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世界探微
2011-08-15张晓丽
张晓丽
(太原工业学院 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01)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世界探微
张晓丽
(太原工业学院 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01)
作为美国诗歌史上唯一可同华尔特·惠特曼相媲美的伟大诗人,狄金森的诗歌以想象丰富,意象奇特、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著称。从狄金森诗歌意象涉及最多的自然、情感、宗教入手,寻找其诗歌灵魂的吉光片羽,探寻这个敏感与敏锐的女诗人之魂。
自然意象;纯净诗风;情感世界;宗教
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了将近一千八百首诗歌,作为美国诗歌史上唯一可同华尔特·惠特曼相媲美的伟大诗人,生前寂寂无名,仅仅发表过6首诗歌,从未领受过读者对其诗歌狂热的爱。在艾米莉·狄金森死后的70年中,狄金森这些诗歌才以想象丰富,意象奇特、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逐渐获得了主流文坛的认可,更被奉为现代诗派的鼻主,声名日隆,对后来的美国诗人,诸如罗伯特·弗罗斯特、伊莉莎白·毕晓普,阿德里安· 里奇等人都影响甚巨。狄金森终身未婚,终年在阿默斯特小镇的家中,足不出户,生活经历相对简单,因此她的诗歌涉及的领域都相对来说要少些。本文将从狄金森诗歌意象涉及最多的自然、情感、宗教入手,来探寻这个敏感与敏锐的女诗人之魂。
一、自然的意象之美
生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上的狄金森,同外部交流的机会很少,她本身也不太喜欢交际,通常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中写诗,或者在自己家花园中整理花卉。狄金森有她自己的花园,爱女甚深的父亲甚至特别为她兴建了一个温室。因此在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有大量赞美自然描摹昆虫的精妙小诗。狄金森的侄女玛莎·狄金森·比安奇回忆道:“铃兰、三色堇铺成一条条地毯,一排排的甜豌豆、风信子,还只是三月,但蜜蜂采的蜜到夏天也吃不完。适逢花期,篱笆上缠满的芍药像是缕缕彩带,另有大片黄水仙,大丛金盏菊让人心驰神往。这简直是蝴蝶的乐园。”可想而知,当时是怎样一种姹紫嫣红的胜景。
狄金森写自然的意象,轻松自然,用词简单,如同中国画的白描,内容极为凝练。她的诗歌涉及的有昆虫、蛇类、青蛙、还有各种鸟类、兽类。她还描摹星星月亮,歌唱不可捉摸的风。比如她在1858年创作的诗歌 419[1]①本文所引诗文均出自由蒲隆译的《狄金森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我们渐渐习惯了黑暗者——
光被收了起来——
当邻居拿着灯
为她的告别作证——
片刻之后——我们犹疑地
为夜的新而举步——
然后——让我们的视力适应黑暗者——
来到路上——直立着——
还有更宽广的——黑暗——
脑子里的那些夜晚——
没有月亮泄漏征兆——
或星星——出现——在里面——
最勇敢者——一点点摸索着——
有时前额
一头撞在树上——
但当他们学会了看——
不是黑暗产生了变化——
就是视力的某些成分
调整自己适应了午夜——
生命就几乎畅行无阻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应用了星星、月亮等意象,来写一种颇具哲学意味的黑暗,简单的语言结构下面,意义又有些艰涩难懂。其实狄金森的诗歌中,意象的运用非常之奇特,她用颜色来形容声音,用自然界的物体来形容感觉意识等。这首诗歌就是狄金森用自然界的东西来阐述人生的哲理,即我们人类只要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勇敢面对,就不害怕任何的挫折困难。整首诗歌没有任何说教,却使我们为之动容,不能不说狄金森诗歌之高妙。
狄金森写动物的诗歌中也有很多精彩的篇章,比如其在1879年写作的编号为1463[1]的诗歌中,她写到:
一条渐渐消失的路
有一只飞转的车轮——
一声祖母绿地反响——
一阵胭脂红的奔腾——
灌木上的每朵花
都摆正碰歪了的头——
突尼斯来的邮件,或许,
一次清晨骑马闲遛——
阅读这首诗的初步印象是,一连串的词汇意象,有动作、视觉、物体、地域的名称,这种将一串意象互相交融来写诗,来写一个动物的动作,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读者不禁要问,诗人这是写的什么啊?她写的是“蜂鸟”,蜂鸟是已知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双翅的拍击非常迅捷,在空中可以悬浮,也可进可退。狄金森用路的意象,用飞转的车轮来形容蜂鸟的动作,用突尼斯这个地名来写,蜂鸟快速的像个天外来客。
狄金森的这些自然诗写得耐人寻味,回味深长,给人以余音袅袅的感觉,让人的想象似天马行空般驰骋。
二、狄金森诗歌的浓烈意象符号与想象力
然而狄金森诗歌意象总是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常常是一种动作用了大量的名词来描摹,诗中奇怪的停顿总像暗含暗示,既准确无疑又不可捉摸,这是狄金森诗歌意象的独特之处。正如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所云:“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这就是讲意象的重要性。在意象派诗歌大师庞德的论述中,“意象是在一刹那的时间里表现出一根理智和情绪复合物的东西。”[2]庞德对于诗歌意象的禁忌论述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不要用多余的形容词,不要将事物抽象化;不要抄袭,不要在诗中陈述、描绘;不要夸张、追求气派;不要略前人之美,要有所创新;不要追求别人的吹捧;不要死守格律,要有音乐感但不要死填韵脚,要表达地简洁明确;不要搞不自然的对称、铺陈以求表面的完整;不要按照节拍器的死板拍子写诗。”[3]狄金森诗歌的意象不为这些条条框框所限制,也没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是狄金森却完全没有庞德所禁忌的那些诗歌的通病。意象奇特而清晰,譬喻精准而形象。
意象其实是一种情感的载体,狄金森一生情感丰富,但是终生未嫁,终日厮守在家中,同妹妹相伴。狄金森有过几段无疾而终的爱情,情感的无法宣泄,诗歌成为她情感的出口。她的乖张的诗歌情绪,变成为一个个丰富迷人的诗歌意象,让人捉摸不透又感受到了她诗歌的意象之美。
譬喻类意象在狄金森诗歌中反复出现,俯拾即是。比如:
我的朋友[1]
我的朋友肯定是只鸟,
因为它飞翔!
