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原因探析
2011-08-15陆孟兰
陆孟兰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河池 547000)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原因探析
陆孟兰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河池 547000)
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教育失当。分析家庭教育失当的不同类型对青少年犯罪造成的影响,以优化家庭教育的成长环境为切入点,从普及家长教育、提高家长素质、提升科学教育方法、明确家长法律责任等方面寻找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路径。
教育失当;青少年犯罪;影响;遏制路径
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不良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正确引导、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对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从青少年犯罪背景材料的分析看出,造成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及性格特点,是因为他们成长于家庭教育失当的家庭环境所致。
一、家庭教育失当的类型及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及特征的形成,也决定着青少年成长的命运,由于不少家长缺乏应有的教育子女的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致使家庭教育失当,为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埋下了隐患。家庭教育失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溺爱型
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不少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忽视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培养,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一概满足,甚至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也袒护包庇。河池市某中学一位老师在全班50多名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如果你被同学欺负,你怎么办?”有41名学生的回答是“打他”或“跟他拼了”,老师问为什么,这些学生的回答是父母平时教的,并转述父母的说法:“马善被骑,人善被欺”、“人在社会上生存不能吃亏受气”。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使不少中小学生为了不被同学“欺负”而大打出手,酿成中小学生打架斗殴的恶性事件发生。因盲目溺爱而不加引导和错误引导的做法,使孩子形成称王称霸、放荡不羁、占有欲极强的个性和心理特征。由于他们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专横跋扈、贪图享乐,经常去干出格的事情,导致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二)放任型
放任型家庭的父母缺乏责任心,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放任不管或无力管束,对孩子漠不关心,重养轻教,不考虑将来能否成人、成才。此类家庭的子女,因受父母冷落,无心读书,就想通过反叛行为引起家人的注意。同时,因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教育令他肆无忌惮,其个性也变成孤僻、压抑,隐含有很强的冲动和暴力倾向,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粗暴型
粗暴型家庭教育简单化、专制化,教育方法粗暴,这些家长深信“不打不成才”,以体罚作为教育的主要方法,给孩子提出过高要求,施加过大压力,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便采用警告、恐吓、打骂等粗暴方法对待子女。现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居多,家庭对孩子的高期望在我国城市父母中占有不少比例,这些父母过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业,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无关紧要,如果学习成绩差,就挖苦、谩骂、殴打孩子,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这种心态的父母对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孩子心理有障碍、厌学、怨恨、自暴自弃,容易走向极端。粗暴型的教育方法在农村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和普遍,易使孩子身心遭受创伤,产生变态心理,有的变得倔强执拗、脾气暴躁,有的变得孤僻冷漠、胆小怕事,有的形成逆反心理、情绪自卑,易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
(四)误导型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2]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古代孟母三迁其家,目的就是为孩子选择良好的环境。可是,有些家长不注意“修身”,他们的恶习和不道德及违法行为往往成为孩子是非不分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潜在原因。误导型的家庭对孩子的思想行为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产生金钱万能观,读不读书无所谓,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一切,甚至可以将有罪化为无罪;有的产生对社会的反叛思想和行为,无视社会规范、公共道德和法律法规;有的产生过分重视建立人情和社会关系网络,出了事,就可以找人摆平。父母的言传身教可以导致孩子走向反面,让家庭教育的功能完全丧失。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认为:家庭成员中有犯罪行为或者有明显的违法表现,是影响子女的一个重要原因[3]126。笔者调查的55多名犯罪青少年中,就有7名是受父母不良行为影响而违法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12.7%。
(五)单亲型
单亲型的家庭有两种情况对孩子影响很大:一是父母一方由于疾病或者意外突然去世,孩子因受打击和过度悲伤,如果得不到关心、照顾和教育,就会内心不安和恐惧,极易被不良分子引诱犯罪;另一种情况是发生在很多离异的家庭中,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感情受到严重创伤,性格怪异,心理压抑。生活在单亲型家庭的孩子有的变得任性执拗、粗野蛮横,有的变得痛恨父母、孤独自卑,有的变得不满现实、悲观失望,有的甚至到社会上流浪逃避回家,极易被不良分子引诱、威胁,堕落成罪犯。
(六)暴力型
家庭暴力往往导致比上述类型更为严重的后果。生活在暴力型家庭孩子,容易形成冲动、控制能力差、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的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产生攻击性暴力型犯罪行为。因常遭暴力侵害,有的青少年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直接向社会“施暴”,向“弱者”施暴;有的青少年因此变得怪僻、抑郁、冷漠、自卑、愤世嫉俗,对学习、生活和家庭失去了信心。这些心理很容易被居心不良之人所利用,导致违法犯罪。
二、强化家庭教育职能,遏制青少年犯罪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具有任何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优越性。
