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研究
2011-08-15张灵敏
张灵敏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郑州45000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1],所以,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界的热门话题。有人甚至主张培养自主学习者是教育的根本目标。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孙龙国老师提出的“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正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教学模式,该教育模式在电大办学系统、普通高校网络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国家精品课程中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和运用[2]。
一、“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的界定
(一)自主学习的界定及构成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是孙龙国在总结本校开放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全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具体表述为: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并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全面便捷的导学、助学、促学支持服务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型。“一主”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并利用媒体资源和交互手段,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学习的过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三个方面。主动自学定义为学习者独立钻研、自主探究的过程;小组互学定义为学习小组内互帮互学,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相互支持,共同提高的过程;选择助学定义为学习者选择并利用教师提供的支持服务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3]215。
(二)自主学习的内涵阐述
“学习者自主选择并利用媒体资源和交互手段,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内涵,依照语言教育家WilliaMLittlewood在1996年对自主学习的分类,叫做原自主学习能力[4],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能掌握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及能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使学习者具有原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而学生能否成为这样的学习者,只单单依靠自身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整个学习过程实际上是离不开教师具体指导的,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漫无目标,教师的导学要先行;学生的自主学习亦非孤军奋战,老师的助学要辅助要衔接;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放任自流,教师的促学应同时并举[5]5。依靠教师助学、促学等具体指导,逐步培养出来的自主学习能力称之为反应性自主学习能力。
在孙龙国给“自主学习”的定义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是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导学+助学+促学的支持服务方面。“导学”是指为学习者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方面提供的指导,含有提供咨询的意义。“助学”指为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上提供的帮助,如解决学习者在学习中的困难和疑问等。“促学”是指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监控和评价,倾向于学习者学习动力的调控和学习过程的监控,以维持学习者的有效学习行为[5]4。因此,导学、助学、促学都是围绕学习者自主学习这个中心展开的。
二、“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有效的自主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得到进步、提高和发展。“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有效策略和方法。首先教师导学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的基础。导学作为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准备阶段,既是各门课程学习前的各种教育和指导,也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前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航标的作用。其次,教师的助学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第三,教师促学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条件。课堂教学中的促学是对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综合评价。促学贯穿于“导学”和“助学”两个教学阶段的全过程。一方面教师可通过促学监控学生学习进程,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促学对学生学习动力实施调控,以维持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中的“三学”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意义重大,离开教师的“导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将如无舵之航失去目标,离开教师的“促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则无从谈起[5]4。
(二)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是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而提出的。“一主三学教学模式”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三方面。这三方面体现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主动自学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从而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其次,小组互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第三,选择助学中,学习者可自主选择教师支持服务的类型,选择并利用教师提供的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各种条件,进行学习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探究性。
因此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三个方面以一一对应的关系,恰切完美地实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理念上得到突出和确立,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一上讲台就忘了自己的“主导”角色,滔滔不绝的讲述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忘却殆尽,“满堂灌”代之以学生的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直到下课铃响才猛然觉醒。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一主三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把握住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把课堂的主动权送给学生。学生学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个别化学习的体现者、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选择支持服务的受益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导学、助学和促学”等支持服务活动。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支持服务的提供者和教学过程的调控者[3]216。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体现非常清晰,不仅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支撑,而且决定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居于该模式的中心地位。彰显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序有机的融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培养了学生自学、合作、创新能力
针对学生学的角色转变,“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三种学习策略,即主动自学策略、小组互学策略、选择助学策略[3]216。首先,主动自学策略要求学生注重独立钻研,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无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还是外出进行社会调查、访谈、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等等,不仅需要合作伙伴的同心协力,而且要独立地运用社会交往技能去争取成功。所以”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选择助学是课堂教学的创新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习者可自主选择教师支持服务的类型,选择并利用教师提供的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各种条件,进行学习和探究。学生选择并利用各种资源和服务进行学习的过程,也是自主、甄别、筛选、创新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决策能力。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孙龙国提出的“一主三学”教学模式,顺承了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践行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学、合作、创新能力。“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对学生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而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义所在。
[1]韦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孙龙国,王运涛.浅谈“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三个发展阶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3]孙龙国.“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程序及应用策略[J].河南社会科学,2011,(1).
[4]肖俊洪.远程教育与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远程教育,2011,(1).
[5]孙龙国.郑州电大“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