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探析

2011-08-15沈国俊范晓强温友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入学医学院校新生

沈国俊,范晓强,温友文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08)

大学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每个大学新生在历经寒窗苦读,熬过“黑色六月”之后,带着无限的憧憬和好奇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但当进入校门后,许多新生发现大学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都完全不同于中学时代,学生更加独立,可支配时间更多,从而对全新的大学生活容易变得有点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因此,如何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生活,尤其是在专业性较强的医学院校,不虚度五年的宝贵光阴,使他们在大学里闯出一片新天地,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一、医学院校新生入学不适应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状态和发展变化依赖于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刺激[1]。从中学到大学,由于升学前过重的高考压力,升学后又面对环境的改变,有些新生难以摆脱对家长、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希望得到家长或老师的关照。全新的环境、自由的学习让初入大学校园的医学生们手足无措,加上考虑到未来的就业,难免会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新生入学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生活环境不适应

第一,有的新生生活自理能力弱。90后大学生在相对优越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异地他乡求学,独立生活。由于地域文化和周围环境的差异,社会经验缺乏和生活自理能力差,他们缺乏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的品质,遭遇挫折时多选择逃避或一蹶不振。还有的新生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有的即使中学有过寄宿生活,但也是第一次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存在着地域、生活习惯和语言的差别,刚开始难以融入集体生活。

第二,有的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差。他们在中学阶段成绩优异,是班级学习的佼佼者,是老师、家长的骄傲,当他们经过高考的历练,进入大学遇到更为优秀的学生后发现自己不再是众人瞩目的中心,往日的优越感也已消退,有时难免会产生失落感、自卑感,甚至自暴自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其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此外,有的新生因家庭环境差,特别是一些农村孩子初到大城市,进入与家庭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大学校园后,巨大的条件反差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

第三,有的新生人际交往能力差。中学时代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人际交往面比较狭窄,进入大学后,人际交往面扩大了。但他们大都个性鲜明、追求张扬,而且地域不同,生活习惯各异,人际交往难以开展。这就要求他们不能仅以个人好恶来待人处事,必须以诚相待,热情待人,要学会与不同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新生由于缺乏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交往中存在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自我封闭,害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二)学习环境不适应

第一,有的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目标是个体想达到的状态并会伴随一定的计划和行动,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2]。有的新生在中学时代为高考而学目标很明确,所以学习时主动意识较强。进入医学院校后,学习目标不明确,抑或是目标过高、过低或过多,从而失去了学习动力。大学新生如果不及时进行学习目标的自我设计,没有规划好学期目标和阶段目标,就会减弱他们学习的进取心和干劲。

第二,有的新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态度很重要,而学习方法更重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的前提。在中学时代,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简单,记忆背诵的成分居多。然而,进入医学院校后,大学新生们发现医学课程较为繁重、内容抽象难懂,如果不能够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和消化所学的医学知识内容。

第三,有的新生学习热情不高。部分新生选择医学院校主要是听从父母、老师们做出的决定,或是调剂录取等原因,而并非是自己本身对医学感兴趣,而且入学前对医学专业缺乏了解,导致新生入学后怨天尤人,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暗淡,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此外,有的新生认为“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跃置龙门”,该轻松了,考上大学后混张文凭即可。

二、医学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内容

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复杂而繁多,因校而异,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医学院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要注意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上做到体现医学院校特色。

(一)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医德教育等为主的思想教育,帮助新生提高对医学生角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三观”

第一,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为新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等教育课程,使新生了解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引导广大团员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近,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第二,爱国爱校教育。利用军事技能训练,把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结合起来,组织新生参观校园,开展学习校史、校训等爱校教育活动,通过介绍学校的发展史、现状及未来规划,使新生对学校有一个宏观、系统的认识,既培养新生吃苦耐劳、磨炼意志的能力,又增强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三,医德教育。“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学生,今后将要承担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因此,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除了要具有高超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以医学伦理学、医事法学、道德规范为主的医德教育,提高医学生的医德情感,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合格人才。

(二)开展以专业学习教育、学业发展规划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为主的学习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成才观,步入科学的发展轨道

