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11-08-15梁小燕
□文/梁小燕
“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文/梁小燕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小企业仍然是今后几年发展的重点。本文在论述“十二五”之前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提出中小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提高自身的素质,主动增加相应的融资点,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应加大力度积极配合。
中小企业;融资;解决措施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转变增长方式;二是民富。民富实则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的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发展最有活力的因素,只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实现中小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才能发生质的变化。所以,我国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一、中小企业及其划分标准的重要性
(一)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问题。谈到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首先必须得清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因为这是国家对于中小企业实施优惠政策的依据。
工信部中小企业司郑昕在2011年1月18日透露,有关中小企业新的划分标准目前已经进入了会签阶段,这标志着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有望在“十二五”的第一年里实施。目前,我国实施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是在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依据企业的从业人员数、企业的销售额、资产总额为划分标准,再根据不同的行业具体的细分。旧标准在诸多方面有欠缺,如没有对服务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划分。新标准将之前未被包括各种小型企业也都囊括进来,并且尝试进一步划分出微型企业。依据这样的细分标准,国家的扶持政策将会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活跃主体,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发展中小企业可以很好地抑制由大企业、大集团带来的垄断局面,促进竞争,同时,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反应灵敏,能够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我国GDP的65%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在经济萧条期,如这次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有利于抑制经济的衰退;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的重要载体,中小企业投资少,资本有机构成低,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低,同样的资本会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中小企业是推动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依靠其对市场的敏感性、冒险精神和灵活的运行机制,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突出的成绩;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逐渐增加,随着我国贸易政策的放开,使得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
从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来源来划分,具体融资途径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有:自筹资金(个人、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的资金等),这种形式的融资又被称之为“天使融资”,此种方式一般是在企业创始初期,因为在此阶段,企业的投资前景不确定,相关信息缺乏,外源融资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外源融资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其中,直接融资关系到资本的市场渠道,如风险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间接融资主要是与商业银行相关联的信贷融资、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典当)以及政府所支持的财政渠道。
本文重点分析与银行有关的融资方式。企业从银行融资,其实质是一种以资金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源配置过程,即企业能否从银行取得资金,以何种形式取得资金。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将有限的资源配置给效率高的企业,这将会刺激效率低的部门提高效率;否则,他们就会被淘汰。单个企业在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银行融资是现阶段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除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外,针对中小企业普遍缺少抵押品的特点,还有以下几种特殊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应收账款信托贷款、保理融资、动产质押贷款、集合委托贷款、买方信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除以上几种特殊的贷款方式之外,中小企业还可以根据其与银行关系的远近来进行融资,这种融资方式被称之为关系融资和保持距离融资。中小企业与银行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得此关系银行相对于其他银行而言有相对垄断的信息资源,这样有助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
三、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状况和原因
(一)“十二五”之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更是在科技手段、品牌、人才管理、知识产权规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顶住危机带来的压力,为我国保民生促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有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在银行方面的融资。由于信息不对称,透明度差,缺乏相应的担保,以及旧体制遗留下来的所有制歧视,导致大量的存款“躺在”银行里,银行觉得贷款的风险和成本偏高,难以将资金贷给经营状况良好、项目有预期净现值的中小企业。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因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缺失。信用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可以使银行更方便和低成本地获取企业的信息。
2、银行体制结构和竞争结构缺陷。银行的所有制结构、治理结构以及竞争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基层经理由于疏于投入足够的精力去筛选和监督那些优质贷款对象的中小企业,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中的信息质量差、信息利用率低的问题。
