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理查德·威尔伯的诗集《美丽的变化及其他诗》
2011-08-15石岩
石 岩
(新疆大学 外国语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评析理查德·威尔伯的诗集《美丽的变化及其他诗》
石 岩
(新疆大学 外国语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理查德·威尔伯是美国当代著名诗人,曾获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以及美国桂冠诗人的称号。他的诗歌形式优雅、创意新颖、充满智慧。1947年,威尔伯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美丽的变化及其他诗》,受到广泛好评。年轻的诗人威尔伯也因此在美国诗坛上崭露头角,开始了其辉煌的诗歌生涯。从该诗集的韵律、写作技巧和主题三个方面进行逐一评析,以期更好地感受《美丽的变化及其他诗》这本诗集当中优美的韵律,领悟其娴熟的写作技巧以及体会其深远的主题意义。
理查德·威尔伯;韵律;写作技巧;主题
引言
理查德·威尔伯(Richard Wilbur,1921—),美国当代著名诗人。理查德·威尔伯于194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美丽的变化及其他诗》后在美国诗坛上崭露头角。随后在1950年他又出版了第二本诗集《仪式及其他诗》,再次大获成功。1956年,他出版了第三本诗集《尘世之事》,该诗集同时获得了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之后,他还出版了其他诗集,如:《理查德·威尔伯诗选》(1963年)、《步入睡眠》(1969年)和《读心者》(1976年)。1989年,理查德·威尔伯凭借《新诗与选集》再次获得普利策奖。1987年,理查德·威尔伯当选为继罗伯特·沃伦之后的第二任美国桂冠诗人。威尔伯的处女作诗集《美丽的变化及其他诗》出版于二战之后,虽然该诗集没有获过大奖,但它开启了威尔伯的诗歌生涯,在威尔伯独有的诗风的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这本诗集作为研究文本,从韵律、写作技巧和主题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评析。
一、韵律
韵是诗歌的灵魂,有了韵,诗本身才会有一种音乐感,读起来也才会有节奏感。威尔伯曾经说过:“诗歌最主要的武器是文字,用来命名、比较和对比事物。而诗歌的辅助工具则是它的节奏、形式和韵律。只有通过这两种手段诗人才能给自己制造困难然后再去试图战胜它们。”[1]事实也证明威尔伯不仅是个把玩文字游戏的高手,同时他还是个注重诗歌形式和韵律的诗人。威尔伯的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上去朗朗上口。“威尔伯对形式的热爱和他对韵律、音步以及诗节的运用能力使得他的诗歌即刻就能被辨识。”[2]
在《美丽的变化及其他诗》这本诗集中,威尔伯展现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美。该诗集里的诗歌基本上都是工整地排列,每节诗行数一致,但也有几首诗歌作为结尾的诗节与前面的诗节行数不一致的情况。例如《阿尔萨斯的第一场雪》这首诗共有九节,每节三行,但最后一节却只有一行。同样,《太阳与空气》这首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但最后一节也只有一行。又如《六月的光》这首诗共有三节,前两节都各有五行,但最后一节却只有四行。诸如此类的这种安排非但没有打乱诗歌,反而使得诗歌形式更加多变,正如诗歌集的名字一样,是美丽的变化。“威尔伯因其诗歌的优雅:美丽的音乐般诗行、绝妙的意象和巧妙的隐喻而受到盛赞。”[3]他的诗歌除了形式美,韵律也美,读起来就如音乐一样美妙。在这本诗集当中,威尔伯基本上采用了他所钟爱的传统韵律,大多数诗都是押尾韵。传统韵律诗更有利于表达语气、节奏和观点,而且它还能提供自由诗所没有的形式美感。例如,《美丽的变化》这首诗共三节,每节六行,韵律是“abacdc”。《物体》这首诗共八节,每节四行,韵律为“abab”。虽然威尔伯坚持传统的格律诗,但他却从不拒绝自由诗。因惠特曼而兴起的自由体诗在20世纪的美国诗坛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的格律已被视为过时老套的东西。就在这样一个以自由体诗为主流的大环境下,威尔伯其实也不断地在吸收新的东西,在诗的形式上有所创新。“我从不反对自由诗,我认为那是非常难写的。对于自由诗,我只对自己所尝试过的三、四次满意,但我希望继续尝试。”[4]在这本诗集中,威尔伯也尝试了自由体诗,例如《土豆》、《城市的静寂》、《一支歌》等几首诗就是威尔伯尝试自由诗的杰作。威尔伯的自由诗往往是各节行数的长短搭配有致,行与行之间基本不押韵,但读起来仍不失音韵美。
二、写作技巧
比喻的运用是威尔伯诗歌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威尔伯写道:‘奇怪的是当一个东西被比作它物时,它最能显示出它自己的形象和本质。’以此来称赞语言、隐喻及明喻所具有的捕获现实景观的能力。”[5]在《土豆》这首诗中,诗人将切开散发着恶臭的土豆这一行为形象地描述为“就像是在一座陌生的新坟上打开了缺口”[6]416。在《阿尔萨斯的第一场雪》一诗的开头,诗人写道:“昨夜的雪花飘落如月亮上焚烧的飞蛾。”[6]418这句诗中的比喻新颖,体现了诗人丰富的联想力,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可怕,它带来的只有死亡。在《六月的光》这首诗中,诗人将爱比作是摘下的梨,“那时你的爱显得简单而完整如你抛给我被摘下的梨,你的脸如梨皮的斑纹和痕迹一样清晰。”[6]427这种关于爱的比喻还是很少见的,看似二者之间毫无联系,其实完美地体现了诗人对那份简单完整的爱仍然记忆犹新,非常珍视。在《美丽的变化》一诗中,诗人写道:“美发生着变化,像一只蜥蜴将皮肤翻转,改变了森林;又像一只螳螂伏在绿叶上,长成一片叶子,使叶子更浓密,证明绿比任何人所知的更深。”[6]462“美发生着变化”这是一个动态而又抽象的过程,但诗人却将其具体化、简单化,他把这一过程比作蜥蜴换肤从而改变了森林的颜色,螳螂伏在绿叶上使得绿叶更绿,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更易于读者理解并且去感受那种只要一丁点改变就会产生的另一种美。