第一,专业学习教育。向新生介绍学院的概况、师资情况和所学专业目前的发展前景、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情况及考研就业情况等,帮助新生稳定专业思想,树立专业学习信心。通过举办新老生交流会,邀请高年级学习优秀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的经验交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邀请优秀硕士研究生以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动员、激励更多的学生立志考研,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学业发展规划教育。医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不同的地方,不仅在于学制的长短不一,更在于医学是一个社会化非常高的行业,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繁重的课业安排都让医学生这个群体看起来格外的与众不同。因此,医学院校的学业发展规划教育,应该让新生对大学五年的学习有个初步的规划,引导他们制定个人学习的学期目标和阶段目标,同时务必落实方法指导、制度保障和检查反馈三项措施,使学业发展规划取得成效。

第三,职业生涯教育。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大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建功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3]。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医学院校新生,更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新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学会调整心态,制定出明确的职业目标,从而使大学毕业来临时不会出现就业恐慌。

(三)开展以校纪法规教育、安全稳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的生活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他们顺利发展、健康成长

第一,校纪法规教育。俗话说:“无规矩不以成方圆。”高校是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而校规校纪则是高校维护大学生良好学习环境,创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校纪法规教育,主要采取讲座、班会等多种形式组织新生认真学习教育部和学校关于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让新生熟悉各项规范要求,使新生自觉遵守校纪法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创建优良的校风学风。

第二,安全稳定教育。开展安全与法制教育,在新生军训期间邀请有关专家对新生涉及交通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专题教育,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恰当运用身边发生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敲响警钟,确保学校安定稳定。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加强网络道德修养,帮助新生辩证认识网络的两面性,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做到正确、科学使用网络,避免学生过度上网和网络成瘾。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多、学习压力大,学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构建由学校、学院、班级和宿舍组成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组织架构,加强各级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适时掌握新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开展学习生活辅导、人际关系辅导、心理健康辅导等各类专题讲座,有助于新生了解大学生活即将面临的各种问题,让他们作好心理调适。

三、医学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些做法

新生入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笔者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长期的管理实践和教育的实践中,探索出“五结合”的做法,拓展丰富了医学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教师与学长相结合

医学新生入学,会在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产生诸多不适应,尤其在学习上,面对中医的阴阳五行、精、气、血、津液等中医术语,更是不知所措。因此,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等三个梯队的传帮带作用。如,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宿舍、教室,通过谈心方式拉近与新生的距离;为每位新生聘请本科生导师,帮助他们尽早实现成为医学生的角色转换;邀请高年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介绍学习和工作方法等。

(二)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新生经常把自己入学后的感受与家长交流沟通,因此,辅导员要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形式多样的联系,既可以与家长电话沟通学生在校的思想状况,也可以与家长进行网络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从而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教育互动。

(三)全面与重点相结合

在对新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专业思想教育、学业发展规划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的学习教育,通过组织个人发展规划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大学期间的学业发展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学生从一入校就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拥有整体的五年规划、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步入科学的发展轨道。

(四)短期与长期相结合

由于新生个体间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以及新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的要求,新生入学教育并非是新生入校后一周或一个月内的事,而是一学期甚至更长的工作。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应结合各二级学院和专业实际情况,制订短期教育与中长期教育计划,确保教育效果。

(五)大会教育与多形式教育相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不是一周或是一个月就能完成的,在军训期间所开展的几场讲座或召开几次会议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医学新生的需要。因此,还要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朋辈辅导等多种形式与新生实现心灵沟通,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遇到的困惑,为他们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四、小结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新生入学教育开展得好坏,对于他们自主化学习方式的转换、阶段性成长目标的确立和成人式社会交往的适应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新生踏入医学院校的那一刻起,就要把他们像初入幼儿园的孩子一样对待,认真、耐心地开展好医学生入学教育,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引导他们逐渐走进医学的殿堂。

[1]朱艳飞.辅导员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158-159.

[2]王俊林,张久涛,王军.高等院校入学教育的研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6):94 -95.

[3]高淼,张小嵩.班主任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优势和方法[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9):137.

猜你喜欢

入学医学院校新生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