我的朋友肯定是个人,
因它会死亡!
它有倒刺,象蜜蜂一样!
哦,古怪的朋友啊!
你使我迷茫!
在这首诗歌中,她将朋友的范围不局限为人类,他可能是只鸟,可能是一个像蜜蜂一样有倒刺的动物,她将朋友更加泛化。
在另外一些诗歌中,她将自己比喻为“一个夏季”,“一场暴风雨”,她把上帝比喻为“银行家”“小孩子”“父亲”。象征性意象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是情感的复杂化,是精神的一种升华和超脱。它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反映作者的主观情思。如:“亲爱的三月,请进/我是多么高兴/一直期待你的光临/请摘下你的帽子/瞧你上气不接下气/亲爱的,别来无恙。”[1]诗人用三月象征一个人,一个匆匆忙忙闯进生活的客人。如此想象,可谓天马行空、毫无羁绊。
在诗歌《篱笆那边》中:“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上帝象征着权威,而“篱笆”象征着束缚自由的枷锁。作者的寓意为宗教对于人类自由的束缚。
在狄金森诗歌世界中,各种丰富的动态意象此起彼伏,时而简单凝练,时而繁复复杂,仿佛是信手拈来,却又是精工雕琢,像是点到为止,却又意味深长。或许正是这些狄金森诗歌的特点,让人为之痴迷。如:
我为美而死——然而[1]
很难适应这座坟墓
一个为真理献身的人
这时躺在我的邻屋——
他轻轻地问我“我为何而亡”?
“为了美”,是我的表示——
他却说“我——为了真理——美真是一体,我们是兄弟”——
于是像亲人在夜里相逢——
我们隔墙侃侃而谈——
直到青苔蔓延到唇际——
并把我们的姓名——遮掩
在这首诗歌中,狄金森用廖廖数语阐述了一个哲理:美和真是合二为一的。用笔之简练,之传神,构思之精巧,无人能出其右。在这首诗歌中,动态的意象看似乏善可陈,其实展开,细读,品之,却并非如此。一个为真理献身的人轻轻问我:“我为何而亡”,轻轻问我,轻轻两字用在此处,有怕打扰对方之意,属于礼貌用语。后面的于是我们在夜里相逢,更可谓是诗之巧思,动态意象用于无形之中,很少,但是都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譬如青苔蔓延到唇际,蔓延二字,又接连不段,一直在生长的动感,而诗尾的两句,“并把我们的姓名——遮掩”,遮掩这两个动态意象,将姓名物化,姓名此时像是两个鲜活的个体,睿智的人。这些都无不证明狄金森的确是诗歌的天才。
另一种狄金森的诗歌意象,就是色彩视觉的意象,狄金森从小爱好种植花草,她的世界五彩斑斓,充满诗情画意。所以在她的诗歌中,总是有很多色彩绮丽、浓艳的意象出现。这些意象的使用,使她的诗歌变得更加神采奕奕,活泼优美。
三、无疾而终的情感困惑
狄金森终生未嫁,她内心却一直渴望爱情的来临。她的爱情诗措辞惊妙,文字组织混合了动词、名词、形容词还有各种符号,她喜欢用长长的破折号来表示惊奇,用逗号来体现戛然而止。这些无不证明她独一无二的思维和想象。在爱情的主题里,交织着爱情的甜蜜和死亡的宁静,爆发着爱情的火焰与失眠的泪水,追逐爱情的影子又在思量宗教的力量,多重的含义埋藏在狄金森的爱情诗中,显得神秘,悠长,而又美不胜收。
据称狄金森爱过几个有妇之夫,其中包括费城恭街长老会教堂的牧师查尔斯·沃兹沃斯牧师,狄金森在费城的一次旅行中,聆听过沃兹沃斯感人肺腑的布道,沃兹沃斯清秀英俊,比狄金森年长16岁,他的妻子美貌贤惠,他们有好几个孩子,生活美满幸福。1860年他拜访过狄金森,那几年恰好是狄金森写诗最多的年份,狄金森对他的感情表现在诗歌和书信里,但沃兹沃斯并未在感情上与狄金森有所共鸣,甚至可能都未曾意识到有个写诗的女孩在深深地暗恋着他。这次无疾而终的情感经历造成她1884年的精神崩溃。
在1860年的诗歌里,狄金森写到了她对沃兹沃斯的思念:
《但愿我是,你的夏季》[1]
但愿我是,你的夏季,
当夏季的日子插翅飞去!
