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价值:校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1-08-15吴咏梅梅小辉
吴咏梅,梅小辉
(武汉工程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3)
文化价值:校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吴咏梅,梅小辉
(武汉工程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3)
高校在发展的历程中蕴含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尤其是核心价值观。校史研究要充分挖掘。学校发展中积淀的大学文化精神,梳理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良的教育传统。这对于全校师生员工领悟大学精神,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史;文化价值;教育理念;校园文化;核心价值
校史是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高校校史研究通常是从记录高校建立发展和变迁过程的文献资料、口述历史中挖掘新史料,以寻找高校的主体精神。校史本身是一种文化,是学校各方面发展累积起来的文化,是高校先进文化的载体;校史研究不是简单地对建校过程的真实再现,而是对高校的历史底蕴、高校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呈现。校史研究从学校建立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站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看学校,让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学校发展过程,感受学校的历史底蕴,发挥校史的文化教育功能,对于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爱校、爱国情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校史研究要努力挖掘大学文化精神
关于校史研究,不少学者已注意到了校史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校史研究的作用,能使高校教育工作者较好地把握教育规律,能自觉地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1]。有的学者还认为,任何一所大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有了自身的发展史,同时也具有了大学文化的起源。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高校文化的底蕴在逐渐地加深,因而,大学文化的容量也在不断地拓宽[2],从而形成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文化内核。校史研究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文化价值,从历史留存中传承文脉,展示、传播、传承和创新大学精神,推动大学文化的发展。总体上看,关于校史研究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方面已经有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但在校史研究的文化价值上仍有深入的空间。
通过校史研究,挖掘出校史中蕴藏的大学文化精神。现代大学的产生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理念凸显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这一大学精神的核心。大学的发展不但孕育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又在大学的发展中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起到约束大学行为的作用。事实上,凡是有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办学历史的高校,必然有自身独特的东西,有自己对大学精神的理解。作为大学优良传统中的重要部分,大学精神既凸显大学的形象和特色,又是稳定大学风格的支撑力量,是大学历久弥新的动力。现代大学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己任和主要功能,研究大学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更好地领悟经过长期历史积淀的大学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大学精神的丰富内涵,从而发挥校史“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作用。例如,清华大学建校之初,梁启超先生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子,铸就了清华一种博大精深的胸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倡导“思想自由之原则,兼容并包”的理念[3](P2-3),成就了北大“学术自由”的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在“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理念下应运而生,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表”的校训精神,彰显了薪火相传的师表形象。这都有助于领悟清华、北大、北师大的大学文化精神。事实上,大学精神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的,“对校史的研究不是简单的回顾历史,而是为了认识过去、妥善地利用过去,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构筑未来大厦、更好地走向未来”[4]。这说明,校史研究不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领悟大学精神,还有助于守护大学的优良传统品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与时代对接的更新和超越,从而使大学精神既不至于在多元冲击中被丢弃或忽视,又能更好地应对现在与未来。
二、校史研究要注重提升先进教育理念
梳理高校先进教育理念是校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2011年9月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了叶笃正、师昌绪和王忠诚等三位著名科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温家宝总理看望在北京医院一间病房里95岁的叶笃正先生时,与叶老亲切地交谈。叶笃正先生说:“总理,您是南开中学的。南开中学最早的是张伯苓校长,还有西南联大,他的教育思想,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地总结一下,我们应该把过去的理一理。”温家宝总理表示赞同:“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吸收和借鉴老一辈教育家的优秀教育思想和做法。”[5]因此,梳理和总结学校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理应是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各大学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尽管有着相似的历史使命,但在办学理念上却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高校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往往有着各不相同的办学理念和思想,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在产生、发展的100多年历程中所积淀的先进教育理念,有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没有延续下来,但这些理念和思想却在校史中带有时代的烙印,有些对今天的办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理念和思想在校史研究中得到重新挖掘,从而对今天的大学教育产生启发作用。例如,西南联合大学当时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生活极端艰苦,但却是大师云集,在教学和科研上成就卓著,培养出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西南联大教育之成功,在于具有先进教育理念。且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西南联大,“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因此,梳理并借鉴西南联大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对于今天的高校坚持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很有启迪和帮助。