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理论发展到高峰阶段。正是在这一时期,理查德·威尔伯出版了其第一部诗集。威尔伯在访谈中坦言新批评派对其产生了影响。“在我开始写诗的时候,新批评派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批评界和学生都对高度精炼的诗歌、极为丰富的反讽和复义充满浓厚的兴趣。”[7]《美丽的变化》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复义的题目,它可以有两种解读方式。第一种是把题目理解为“形容词十名词”的结构,即“变化是美丽的”。另一种就是把题目理解为“名词十动词”的结构,即“美丽的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在这首诗中所提到的“秋天的草地”、“森林”和“绿叶”都会因为外界环境和人的内心的变化而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美丽的。而诗人在最后一节中却指出当我们第二次去观察那个事物,剖开事物和事物的内在,那时就会有不同的发现。诗人其实是在暗示一切都是在变化的,美丽的事物也不例外。复义的存在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强化了诗歌的效果,增添了诗歌的美感。总之,不同的读者对诗中这些带有“复义”的词语会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这也再次证明了“诗无达诂”的说法。
三、主题
《美丽的变化及其他诗》这本诗集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战争主题,一类是自然景物主题。这本诗集发表于二战之后,其中大部分诗歌都是威尔伯在战场上创作的。因此,有些诗歌就以战争为背景,反映了战争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毁灭和对人类的伤害。像《一位党卫军军官的眼睛》、《水上行走者》、《阿尔萨斯的第一场雪》、《一支歌》和《城市的静寂》等都是围绕着战争的主题而展开的。虽然这些诗歌的主题都是战争,但威尔伯却没有直接去描写战争,而是通过人物的刻画和场景的描写去展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以及人们绝望和不安的心情。尽管战争使这个世界变得混乱无序,但威尔伯仍然试图用诗歌带给人们一丝希望。他创作了一些关于自然景物的诗歌,比如《美丽的变化》、《土豆》、《太阳与空气》、《六月的光》、《冬天春天》、《在一个鸟类保护区》和《荷兰人的庭院》。通过描写大自然中的这些景物,诗人希望人们能暂时忘记战争带给他们的伤害,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诗人赞美大自然的美,讴歌自由,以此来增加人们对这个世界的信心,重新为他们的生活注满活力。
结语
虽然《美丽的变化及其他诗》这本诗集是在二战的背景之下完成的,但威尔伯并没有描述战场的血腥场面,也没有一味地描述战争是如何残酷,更没有大肆渲染自己的悲愤痛苦之情,而是若隐若现地表现了战争对这个世界的改变和对人类的伤害。此外,通过这本诗集的那些描写自然的诗,读者不难发现威尔伯在混乱的世界中仍抱有美好的理想和乐观的心态,他也想以此去抚慰和鼓励那些受伤的心灵。威尔伯凭借其智慧和娴熟的写作技巧把身边的事和景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向读者传达了他内心的感悟以及对于人生和世界的体验和认识,从而启发读者去认识这个世界,去思考人生的哲理。
[1]Wilbur,Richard.“The bottles becomes new,too,”Responses,Prose Pieces:1953 -1976.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6:220.
[2]Braham,Jeanne.The light within light:portraits of Donald Hall,Richard Wilbur,Maxine Kumin and Stanley Kunitz[M].David R.Godine Publisher,2006:30.
[3]Epstein,Daniel Mark.The metaphysics of Richard Wilbur[J].New Criterion,2005,(8):4.
[4]Curry,David.An interview with Richard Wilbur[J].The Trinity Review,1962,(1):23.
[5]Gray,Paul.Books:A testament to civility New and Collected Poems[J].Time,May 9th,1988.(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967327,00.html).
[6]Wilbur,Richard.The beautiful changes and other poems[C].1947.Collected poems 1943 - 2004.Harcourt,Inc.,2004.
[7]McKnight,Paul and Houston,Gray.An interview with Richard Wilbur[J].Thistle,1966,(1):26.
I106.2
A
1001-7836(2011)12-0120-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2.048
2011-05-06
石岩(1986-),女,四川屏山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英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