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2011-08-15崔义成
崔义成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十堰442000)
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由教师首先按照教材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问题并充分做好备课设计;上课时把问题交给学生,由学生对照问题阅读教材和教学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回答问题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对问题的要点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和学生复习整理的四个教学步骤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是笔者近年来在参与学院教学改革过程中,在《概论》课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概论》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简称)。本文试图对这一尝试的理论依据、具体做法和实践效果进行总结。
一、尝试“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在设计这一教学模式时主要思考了以下几个理论依据:
(一)“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实现《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和目的的要求。《概论》课的目标不止一个,它是一个目标系统。构成这一目标系统的是每一章后面的学习思考题。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主要是这些学习思考题,适当增加一些时事题。解答这些思考题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过程。解答的问题越多,知识就越丰富。掌握书本知识是学习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的目的是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答现实的社会问题,因此《概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教育部决定开设这一门课的根本目的。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首先要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谈运用知识的问题。当然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也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学习书本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这就是,对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都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思考,都要从多角度的对立统一去思考。只有掌握了这一方法,才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真正掌握这一方法是很不容易的,只有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在无数次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所领悟,才能逐步掌握。因此,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概论》课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不用说创造性了。客观地说,过去笔者在上思政课时听讲的人不多。自从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后,课堂效果明显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具体一点说,就是教师只是提出问题和讲一些回答问题的方法,至于问题的具体答案则由学生自已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去思考和寻找,这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休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要求。
(三)“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已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1]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综合归纳解答问题的要点,把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者、探究者,享受学习的乐趣。在这种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自觉的能动性过渡到能动的创造性,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创新学习的能力。
(四)“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克服照本宣科,引导学生灵活掌握教材内容的要求。托马斯·胡革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所谓的‘惰性知识’现象,二是对学习方法知识的忽略现象。”①引自托马斯·胡革《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班教材,2011年3月。“惰性知识”是指知识传授绝大部分以文本为基础,只是学科的传授知识而不是问题导向的传授知识,很少对问题进行主动积极的讨论。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以教材体系为讲课体系,章节目基本不变,比较机械,缺乏灵活性。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很反感,因此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打破了教材体系的框架,它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或重构,这就要求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动的创造性。毫无疑问,这一教学方式有助于克服照本宣科,有助于帮助学生灵活理解教材内容。这一教学方式与项目教学的要求也是基本一致的。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如前所述,“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采取了四个实施步骤:
(一)教师按教材要求和学生需求提出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备课设计。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备课设计。充分的备课设计是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或第一个环节。备课前,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书面形式请学生提问,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备课过程中要将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要求转化为问题,进行问题化备课。给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设计,既要有简单的基础性的问题,也要有复杂的探究性的问题。简单的基础性问题是为学生把握教材体系服务的,复杂的探究性问题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经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充分讨论要重点搞清楚的问题。在给学生提出问题之前,老师对将要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对每个问题的要点要做成PPT。探讨问题要把握好时间,一节课一般解答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或者两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在备课设计中还要考虑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问题,好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二)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对照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回答问题的要点。在这一个环节上,老师应给学生做一些引导,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教材进行分析和综合。在这一环节上,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开展讨论,发挥团队智慧的作用,笔者根据所在学院现有的教学条件,把小组成员确定座位为前后左右的同学。这一环节的时间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确定,简单的问题十分钟,复杂的问题二十分钟。这一环节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到能动创造性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习效果如何要通过第三步或第三个环节来检验。
(三)师生之间对问题的要点开展讨论。这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或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首先由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思考问题的要点,回答不完整的,老师引导其他同学补充回答。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尤其是理论与现实不一致的问题,同学之间还可以发表不同意见。老师也可以发表自已的意见。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求有创新思维,也就是不仅仅限于教材的内容,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及个人的思想实际。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但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还存在剥削,尤其是还存在贫富的重大差别。为什么会出现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如何正确理解?通过讨论,尤其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同学们认识到,理论与现实往往是不一致的,如果理论与现实完全一致,那么科学就是多余的了。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理论与现实不一致的原因以及实现一致的途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社会主义现实不一致的原因是,本质理论贯穿社会主义始终,而现实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实现一致的途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剥削和贫富差别的存在都是生产力发展不足的表现。在这一阶段,通过对问题的深入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对问题的深刻认识,而且加深了印象,有助于记忆。
(四)教师归纳总结和学生复习整理。教师归纳总结就是把已讨论的问题的要点通过PPT展示出来,使同学们对所讨论的问题获得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完整的认识。同时对在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彰并考虑在总评成绩中适当加分。学生复习整理就是要求学生把学习讨论的问题整理成笔记,该笔记将作为这门课程成绩的主要部分,占总成绩的60%。
三、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2011年上半学年,学期以来笔者在2010141-144、151-154、824-841三个大班实施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并在学期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从了解到的情况看,比预想的效果还要好。
调查问卷一共4个问题,其中一题是“你对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好的建议?”三个大班共有388人,参与答卷的351人,因故缺席37人。在参与答卷的351人中,高达98%以上的同学都对这一教学模式作了肯定回答。
143班韩丹丹同学认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上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见性。144班孙泽荣同学认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平台,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问题的创造性。141班杨光同学认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使他在课堂上的思维总是能跟着老师,思维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他所见过的最独特也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让同学自己看书寻找答案,更是提高了他的自学能力。153班李梦悦同学认为,这一教学方式能提升大学生素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走向社会提供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154班罗艺同学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好,应该推广此类教学方法。
同学们在对这一教学方法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建议。824班曹圆嫒同学建议,应注意课内外知识结合,讲一些新的政治信息;卢焕君同学建议,应把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深入化,更加细致化;夏晓同学建议,应提高创新意识,采用图形方式体现问题。142班孟泽同学建议,老师应在课堂上提一些正反观点,让学生一起辩论,活跃课堂气氛。还有的同学建议创新评价体系,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
笔者认为同学们对“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肯定是充分的,提出的建议是合理的,这些建议将为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模式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保证了《概论》课教学目的的有效实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克服了照本宣科的“惰性知识”现象。这一教学模式是提高《概论》课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尽管在实践中虽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它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是符合创新教育规律的。
无独有偶,在笔者探索和实施这一改革的同时,不少大学甚至中学和小学也在探索同样的教学改革。大学、中学、小学是不同层次的教育,教育对象的知识水平是不同的,但在创新教育教学方面具有共同的规律。例如:
天津大学孙兰英教授说,“探索思政课‘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法要增强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师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研究,从身边事、身边人见微知著,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理想信念、进而外化为实际行为。”[3]
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也谈到,“建立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通过问题解析式教学和问题随堂反馈,实现学生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对接,把思政课教学真正建立在问题逻辑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
“研究型互动式”教学和“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同笔者所尝试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基本一致的。
此外,四川省棠湖中学探索的“三段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通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反思升化拓展问题’,‘先学后导、内化延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三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自主生疑’、‘互动解疑’、‘内化迁疑’三段。”[4]这种三段教学模式同笔者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也是基本一致的。
上述不同学校对教学改革的共同探索,进一步证明了这种教学改革探索和尝试是科学的、可行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1]谈开彬,王海文.学辩式课堂 让孩子快乐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1-5-10(6).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3]思政课,让学生爱听乐学[N].光明日报,2011-04-26(6).
[4]“三段教学”构筑人才培养“立交桥”——感受四川省棠湖中学“三段教学”的魅力[N].中国教育报,2011-06-22(6).