式”,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语法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3)语篇能力;(4)策略能力。90年代初巴克曼 (Lyle.F.Bach2 ma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它由三部分组成: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Bachman还认为,语言测试的有用性包括:1)信度;2)效度;3)真实性;4)交互性;5)影响性;6)可实践性[1]。
根据Bachman交际测试理论,交际性语言测试是一种行为测试,是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完成实际的交际任务来测量考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2]。交际性语言测试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测试考生对某个语言技能或某个语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是测试考生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因为“语用能力又是交际能力重要的一部分”(Bachman,1990)
“为了使测试的得分有效,测试就必须可信”(Bachman,1990)。由此,本文以留学德国的德语确认考试 (以下简称德语确认考试)第一部分 (即听力部分)为例,阐述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在德语确认考试中的体现及应用。
二、德语确认考试以及分析
根据德语作为外语的测试理论[3]通常将德语作为外语的语言测试形式分为以下三种形式:(1)入门测试 (Einstu2 fungstest),即分班考试,目的是根据考生语言水平的差别进行分班;(2)能力测试 (Leistungstest),是测试语言班的教、学双方达到何种语言程度,测试结果不仅给出教、学的结果,而且可以为双方今后的教与学提供参考;(3)资格考试 (Qual2 ifikationstest),主要是作为确认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依据,是一种今后从事相关语言行为 (工作)的资格认证。它必须与今后所从事的语言活动内容相关,是针对今后所从事的语言行为而进行的有关测试,考生不受语言教材、语言班以及语言水平的局限,德语确认考试属于第三种测试形式。
浙江科技学院与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大学预科院合作,自 2002年开始,每年在浙江科技学院对赴德留学的国际交流项目学生进行德语确认考试。多年的实践证明,德语确认考试有别于国内的德语作为外语的水平测试。
德语确认考试 (die Feststellungsprüfung)主要是确认考生的德语语言水平是否已达到能在德国大学完成学业的水平。该项考试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听力 (Teil 1.Tex2 twiedergabe),第二部分由阅读与语法组成 (Teil 2a Textbear2 beitung,Teil 2b.W issenschaftssprachliche Strukturen),第三部分为写作 (Teil 3.Textproduktion)。
笔者以听力试题为例,通过介绍测试目的、内容、方法,以及评分标准等内容对德语确认考试的听力部分进行分析。
“Fuer das Hoerverstahen wird ein Sachtext von ca.450 bis 550 Woertern zweimal vorgelesen.Nach dem ersten Vorlesen wird ein Aufgabenblatt verteilt.Es werden Aufgaben zum Ho2 erverstehen gestellt;Teile des Textes sollen ausfuehrlich wied2 ergegeben werden.Beim zweiten Vorlesen koennen Notizen gemachtwerden.”——听力考试中,考官将当场朗读一篇 450~550字的科技文章。朗读第一遍之后,学生拿到针对该听力文章的相关题目。该听力文章的部分内容要求在答题时被复述出来。朗读完第二遍时,学生才允许记笔记。
1.测试目的。德语确认考试听力部分主要是测试学生的德语水平是否能够胜任日后在德国大学听课并随堂完成课堂笔记的能力,还测量学生在实际学习环境中德语语言应用能力,其中包括:(1)理解教授课堂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从中捕捉、获取必要的信息的能力;(2)在德语听力环境中当堂记录的能力;(3)快速将所记录的内容还原并重新加以复述的能力。
2.测试的内容及题型。测试选取一篇约 450~550字的论述文,学生听完后在 85分钟内,通过回答 2~4个问题的形式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文章的内容通常具备真实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大多为时下的热门话题,或者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选题,或者是科普知识。回答问题的内容主要包括:(1)概括全文大意;(2)某个段落的关键内容;(3)解释某个关键词;(4)发表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看法。题型有 (1)判断对错;(2)完成句子;(3)补充句子内容;(4)填列表;(5)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
3.测试方法及分析。由德语母语老师当堂朗读两遍所选定的文章(并非听录音等)。朗读第一遍时考生只能听,不得作任何书面记录。读完第一遍后,分发试卷,留有 5分钟时间供考生阅读题目。然后开始第二遍朗读。朗读第二遍时可以记录。朗读结束后,由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复述文章内容。在听力测试第一阶段,学生必须在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篇知识和语义知识理解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勾勒全文的框架,捕捉相关的信息与细节,为第二遍朗读作准备。而在第二遍朗读时,学生根据先前勾勒的全文框架,记录有关的信息,为复述作铺垫。这种测试方法体现了 Bachman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中语言知识、策略能力测试的特点。它一方面提供了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即模拟德国大学听课的场景以及学生作课堂笔记的过程,另一方面又通过这些方式,测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Bachmann的理论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用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作并解释意义的能力,它由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部分组成。而语言知识由组织篇章结构的知识和语用知识组成;策略能力指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时,运用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德语确认考试的听力测试过程是测试考生是否能够完成组织篇章结构与语用知识组合的过程。这种测试方法是要求考生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记录方式,收集信息,并解决问题。而考生的答案准确记录了他完成测试任务涉及到的各种信息。这种方法能非常有效地体现测试的效度。记录能力强弱,可能直接影响到此后的复述环节。而快速记录能力,则是在德国大学听课所必备的能力。因此,可以说,德语确认考试的听力测试方法是为完成测试目的而设计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够非常准确地测试考生的德语语言运用能力,即真实的德语水平。
4.测试的评分标准及所占的比重的分析。确认考试的听力评分根据内容和语法两个项目,按照3∶2的比例共计 40分,答题时间共 75分钟。根据该评分标准以及所占的比重,不难看出,该测试符合交际法测试理论的特点,即,语言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包括在交际时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德语确认考试的评分标准注重测试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它将测试的各种因素组合成一个整体,对语言表达能力和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分别加以评判。而语言表达能力所占比重大于语言知识,就是为了强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才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思想交流,阐述观点,才能保障交流顺畅,切实完成交流过程,从而达到交流目的。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改革的关键时刻,而大学外语四级考试等各类外语水平测试的改革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德语确认考试能够更准确、公平、公正地测试考生的水平。原因之一就是它遵循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客观地设计了测试原则,从而使测试具备了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行性。如果我们也能借鉴德语确认考试的成功经验,就可以事半功倍地为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作出贡献。
[1]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49.
[2]Lyle Bachman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2 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4.
[3]Karl2Richard Bausch,Herbert Christ,Hans-Jürgen Krumm Handbuch Fremdsprachenunterricht[M].A.Francke Verlag Tübingen und Basel,2003:373.
H339.3
A
1001-7836(2011)02-0156-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2.061
2010-06-20
浙江科技学院教改项目《留学德国德语确认考试题库建设研究》以及浙江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德“德语作为外语”测试对比研究》(09CG WW016YBX)研究成果之一
李康康 (1956-),女,河北涿州人,讲师,从事德语教学研究;翁震华 (1968-),女,浙江余姚人,副教授,从事德语教学研究和中德对比研究。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