父母的教育观念、言行举止、教育子女知识水平等自身素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今很多国家已经普及家长教育,而我国普及家长教育还比较滞后,有必要成立家庭教育学校,对未婚者要求参加家庭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才给予登记结婚,对年轻的家长限期进行培训,对祖字辈的家庭成员也进行培训,达到普及家长教育的效果。如果我们能构建一个完善的家长教育体系,将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改进家庭教育方式,重视情感沟通
1.提高家长素质
家长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科技知识水平、良好心理素质、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而这些素质的具备需要家长平时努力学习,掌握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卫生学、营养学、法律等有关知识作基础,尽可能多掌握教育子女的技巧和本领,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律意识,对子女的素质有深远的影响,搞好家庭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
家长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外部环境和家长自身努力得到提高,外部环境,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新闻网络媒体等单位通过开展专题报告、讲座、团体培训、个体辅导、宣传教育提升等途径给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还可以成立家庭教育咨询中心,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为科学的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帮助、管理和监督,增强家庭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以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方法有: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平等相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恩威并重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和社会;成就自己的事业,给孩子信心和力量,百折不挠,在孩子心中竖起父母永不言败的形象,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发向上。提高家长素质,就能在民主和睦的家庭中培养孩子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充满自信等个性心理特征,创造健康向上的良好家庭环境氛围,给儿童青少年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让其置身于温暖、快乐的家庭中幸福成长。
2.自我调节加强情感沟通
知识经济的今天,市场竞争激烈,因为就业压力大,工作强度大,精神非常紧张,导致家长烦恼苦闷、情绪不佳,不由自主地向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如迁怒于孩子,无故打骂孩子,使孩子委屈、反感,严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因此,家长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的情绪,正确引导孩子。一是减轻压力,放松自我。家长面对工作的压力,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内涵素质,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家庭生活中,通过进行家庭娱乐、家庭旅游等方式及时调整自己的不佳情绪,时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二是加强沟通,引导子女。家长要经常与孩子倾心交流,细心体味孩子的心理问题和各种合理的需求,重视在细节上关怀孩子,那怕是一个幸福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甚至是一次适时的批评,也能对孩子起到感化作用。家长要多安排与孩子情感交流的时间,通过平时对孩子言行观察,注意其思想动态和兴趣爱好,以理解、尊重的方式与孩子谈心,多鼓励,少批评,以正面教育孩子为主,多进行耐心细致的启发疏导,让孩子体验到父母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让孩子生活在充满温馨、和谐、充满爱心的家庭环境中。
3.营造父母与子女相互学习的家庭氛围
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受网络媒体的影响,孩子接受新的知识更快,如果家长不学习,就会落后于孩子,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家长在知识量上还要跟上时代,无论学历多高,都要不断更新知识,具有爱学习、爱读书并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做好孩子的学习榜样。家长要用心指导孩子的学习,特别要注意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尽可能地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倾心交谈、书信交流、留言簿、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网络论坛等多种方式进行亲子共读、探讨辩论学习问题、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满足其好奇心,既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水平,营造好父母相互学习的良好家庭育人环境。
4.家庭教育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家庭教育的基础是要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的人。具体内容是:第一,要培养具有孩子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第二,要培养孩子树立“三观”,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认识自身在家庭中和走出社会的价值观;第三,要对孩子进行法制、纪律教育,让“法律进家”,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遵守纪律的公民,让孩子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第四,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真假、善恶、美丑、荣辱,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会尊重他人和克制自己,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有正义感、责任感的人;第五,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要爱护公物、文明礼貌、团结合作、互助友爱,勤奋劳动,不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要通过积极参加“文明安全家庭”等各项有益活动,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从根本上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谨慎言行,处处成为孩子的表率,是孩子心目中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最好的启蒙教师。因此,我们的家长要在青少年是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4]27的基本规范,既重视孩子要“成才”,又重视孩子“成人”,把孩子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二)提倡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诲的教育方法