综上所述,校史起着展示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传播校长和教育家的优秀办学思想的作用,相应的校史研究起着挖掘优秀办学理念和思想的作用,并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挖掘、展示和传播优秀办学理念和思想的任务。这是因为在大学发展历史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一些杰出的教育管理家、科学教育家,而这些教育大家们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既是校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的精神财富,更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开发的教育思想资源[6]。校史研究通过对高的先进校办学理念和教育家、科学家的先进办学思想的研究,挖掘对现代教育具有借鉴价值的思想和理念,以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增强大学文化的软实力。
三、校史研究要着力凝炼大学核心价值观
任何大学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它是一所大学发展之魂。大学发展史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本身就是这所高校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史研究在研究大学历史传统、核心精神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认识大学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价值追求,以及其总体上的核心价值观。
大学教育在历经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的发展时期之后,更应关注大学的核心价值观。目前,大学教育与教学改革,发展势头总体上是良好的。但是,大楼多于大师,设备重于人才的现象,仍很严重。大学办学模式的行政化更像是一个政府部门,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术组织。大学精神受到重创,校园里唯官是重,攀附权贵的庸俗风气还有市场,学术腐败玷污了神圣的学术精神,亵渎了知识殿堂。从媒体上披露的情况看,有些教师不能做到为人师表,缺少起码的职业操守,为职称粗制滥造论文,一味向钱看,对学生则随意敷衍,缺乏敬业精神,上课照本宣科,了无新意。更有一些人不择手段,为追名逐利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这些是制约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校史研究,应通过研究学校发展史,总结学校在各个不同的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奉献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名师事迹,深入挖掘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以彰显各个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在校史研究中,要着重发掘大学优秀的历史传统,展示和传播大学文化。大学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高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都包括其中。这些文化都是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历史进程,才逐步积淀形成,成为大学自身发展史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承载和展示了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念。比如,在所有大学自身发展历史上,都会有一批不慕虚荣、不求闻达,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的德高望重的教师,是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对学生学风的养成起到了促进作用,始终执行着和传播着真、善、美,其中出现的胸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抱负的一大批人品佳、学问高的,且在校史上具有影响力的知名教授,他们不仅勤奋、认真、踏实、敬业,以自己的言行作为示范。他们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观念在学校的发展中逐渐融入学校的价值观念。一批淡泊名利、崇尚实干的教授,辛勤而诚恳地在教育岗位上贡献全部精力,培养出了求真务实的学生。例如,中科院院士、中南大学金展鹏教授在花甲之年患重病,从此的全部生活只有两种姿势:躺或坐。他被禁锢在轮椅上13年。他却以顽强的毅力,取得了卓越的科学研究成就和教育教学业绩,还有他的人格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中国。他承担了1项国家“863”课题和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作为导师,自1981年以来,他先后培养出40余名博士和硕士,其中有近一半是他在患重病后培养出来的。这些倾注金展鹏先生心血培养的英才,许多相继成为国际相图界的骨干,仅在美国相图委员会中,就有4名是金展鹏先生的学生。金展鹏先生独特的导师风范,赢得了众学子的爱戴,大家称他是“中国的霍金”。在今年教师节的晚会上,3位从海外学成归来的博士杜勇、赵继成和鲁晓刚,向金展鹏先生深情一鞠,以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敬意。金展鹏先生对弟子说:“现在我们的国家,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你们都超过我。”[7]金展鹏先生的学生赵继成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他说:“金展鹏老师是我的导师,像我慈爱的父亲,也是我非常知心的朋友。”[8]这些深受老师影响的学生,成长为淡泊名利、崇尚实干的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们既成为校史研究的对象,又是理解大学核心价值观的实例,从而使大学的价值观念得到更好的传播、传承与弘扬。因此,研究校史中历届校长和学校知名教授的教育观、价值观和敬业精神,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大学核心价值观。我国老一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谆谆教导,让我们明确了高校育人的核心价值追求。
[1]付春梅,梁敬芝,万静.浅谈我国高校校史研究发展趋势——以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研究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9,(03).
[2]王列平.文化:大学校史研究中的真谛[J].高等理科教育,2011,(1).
[3]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A].杨东平.大学精神[C].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4]王晓峰,陈均.校史研究:寻求大学的主体精神[J].兰台世界,2010,(11).
[5]刘乐.温家宝亲切看望老科学家叶笃正、师昌绪、王忠诚[N].中国广播网,2011-09-05.
[6]金顶兵,闵维方.论大学组织中文化的整合功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7]龙军,唐湘岳.中国的霍金——记中科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金展鹏[N].光明日报,2001-09-17.
[8]编者.走进老师的心灵——感谢师恩[N].光明日报,2011-09-11.
G529
A
1003-8078(2011)05-0132-02
2011-09-17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5.45
吴咏梅(1967-),女,湖北浠水人,武汉工程大学教授。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项目批编号:2011jyte105。
责任编辑 张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