3、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管制。由于比较高的利率才能吸收中小企业贷款的高风险和高费用,这种情况导致了民间借贷的盛行,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展开贷款业务时处于被动状态。
4、银行信贷技术不适应。银行现行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技术是使用与大企业相同的贷款技术和程序,导致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成本上升,对抵押和担保的过分依赖。
(二)“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调整。“十二五”的到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形势,就目前情况而言,世界经济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国际上整体需求不足,为了适应国际上不断改变的需求结构,为了增强我国的抗风险能力,为了巩固和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成果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我国大力提倡中小企业的发展。各中小企业应该增加其相应的融资点,如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推进绿色低碳技术。除此之外,还得继续不断的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
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措施
(一)中小企业方面。中小企业自身应该加强管理,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在寻求外部资金之前,先充分利用内部的资金资源:企业内部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现金流预测系统,向顾客提供足够的激励条件鼓励他们及时付款,对客户要有严格的信用评估程序,做好给供应商付款的计划,尽全力保证销售收入,控制库存量,完善质量控制体系,降低废品率,变现闲置资产。如果内部资源都已经充分利用,那么再看有什么外部资源:股东的资金,企业的往来账户、银行透支或贷款的可能,代理商应付款或票据的贴现,出售反租(出售给租赁公司再租用该项资产),商业银行贷款,政府或公共机构的无偿资助或贴息贷款,最后才是风险投资基金。
(二)银行方面。除了中小企业自身做出努力之外,金融市场的充分竞争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其是银行方面,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给予积极的支持:
1、创新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方式。也即金融产品多元化,如无形资产抵押、动产托管、互助担保联盟、生产设备按揭贷款、又如民生银行的批量贷款业务,本着“零售业务批发做”的原则,为上海钢贸市场、厦门石材市场、中山灯具、长沙高新技术园区、重庆百货业等诸多中小企业进行了融资,不仅给银行本身找到了赢利点,而且为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带来了福音。
2、银企联盟供应链模式。银行和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结成联盟,然后该联盟重新参与到原有的供应链中,组成新的银企联盟。核心企业通过银行给予其的信贷额度给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然后由银行直接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提高了该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当处于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流困难,一时还不了贷款时,核心企业可以利用其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货物流,将应收账款交予银行抵债。这样,银行不会形成不良贷款,资金可以收回,中小企业的还贷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解决,而且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竞争力也得到了加强,实现了多赢的效果。
3、积极发展中小型银行。我国目前以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大型股份制银行为主、证券市场为辅的金融格局很难很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所以应积极发展中小型银行,因为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型银行具有为中小型企业贷款的优势,如地缘优势、关系优势、信息优势等。
4、建立健全银行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这样,银行会形成更好的有利于完成盈利和风险控制目标的信贷管理方式,只要中小企业的贷款是有利可图的,银行会创新出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信贷管理方式。
5、采用客户信用评分技术。这项技术是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采用的一项重要的贷款技术,在我国引进客户信用评分技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政府方面。政府的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有很大的责任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
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法律法规,但是缺乏相配的实施细则,在执行中遇到了许多障碍。因此,应推出一些具体的条例以改善这种局面。
2、加快资金扶持体系,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其中,税收优惠包括: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征税起征点、延长税收宽限期。财政补贴措施具体包括:就业补贴,即对提供较高就业的中小企业进行相应的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即政府建立专项基金,对那些使用新技术和加快技术改造的中小企业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3、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和信用担保机制。可以委托社会上的资产评估公司或托管公司对中小企业的相关资产进行评估,然后再对其进行相应的担保;或是政府投资建立相应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可以产生较大的外部性收益。在这个领域建立一套企业诚信等级评定系统,把诚信企业和不诚信企业分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此作为中心企业贷款的依据。
4、增加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采购办法。山西在推进“融易贷”过程中,减少审批环节的同时,变企业授信为个人授信,个人授信比较灵活,实现了信用贷款,就是拿政府采购的合同就可以去申请贷款,不需要担保。山西的做法值得推广,贷款风险源于资金流速太慢,沉淀时间太长,如果减少中间环节,效率就会提高,风险就小了。
5、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如美国设立的SBA,联邦小企业管理局,为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林毅夫,孙希芬.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
[2]弯红地.基于银企联盟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经济问题,2008.8.
[3]孟青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市场论坛,2010.6.
[4]董彦岭.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8.
[5]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经济研究,2002.6.
[6]周好文,李辉.中小企业的关系融资—实证研究及理论释义.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26.
F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