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家长可以通过坚持每天给孩子写“成长日记”,既可留下教育孩子的经验,又可提高教育孩子的方法。平时注意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当看到孩子有不良表现时,须严肃批评,及时纠正,认真教育,防微杜渐,千万不可采取挖苦、讽刺、打骂等不当的教育方法,以至于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感情。严格要求,就是在平时对孩子要多关注,在爱中有严,用理智的爱影响孩子,对孩子的所作所为要有一个标准,当孩子违反原则时不让步、不避轻、不姑息、不纵容。耐心教诲,多进行情感交流,多肯定、鼓励孩子的进步,要换位思考,善于捕捉和理解孩子的苦楚和压力,剖析孩子犯错的原因,走进孩子的世界同孩子一起查找原因,循循善诱。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
利用法制教育的资源可以直接有效地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在各中小学成立法制学校,作为法制教育的主阵地,由公检法司等部门骨干担任法制学校的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定期到学校上法制课,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帮助青少年解答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法律法规难题。二是各中小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将法制教育内容更有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学校广播站等宣传法律知识。三是在各县市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设立安全、禁毒、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法制教育专项展馆,给青少年开放式地直观教育;聘请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到基地作法制报告或法制讲座,以案说法,教育青少年严于律己,提高法制意识。四是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形象直观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如组织青少年到劳教所参观,接受警示教育,让劳教人员以身说法,教育青年自觉遵纪守法,防止失足;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学生摸拟法庭、小记者招待会等青少年感兴趣的生动、直观、形象的实践活动,调动青少年学法热情,提高知法、守法意识。
四、制定相关惩罚性条款,明确父母违反法定义务时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5]186但对以粗暴打骂的方式管教子女,没有达到刑法规定的严重程度的虐待行为,却没有规定有效的制裁方法,如果我们在相关的法律上设立惩罚虐待未成年人的行为条款,将会减少家庭中的暴力管教行为。再者,针对父母对子女离家出走不去寻找,放任不管,不履行家庭教育义务,致使这些流浪儿走上犯罪道路,美国等很多国家都明确这是违法行为,我国也应明确这是违法行为,并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制定相关惩罚性条款,使违反法定义务的父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是非常必要的。如我国台湾地区颁布的《少年事件处理法》第84条规定:少年之法定代理人,因忽视教养致少年触犯刑罚法律之行为,命其接受八小时以上五十小时以下之亲职教育辅导,情节严重者,公告其姓名,拒不接受亲职教育辅导或辅导不足者,处三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金[6]280。该条款对我们立法很有启发。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立法是有宪法和法律上的依据。如《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中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7]75;《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家庭保护”的第十一条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8]32。建议由全国妇联、教育部、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组成立法机构,制定《家庭教育法》,确认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确家长的教子责任和义务,保护青少年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权利,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对未尽家庭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要追究法律责任,对教育方法不科学或缺乏教育能力的家庭,在立法中明确相关强制性辅导和帮助的条款。通过立法规范和引导家庭教育,这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健康成才的需要。
总之,只要我们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家庭教育失当,提高家庭教育优良率,即可降低青少年犯罪率,从而更好地遏制青少年犯罪,提高全民素质,使我国早日成为高度文明、先进、法治、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1]宁鸿.道德不能靠灌输[J].科学新闻,2000,(4).
[2]荀子·荀子·劝学[M].方永,李波,注译.北京:中华书局,2011.
[3]康树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与法律教育全书[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9.
[4]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6]朱胜群.少年事件处理法新论[M].台北:台北三民书局有限公司,1976.
[7]周叶中.宪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丛梅.未成年人保护法[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A Discussion on Family Education and Juvenile Delinguency
LU Meng-lan
(Guangxi Modern Polytechnic College,Nanning,Guangxi 547000,China)
Improper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juvenile delinquency.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improper family education on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takes optimizing the family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teenagers to grow up healthily as an starting point to find out ways of curbing juvenile delinquency from such aspects as popularizing parent education,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arents and scientific education techniques as well as clarifying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parents.
improper education;juvenile delinquency;influence;curbing methods
G78
A
1672-9021(2011)06-0117-05
陆孟兰(1966-),女(仫佬族),广西宜州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2011-10-15
[责任编辑阳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