我依旧是你耳边的音乐,
当夜莺和黄鹂精疲力竭。
为你开花,逃出墓地,
让我的花开得成行成列!
请采撷我吧-秋牡丹——
你的花-永远是你的!
这首诗歌正是狄金森内心的写照,渴望爱情,但是又未获得爱情。她把自己比喻为爱人的夏季,绝对是精美奇特的。或许正是这种相思,激发了狄金森大量的爱情诗歌,诗歌成为她情感的依托,成为她宣泄情绪的出口。
四、拒绝用宗教来诠释命运
狄金森的诗歌中有大量的宗教题材,很多研究文学史的学者干脆把她叫做宗教诗人,她对宗教的态度就像她的诗歌一样,有时候晦涩得让人难以理解,她在书信中对《圣经》中的句子随处引用,小小年纪,却总爱谈论死亡与永恒的话题。按当地当时的宗教文化传统来看,这可能并不是太过于奇怪。
但狄金森一方面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上帝的巨大力量,一方面又在诗歌中对上帝极尽嘲讽。这让狄金森的内心非常矛盾。狄金森就读的霍利约克女子学院,就是一所按照宗教习惯来管理的学校,经常考察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学校还把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希望皈依正教的,一类是没有希望皈依的。狄金森属于后者。狄金森全家都是基督教徒,唯独她不是,后来,她甚至连教堂都不去。她在诗中这样写的:
有人再安息日去教堂——
我却留在家里过——
食米鸟来领唱诗班——
果园权当圣堂一坐——
对宗教的复杂态度在她的其他诗章也有所体现,她有时又在讴歌上帝:
他饮食的是珍贵的文字——
精神因此健壮英武——
他不再觉得自己贫困
也不知道他的身躯就是尘土
她又常拿它在自己的诗中开玩笑:
圣经是一卷古书
由褪了色的人们写成——
依照的是圣鬼的建议——
总之,狄金森对待宗教的态度就是那样反复、矛盾。她幼年受到了宗教传统的熏染,造就了她骨子里的宗教精神,长大之后,又受到爱默生独立自由,崇尚自我个性的观点的影响。两种思想交融合一,渗入到她对生活与生命的体验中。
五、结语
艾米莉·狄金森在1886年与世长辞,她俯首写就的大量诗篇,则被留在她精致的盒子中。她的有生之年,作品与创作天分都没有获得大众的肯定,然而周遭不解与误会,却始终不能损耗她丰富的创作天分。据现已发现的狄金森作品,人们不得不惊叹于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她为自己也为世人留下一千八百首诗,还包括了大量的书信。
时至今日,世人才得以重新定位她的诗人身份,同时也认清了自己错过些什么。然而,艾米莉的个人真实生活风貌,却始终难以真正获得厘清。狄金森在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的与之有关的诗篇,有些更是纠葛了自然与情感、情感与宗教的复杂关系,这就不难明白,为什么狄金森的诗歌时而清新可人,浅显易懂,时而又隐晦深奥,晦涩难懂。在狄金森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希望本文能为厘清狄金森创作价值和创作生涯中的复杂理念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
[1]蒲隆.狄金森诗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张韦.轻逸与沉重——论狄金森的爱情诗[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4).
[3]肖之芳.灵魂的探索——艾米莉狄金森宗教诗歌解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An Exploration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 World
ZHANG Xiao-l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Taiyuan Industrial College,Taiyuan,Shanxi 030001,China)
As the great poet comparable with the Walt Whitman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oetry,Dickinson was reputed for her poems with rich,exotic imagination,and a variety of artistic expressive forms.Starting with nature,emotion and religion involved in Dickinson’s poetic imagery,the paper explores Dickinson’s thinking traits in writing poems and the very sensitive and discerning poet’s inner world.
natural imagery;pure poetry;emotional world;religion
I106.2
A
1672-9021(2011)06-0047-04
张晓丽(1984-),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11-11-05
[责任编辑席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